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老师:
芒果台最新的一档综艺《新生日记》中,刘璇的老公王弢面对孩子不想学写字,做出的反应堪称一绝。
因为雄赳赳不喜欢写字,刘璇很生气,但王弢没有用吼叫教育孩子,而是巧妙运用了“低声教育”,从而达到让孩子写字的目的。
她用一个学名为不求人的挠痒工具,一个“不求人帮你写字”的话题勾起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是我们,听到这句话也会心动不已,更不要说孩子了。
神奇的“低声教育”,究竟藏着什么让孩子听话的秘密?
一、低声和孩子沟通
在赳赳练字的时候,刘璇并没有让赳赳死记硬背那些汉字的书写,比如,在写刀字的时候,用孩子熟悉的关公的青龙偃月刀,成功找到了孩子的兴趣点。
还夸赞孩子:
关公要是看到这么好的刀,肯定特别喜欢你。
还用耶稣的十字架,“说”字生动形象地解说,等例子加以辅导,再加上不断鼓励。
孩子的动力被成功激发起来了。
赳赳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写字的作业。
相比于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教育孩子,低声教育,循循善诱更加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可能会有额外的惊喜。
我们教导孩子的时候,就可以多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充满乐趣的“新概念”,来跟孩子沟通。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是孩子,是更喜欢枯燥无味地直接书写,还是喜欢生动形象地解说?
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当孩子学习写字的时候,多了解一些新概念,再加上不断地鼓励,孩子一定会动力十足的。
所以不要再怪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话了,而是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培养孩子,用低声教育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二、低声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超人妈妈贾静雯就深知不吼叫孩子的意义,当她抱着小女儿波妞在地上玩耍的时候,二女儿咘咘上去突然把妹妹弄到一边。
贾静雯立即把咘咘拉到自己身边,一脸严肃地说:
“你为什么要把妹妹推倒?”
即使咘咘不肯说话,她也没有就此放过,而是耐心地沟通,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
等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耐心地告诉咘咘自己要对自己做的错事负责,并让咘咘跟妹妹波妞道歉。
这时,咘咘没有再闹别扭,主动跟妹妹道歉。
在之后的采访中,贾静雯也提到: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吼孩子,打孩子是没有用的。因为你越跟她吼,她就会用一种不可控的方式,去让你知道我害怕。”
吼叫只是让我们有一个宣泄口,借着孩子做错事的由头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但吼叫孩子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而低声教育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理智,情绪也不会太激动,孩子对待我们也不会有所抵触。
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时候,要耐心地教育,把孩子闹的情绪过滤掉,找到孩子犯错误的真正原因,而不是用吼叫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在对待孩子犯错的过程中也不会气急败坏,情绪冷静下来,更好地跟孩子沟通。
也可以让孩子明白我们对他的尊重,这样孩子也会学会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会尊重他人。
三、如何去实践低声教育?
1.禁止大声骂孩子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提到了一个观点:
很多时候我们生气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让孩子更好。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不顺心,回家看到孩子不乖,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了孩子身上。
在微博上搜索不吼孩子,可以看到好多人在下面说着,每日目标就是不吼孩子,但每每都是以失败告终。
也看过不少宝妈在朋友圈上说着:“不生气,不生气,气坏了,没人治。”
附上“不生气”三字的图。
但总是会说,看过了这么多的文章,知道自己不该随便地骂孩子,但总是忍不住自己的情绪。
我们总是觉得孩子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
但,请我们仔细想想,为什么孩子一定要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样子呢?
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选择,可以过好自己的一生,而不是我们给他们规划好的一生。
这样想想,孩子也是变得可爱了不少呢?
2.用平常的语气说话
低声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心平气和。
人在暴怒的时候情绪不稳定,常常会做出一些事后非常后悔的举动。
我们常常会通过吼叫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跟孩子平心静气地说话。
我们总是觉得孩子往往不会认真地听我们讲话,而吼叫孩子可以短暂地达到我们的目的。
让孩子因为恐惧得以安静,但这安静只是暂时的。
当孩子知道恐吓的事情不会发生的时候,不仅仅会变本加厉,反而会对我们的信任度有所降低。
我们常常因为我们在家里很有权威,所以会不由自主地使用自己的特权。
但大声吼孩子的时候,孩子幼小的心灵会感到十分紧张和恐惧的,慢慢地他就会变得胆小,什么都不敢说。
这种情况一直陪伴他成长,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爱情上,他都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碌碌无为,空有一身抱负,无处安放
3.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
美国主持人林克莱特,曾经采访了一个小孩子,问道:“你有什么梦想吗?”
孩子说:
“我长大后想当飞行员。”
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一个地方,突然可以燃烧的东西都没有了,你会怎么办?”
孩子思考了一段时间,说:
“让他们把安全带系好,然后我背着降落伞从飞机上跳下去……”
没等孩子说完,在座的观众一副了然的表情,人果然是只想着自己,即使孩子也不例外。
但孩子显然被吓着了,他不知道为什么大人突然变成这样,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主持人让孩子说下去,孩子说:“我要赶快回去拿燃料救他们。”
在座的观众,他们没有把孩子的话听完,而是主观推断孩子有私心。
我们也常常是这样,没有真正了解情况就主观臆断,但事实往往与我们想象不符。
只要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帮助孩子解决了实际问题,我们也许就觉得孩子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就没有那么多的负面情绪。
布谷老师说: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去培养自己的一种气质,不吼叫孩子也有威慑力,来教育孩子。
这种方式更能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因为害怕被父母高声责骂而暂时听话。
刚开始这种方式必然是痛苦的,我们的情绪也会很难平复下来。
但慢慢地就会发现低声教育的好处。
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当成了小大人,得到了我们的尊重,反而会把自己当成大人一样,帮助别人。也会更愿意和我们分享自己的心事,关系也更加亲密,也更愿意跟我们讲道理。而不是一味地撒泼打滚。
低声教育改变的不止是孩子,还有为人父母的我们。
当我们学会了理性地看待问题,不再冲动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不自觉地把孩子看成和我们平等的人,给了他们足够的尊重。
从而能够用更加平等的角度去对待孩子的错误,而不是用恐吓欺压的方式去强迫孩子。
孩子的改变应该都是出于真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害怕父母吼他们,一时地假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