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沙蛇(游记)

2019-07-17     爬界官方

我很希望讲讲身边的蛇类的故事

它们可能常见,弱小又不起眼

没什么经济价值,也没什么文化内涵

远没有大型美丽的种类那样引人注目

但我还是很喜欢它们

我希望完成这一个原创系列

广东省的所有种野生蛇类

不是科研、不会采集、无关饲养

只是我自己亲身与它们相遇的经历

和自己的一些观察手记

以后也会有漂亮少见的种类

但我还是会从身边写起

上一周运气不好,就选择颜色暗淡的种类吧

可能广东省这么多蛇中,像紫沙蛇这么没存在感的蛇不多了

不仅乍看体色平平无奇,毒性毒理打个问号,还经常被分类学家在各个科踢来踢去,英文名还挂靠在蝮蛇上

甚至没存在感到我2013年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它是哪一种蛇。

但经过数次的观察,我发现紫沙蛇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蛇。

无论是和茶壶同名的“紫沙”这一中文名,还有“茶斑蛇”这一地方名,以及它常在中低海拔的茶园出现这一特点,它似乎总与茶脱不了关系。

实际上它独特的趣味和美丽就如同茶叶一般,需要经过贮藏和泡发才得其真香。

2013年的五一假期,我再次拖着坐车僵硬的屁股来到了帽峰山森林公园,一个上午的探索无甚收获,还差点被白纹伊蚊群抬起来了。

中午乌云聚集,随即准备撤退下山,这时身边的朋友拍我肩膀跟我说:[你睇对面有条蛇喔~]

我盯了好久才发现,溪流对面的一堆枯枝上似乎有一根颜色特别深的东西,一条长约半米,深赤红色的蛇直挺挺的攀在那堆枯枝上,但我又无法过去拍,便让朋友把虫网放在那条蛇前面,随手捡了一根树枝丢向蛇所在的位置,蛇向前一跳应声入网。

拿过来发现是一条头挺尖尖的蛇,它此时露出了紫沙蛇典型的防卫姿势,抬起前半身,展开鳞褶露出里面的白斑,朝我恐吓并扑咬,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是紫沙蛇,看这架势我还以为是个很厉害的毒蛇,提醒吊胆的完成拍摄并放生。

当时的图片已经随着电脑硬盘坏掉而丢失了,唯有捉它这一搞笑的情景还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其后数年的时间,我n次在野外和紫沙蛇见面,虽然它真的很不起眼,而且数量不少,但有空的时候,我很爱静静的坐下来看它们。

在我的眼中,紫沙蛇算得上是珠三角地区拟态最好的蛇,它们模仿枯枝的能力堪称一绝,本身蛇体就是不反光的亚麻色、紫红色甚至黑色,在停息时会把身体扭成波浪状模仿树枝的自然姿态。

吐信也是慢条斯理的,它们常会把蛇信伸到体外长达数秒才收回体内。

如果没有受到惊扰,它们爬行的时候也是直挺挺的树枝样,实打实的蛇中竹节虫。但如果受到惊扰,就是另一番样子了,成年的雌蛇在白天非常富有攻击性,但是夜晚睡觉的时候,脾气似乎都要好上很多。

从4月中到5月底,以及7月底到9月中,是每年紫沙蛇在广州大发生的时段,它们会在白天下到地面或低矮的树枝上,歪歪扭扭的准备猎捕落叶堆中刚孵化的小石龙子和小壁虎。

而到了夜晚,它们会像翠青蛇一般爬到比较高的位置休息睡觉,另外观察到它们通常喜欢离流动的水源比较近,白天也会在水源附近四处闲逛。

它们似乎比较喜欢有中度干扰的山地环境,有略微开发的山道是它们的最爱,有时候在人员纷杂的城市森林公园都能够见到它们的踪影,但是环境特别好的山区却不易找它们的踪迹,大概是隐身能力太好的关系吧。

但无论如何,寻找生物一定要去到它们最适合的栖息地才能事半功倍,而保护生物的重心绝对不是紧盯资源的部分利用,而是生物栖息地的保护。


最后谈一谈它未明的毒性,据说是不强,因为我也没有亲身去验证过所以在此打个问号,但是野外的它们脾气算不上好,在观察时都应该小心。

紫沙蛇大体上可以分为深色和浅色的两种颜色形态,观察看来似乎深色体型大的都是雌性,而浅色体型小的基本为雄性。

颜色可以成为区分它们的性别的方法之一,大家也可以亲自去它们的栖息地观察看看,不过要记得保护好它的生境,垃圾请自己带走。



紫沙蛇细看下也非常精致,并拥有犀利的眼神





模仿树枝状态下的紫沙蛇雄性





紫沙蛇雄性的警告姿态





紫沙蛇雌性的警告姿态





白天四处游走的深色雌蛇





夜晚在蕨类上休息的幼蛇




后记:

紫沙蛇可谓真是很不起眼了,但在低地山区非常容易见到,是非常好的安慰奖哦,而且多变的体色真的很漂亮,就是脾气不太好

另外,影像记录真的要好好保存,找图的时候经常发现自己手残删掉一些旧图,没有了真的是很可惜呢。



- End -

作者:古里吴岛关仁隐士文章来自:爬界,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爬宠知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OyyRWwB8g2yegNDTqS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