她挺过了分娩这道鬼门关,却险些在月子里丢了命

2019-11-14   孕事

原创 | 孕事

摘要:月子可千万不能这么坐,会要命的!

都是生孩子是女人的劫,要成功历劫并不容易。

从孕期到分娩,要闯过无数的关卡,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很多人以为,对妈妈来说,只要熬过孕期和分娩便是晴天,可事实上,坐月子也很有讲究,稍有不慎,还会危及生命。

在娄底有一位妈妈,因为月子里的一个习惯,差点丢了命。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娄底25岁的杜女士在一个月前顺利生下了一名男宝宝。

因为经历了怀胎十月和分娩,家人都很疼惜她,对她呵护备至,就想在月子里让她好好休养。

在生活上,杜女士的家人让她严格按照坐月子的老规矩,好好在床上休养,一定不能下床,就这样,杜女士从出院回到家,除了吃饭等必须下床的行动,其他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这种坐月子的生活整整坚持了20天。

可没想到,产后20天左右的杜女士左腿开始疼痛,而且疼痛越发严重,连下地行走都不行。

家人立即带她到医院去就诊,经医生检查后诊断发现左下肢形成了血栓,十分危险,当地的医院直接将杜女士连夜转到了上级医院。

医生介绍说:血栓容易脱落,一旦脱落在肺里面,就会导致肺栓塞,肺栓塞是要命的,如果血栓不及时处理的话,还会导致血管硬化,脚会反复肿胀,引起并发症,像静脉曲张,静脉溃疡是会烂脚的。

随后,医生立即为杜女士进行了微创介入手术,将左腿的血栓成功取出,才没有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而造成杜女士血栓的原因就是因为产后一直躺着没运动,虽然本意是为了不落下“月子病”,可竟带来了更严重的后果。

医生还建议:一定要走出“坐月子”的误区,只要没有特殊生产情况,不管是产前还是产后,都应当保持适量运动;即使出现了特殊生产情况,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运动,预防此类情况发生。(新闻来源:看看新闻Knews)

产后不下床,导致产妇形成血栓的例子不少见!

杭州有位23岁的年轻妈妈,因为老人一直不准她下床走动,每天都躺在床上休息,即使大小便,都在床上解决。

产后第7天,这位妈妈发现左大腿根开始肿胀,感觉胀痛。但婆婆告诉她,这是一种月子病,好好休息坐月子,过几天就好了。

于是妈妈继续静躺。再过了两天,妈妈疼痛越来越厉害,右腿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又过了3天,两条腿都肿痛得难以忍受。掀开棉被一看,她的腿居然比老公的粗了2倍多。

家人赶紧送她去医院。被确诊患上全肢深静脉血栓,是深静脉血栓中发病急、病种较重的一种。医生说,“当时我们用B超一查,发现她的血栓从髂股腔蔓延下肢腔,整个下半身的静脉血管全堵住了。”

“如果再拖几天,她的双腿可能就会坏死,到那个时候,就只能截肢了。更严重一点,还会诱发肺栓塞,可能致命。”

这月子一躺,躺出了大病,想想都后怕啊。(钱江晚报)

敲黑板啊!!!产后完全不下床,不运动!!!容易形成血栓!

这些年,孕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并不低,这两年还有升高的趋势,生二胎产妇的发病率比初产妇的要高。

新妈妈在怀孕和产后一段时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较长时间不活动甚至长期卧床,容易形成血栓,严重者有可能引起致命肺栓塞。

肺梗塞是现代人最常见的猝死因素,比心肌梗塞‘杀人’更快,一旦血栓将肺动脉大血管堵塞,不到几分钟人就会断气,而孕产妇是肺栓塞的高危对象。

而运动是预防静脉血栓最有效的方式,多做小腿和足部的运动,如有意识地伸展下肢,加快下肢血液流动,都能有效预防静脉血栓。

所以,无论是孕期还是产后,在充分休息的同时,应适当活动,经常下地走走,并在床上多做肢体活动,这不仅能预防血栓,还能促进胃肠道蠕动、促进排气排便、促进恶露排出、有利于产后恢复。

适当的下地运动还可以锻炼盆地肌群、增强盆地韧带,减少子宫脱垂的发生。



至于妈妈们关心的运动量,就要听从自己身体的安排了。当你觉得自己想下地走走的时候就多走走,当你觉得想躺床上休息的时候就多躺躺,切记不能久趟不下床!

上面两位妈妈遇到的深静脉血栓是指在腿部或盆骨形成的血凝块。怀孕期间至生产后6周内遇到以上问题的风险较高。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较高的孕妇:



肥胖

多胎妊娠

遗传性血栓疾病

家族史中拥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某些疾病会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

要避免血栓的形成,最重要的是消除风险因素:

1、避免增重过多

如果超重或肥胖,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更大,额外的重量使血液难以在体内循环,尤其是从脚和腿流回心脏的血液。

通过增加心血管运动(例如步行)和减少热量消耗来减轻体重,运动前请先和医生沟通。

2、停止吸烟



长期吸烟的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更大,香烟中的各种化合物和添加剂通常会使血液凝结,血管和血液循环产生负面影响——实质上是使血液变稠和过度凝结,从而增加血栓的风险。

在怀孕前就要开始尝试戒烟,如果戒不掉,要寻求帮助。

3、多运动

久坐久趟都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无论是孕期还是产后,都应该适当的下床走走,活动活动,如果是特殊的怀孕,也可以咨询医生,产后更是如此。

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体征和症状包括:小腿或小腿肿胀,发红和疼痛(特别是沿着静脉路径)。

4、多喝不含咖啡因的液体

保持充足的水分会影响你的血容量,并“稀释”它,这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每天至少喝8-10杯水,不仅你身体需要,要维持母乳的供应也需要。

避免使用富含咖啡因的液体,例如咖啡,红茶,苏打汽水和能量饮料,因为咖啡因是利尿剂,会刺激小便过多,并随着时间的流逝使身体脱水。大多数新鲜水果和蔬菜也是水的重要来源。

产后除了要保持适当的运动来预防血栓,也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历分娩的身体,需要科学的坐月子,才能恢复的更好,千万不要因为怕“月子病”而盲目坐月子了!

1、“闷”月子坐不得

按老说法,产妇怕风,所以即使是夏天也得门窗紧闭,不留一点缝隙,而新妈妈也要穿长衣长裤,避免受风。

正确做好是主要让自己别着凉,别对着凉风吹,在温暖的房间里洗澡(不可盆浴)就可以,产后爱出汗怕热真的闷不得,特别是夏天。

夏天坐月子,要穿夏天的衣服,不要穿厚重的长衣长裤,如果怕着凉,可以穿轻薄的长衣长裤。

室内注意通风,如果长期不通风,会导致房间空气变差、细菌浓度升高,产妈和宝宝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

产妈和宝宝的房间应该定时通风,新鲜和流通的空气不仅让人心情舒畅,也保障室内不会有过多致病菌的积累。正确做法应该是,每天通风2至3次,每次15至30分。

2、“懒”月子坐不得

上面已经说到过,月子期间完全不下床,容易形成血栓!

产后是需要休息,但是适当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经常下地走走,并在床上多做肢体活动,这不仅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还能促进胃肠道蠕动、还能促进产后恢复,并减少子宫脱垂的发生。

所以,妈妈们在坐月子的时候不要懒,适当的活动有利于产后恢复和好身材的形成。

3、“淡”月子坐不得

老人常讲,饭菜里放盐会影响产妇下奶。但一点盐都不吃并不可取,因为“食之无味”会影响产妇食欲,吃不下营养就跟不上,跟不上营养就影响身体恢复。

我们要知道盐中含有钠,如果缺钠,妈妈们会出现低血压、头昏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月子里的产妈不用“忌盐”。

由于产后出汗较多,乳腺分泌旺盛,产妈体内容易缺水和盐,因此应适量补充盐分,成人每需盐量约为4.5-9克,适量的盐会增加食物摄取量,能补充大量维生素、蛋白质,有助于新妈妈身体恢复。而且坐月子时会大量排汗,也会丢失盐分,所以补充食盐是必要的。

当然,产妈也不应该摄入过多的盐,过多的盐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血压升高,对身体带来负面作用。

4、“补”月子坐不得



前阵子孕事写过《月子期每天浓汤大补,她把自己送进了医院!》,里面有位妈妈就是因为在月子期想补一下奶水,于是每天“疯狂灌油”喝浓汤,结果这一补直接补出了胰腺炎。

刚生完孩子切记大补,特别是剖腹产的妈妈,在产后1.2天都是建议吃流食,因为经历过分娩后的身体根本没办法去接受和消化硬的食物。

而且也不要一味的为了奶水而去疯狂进补,刚出生的宝宝或者说是在月子期的宝宝,他的食量都非常小,大部分妈妈的奶量都能满足宝宝的需要。

摄入过多的动物性食物,比如各种浓汤肉类,会使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量,加重系统和肾脏负担,还是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

蔬菜水果等摄入不足会使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少,影响乳汁分泌量以及乳汁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并增加妈妈便秘,痔疮等疾病的发病率。

所以,在月子期要重视蔬菜水果的摄入,做到食物均衡,多样,充足,但不过量,这样才能保证妈妈的健康和乳汁的质量。

记住月子期一个饮食原则:别饿着,胃舒服,食物要慢慢增加,切记不要浓汤大补。

希望每位产后妈妈的月子都能舒心的平安的度过!

参考文章:

https://www.wikihow.com/Avoid-Getting-Deep-Vein-Thrombosis-%28DVT%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