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老大跟老二为啥总是要打架?
我家两小只打架,向来的套路都是,哥哥不是什么好鸟,妹妹特别戏精。
四连环操作完,我才会粉末登场。
经验告诉我,提前进场是没有卵用的。双拳难敌四手,而且还是两个战斗力都爆表的熊孩子,拉了手还能提踢脚,抱走一个,另一个还追着打,而我抱着的那位也是练得一手用脚踢头的好功夫,我跟我妈合二人之力拉架都拉不住,被误伤不说,两位当事人还都越拉越气。不如打完哭完发泄完,好整顿。
昨天晚上,我铺床单的功夫,这俩就打起来了。
哥哥估计是招惹了在床上看书的妹妹,妹妹厌烦地就下了死手打哥哥,哥哥一急眼也就揍了妹妹,依姐就开始大哭,荣爸一路小跑灭火,依姐哭着告哥哥的状,哥哥一脸委屈地说:“是妹妹先打的我,还用手抠我的眼睛!”
我全程铺床单,纵然算是目击者。
哥哥说妹妹先出手不假,但是谁先招惹的她呀?这一段李大荣断然是不会说的,他只会委屈地说妹妹狠狠用手抠了他的脸。
而妹妹状也没告错,哥哥的确打了她,还是恶狠狠的,但其实也没多重,妹妹梨花带雨的这出戏有点过。
荣爸是多么英明神武的人啊,这种性质的打架我们家一天能打10回,没看见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于是荣爸赶忙抱起了依姐说:“依依啊,你要记住,打人不能打脸!你看,爸爸每次打哥哥都是打他的屁股,从来不打脸对不?更何况他还是你亲哥,以后还要靠脸吃饭!下次他再招你,你就狠狠踹他屁股。”
荣爸这招绵里藏刀厉害,表面上安抚了不懂人事的妹妹,实际上也当着哥哥的批评了妹妹,替哥哥说了话。
哥哥看爸爸没有怪他,妹妹见爸爸也哄了她,两个人顺利偃旗息鼓,我床单铺好,权当啥也没发生地张罗孩子们上床了。
这种案子,我断了一天了,正好让上班一天累的要死的荣爸调剂调剂,处理二胎纷争,和稀泥比争对错有用多了。
上了床,关了灯,我严肃地站在床边跟两小只说:“妈妈现在去喝口水,你们现在乖乖躺好磨耳朵。如果我回来的时候,看到你们又扭打在一起,你们就都给我出去,回你们自己房间打去,谁也不要跟我一起睡。”
自从大荣获准可以跟我睡以来,他跟她妹每天都会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趁我去洗漱的时候,在床上你一脚我一脚的对攻,打急眼了就会骑到对方身上或压在对方身上。
别看我家妹妹年纪小,但真下死手啊,不论是身体的肉蛋攻击,还是用牙用头的攻击,都是杀招,经常能把哥哥打哭,有时候还会发明一些神奇招数,前两天大荣哭着跟我说:“妈,妹妹拿她的大鼻涕抹我的脸!”
哈哈~听两小只彼此告黑状怕是整个打架过程中我最爱的环节,笑点特别多,还经常有别出心裁的花样。
每次看他们避重就轻,光说对方不是的时候,我都在感叹,我的孩儿们,真聪明,将来不出意外绝对不会是个社会傻子。
二胎之间打架,大多源于抢玩具、抢吃的、抢电视遥控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候打架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单纯就是你动我一下,我动你一下,然后就打起来了……
兄弟姐妹之间的打架,往往都带着没事儿找事儿的嫌疑,闲得无聊了就打两下,给生活一点调剂。基本不用问对错,有些是非清楚的,不用我断,他俩也明白错在哪儿。
好些个文章都会上纲上线的讲一大堆如何在不伤害老大的前提下教导两小只和平相处,或者是教孩子如何避免纷争矛盾或者解决问题。我以一个二胎龄3年半的专业看娃士的经验来说,基本属于纸上谈兵,完全没用。
面对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不打架是不可能的,这辈子是不可能的。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同胞竞争”,说的就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相处的微妙关系。不管是父母的爱,还是个人的表现,有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孩子之后,他们之间必然会有比较和竞争。
父母的爱由于时间、环境、经历等诸多因素的掣肘,在孩子看来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虽然我们总会跟老大说“妈妈爱你,二宝出生后我也还会像从前一样爱你~”也会跟老二说:“妈妈爱你跟爱哥哥一样多……”
但实际上,父母的陪伴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孩子们又不傻。为了能从父母“有限”的爱和关心之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在兄弟姐妹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激烈的竞争关系。
最近就特别明显,因为哥哥要幼小衔接,所以我就会花更多的时间俩陪伴哥哥做题,而妹妹就经常会中途故意乱入打断哥哥,或者是直接拉着我走……
爱不能量化,但孩子会感到孤单。这种被冷落的感觉是实打实的,是无论你说多少遍“妈妈爱你”也弥补不了的空虚。
所以,再理智再得体的孩子,回到家面对自己的弟妹,也是一样该打打该欠欠。对外人那套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的理论,放到家里,都适用不了。
我们认为兄弟姐妹之间流着相同的血液,拥有着最为相似的基因,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彼此相爱,相互扶持。但事实上,这个愿望美好,需要我们去经营,相反的,争吵打闹似乎才是注定了的、更符合物竞天择规律的。
别试图去打造一个兄友弟恭的家庭,因为那才是畸形的。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吵吵闹闹是上帝赐予孩子的礼物,孩子们在吵闹中长身体,长智力。”
冲突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对孩子融入社会生活有着独特的价值。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地去尽快结束掉这个冲突,但其实更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经验。即使是没有很好的解决冲突,失败的经历也是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分享、等待、轮流等价值观,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孩子在吵吵闹闹中学习来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往更具有往创造性。
打架其实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
1、明白这个世界不是围绕着自己转的
2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开始以自我为中心,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认为什么都是我的,在共同活动中会争吵、互不相让。
对于别人家孩子,我们往往会因为面子,要求孩子谦让。如果两个都是自己的,反而好办,谁先拿到谁或者谁的玩具谁说了算。
我会教导哥哥:“如果你想要妹妹手里的玩具,就找别的跟妹妹换。如果你妹不换,就请你豁出你的大脸,好好的哄哄你妹。”依姐威武,吃软不吃硬,只要不从她手里硬抢,好好说多半都会就范。
也会告诉妹妹:“如果哥哥先拿到,那么哥哥有权处置这个玩具,即便是你的,也要先问过哥哥。”
虽然并不是每次都会按照我说的做,上头了还是会直接用打架解决问题,可一旦孩子尝试着用我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时,他们会发现,协商和谦让 远比用武力省事儿的多,更容易达到目的。
2、冲突有助于get交往技巧
见过我家依姐的人都会惊讶,我去,这个小姑娘也太会说了吧~
没错,跟哥哥无数次的交涉以及无数次的告黑状,可以练就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她能很好的避重就轻,说清楚哥哥错在哪,并且绝口不提对自己不利的部分,这种心机和谈吐,没有一个爱掐架的老大是练不出来的。
你想想看,大荣5岁半,依姐才3岁多,如果嘴皮子说不清楚,不是要经常吃哑巴亏了吗?
随着妹妹一天天长大,互相告状的时候,大荣是经常告不赢的,这就是老二得天独厚的技能点——凭你比我大,口齿伶俐有啥用,巧舌如簧,专找爸爸妈妈的痛点说,才重要。
妹妹最喜欢用的句式就是:“我在这儿好好的,都没有×××,哥哥就打我……呜呜呜呜~”李大荣经常看着他妹演的很嗨,自己在哪跺脚说:“你这个臭屁妹妹!”
哈哈哈哈,我就说,告黑状这一趴是最有乐趣的。
乱入一段妹妹数落他的哥哥为啥要踩他的恐龙和偷吃她的零食的视频,你就知道这丫头有多厉害,李大荣有多包子。
许多父母都认为,替孩子解决问题是自己分内的事情,而且只有自己才能有最好的办法。殊不知,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时,往往更具有智慧。
对于二胎家庭来说,兄弟姐妹之间打架,往往不是为了孰是孰非,很多时候就是闲的没事儿,彼此欠招一下然后切磋一下腹黑本领,然后坐等妈妈着急忙慌的赶过来灭火而已,这也算一种生活乐趣。
别期待这他们会因为年龄越来越大,而有所改观,从小掐到大的姊妹几个才是真爱。另外,似乎年龄差距大一些,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一样掐的花样百出。
在家里掐的多狠,到了外面就会多团结。幼儿园老师经常吐槽说这俩在幼儿园太爱抱抱了,没事儿俩人就抱抱。
能有个人肆无忌惮的闹脾气,也蛮幸福的,闹完就完,没有嫌隙。兄弟姐妹如此,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关注【荣荣妈养儿记】微信公众号,更多育儿好文和超低价团购等着你。看一个普通二胎妈如何哭着笑着跟带大孩子,最接地气的育儿干货,保证不同于一般的妖艳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