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司马光,与洛阳万安山的羁绊

2019-07-23   洛阳文化产业

身边从来不缺少风景,像万安山那样

他就那么理所当然的矗立在那里

陪伴着一代代的洛阳人长大

我认识太多太多的洛阳人

成千上万次的从山脚下穿过

却一辈子也没登上过他

更没有去想要认识它、了解它

今天,我们来聊聊他的历史片段

听听他和大名鼎鼎的司马光有什么羁绊

在宋代,司马光晚年选万安山下独乐园而居,潜心撰写《资治通鉴》。闲暇之余,睹山思情,足迹踏遍了万安山。踏着古人走过的足迹,想着古人特立独行的处事之道,你会不会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见山亭与司马光

见山亭,具有宋代建筑风格。悬山木、瓦结构。简朴而典雅。站在亭子里所能望见的那个村子就司马街村。就是当年司马光潜心十九年编纂《资治通鉴》的地方。

在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因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书请求外任,自此定居司马街村。他购田二十亩,建了独乐园。独乐园早已灰飞烟灭,但描写这个园子的文章——《独乐园记》却留存了下来。这篇文章记录了园子里根据不同功能具有七个建筑,称之为“独乐七景”,分别是:读书堂、弄水轩、钓鱼庵、种竹斋、采药圃、浇花亭、见山台等。

据说,司马光曾在见山台举目远眺、修身养性。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后人在此建造了见山亭。

时光倒流,大宋年间一个春光正好的早晨,司马光从“读书堂”出来,想要整理一下为了编写巨著而有些混乱的思绪,他走过“秀水轩”和“钓鱼庵”,穿过“种竹斋”和“采药圃”,登上见山台,看到万安山林壑优美,峰峦连天,就有了一览山中景色的冲动,他说走就走,带上书童便出发了。


山中花香鸟鸣,水润草青,让司马光身心大悦,浮世里的烦恼转眼烟消云散,他留恋其中,踏溪涧,穿幽径,载酒觅竹,竟然忘了今夕何夕。



他抬头观景,低头沉思,那连天的峰峦、深险的沟壑给他文思上的启发,所以他编纂的《资治通鉴》才有了那么气势恢宏又脉络清晰的结构,才有了对帝王行为独到而又深刻的评价……可以说,这里的山山水水升华了他的智慧;这里的水水山山,明亮了他做人的真谛。


有人说,是万安山助推了司马光的成功。司马光在独乐园见山台,看到的是万安山;我们今天在见山亭里,看到的是一座精神高山——司马光。当各位朋友站在见山亭,遥想见山台,用智慧与宋朝的大思想家,搭起情感的桥梁,实现时空的穿越,进行心灵的交流。

万安山系协会常务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