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芒果推送原创的娱乐八卦和影视评(吐)论(槽)。
漫长的《清平乐》播到最后的三分之一时,原著里让人肝肠寸断的怀吉和徽柔公主的感情线才算正式展开......
虽然主角线变成了配角线,还砍掉了不少原著内容,但还是很好哭!我的枕头湿了,99年的任敏妹妹,和04年的边程弟弟,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港真,如果一开始遵照原著用他们为主CP线,这剧很可能就爆了。因为怀吉和公主这条故事线实在是太特别,太罕见。
一个尊贵的公主和一个被净身了的内侍,在无望的时代产生了超脱身体肉欲的感情,畸形,疯狂,毁灭......两个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就问你好不好奇,想不想看。
当然原著里写的不是完全的历史,是把历史上的一段故事拎出来,加上想象力扩展而成的同人文。我们现在结合电视剧和原著来看看这个北宋绝美BE故事。
(演员边程和任敏)
梁怀吉这个人物,真是把我看殇了,太苦了 太苦了!
他天资聪慧,本该是读书当官的料,却命途多舛变成了孤儿,小小年纪就被没良心的亲戚卖了进宫,净了身,当内侍。
他小心翼翼地活着,但进宫第一天就差点被重罚,不久公主赵徽柔出生,满宫大赦,他才被免了罪罚。
啊,真是宿命般的CP,从出生那一刻就关联上了,但身份又注定了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一点幸福的可能。
任敏演绎的长大后青春期的公主,是“如花似玉”的代名词吧,好鲜嫩,粉粉肉肉的,娇憨可爱,有点任性但很善良。
边程扮演的长大后的怀吉也好帅,谁能想到,他在拍这戏的时候才 15岁,还在念高中。
谁又能想到,这把大家虐出血的剧本,旁边放着 九年级数学下册。
PS, 其实边程就是《微微一笑很倾城》里的那个要贝微微补课的学生(这时11岁)
也是《如懿传》里的小五阿哥 每一年都肉眼可见地迅速长开了,越来越帅。
不敢说两位小演员演技多么高超,但是演得很自然,重点是形象太符合了,年轻,清澈,往那里一站感觉就对了。如果让三十来岁的演员硬扮嫩,就没有那种“如朝露般美好事物被蹂躏”的悲剧感。
怀吉陪着公主长大,他长得好看,又温柔有才华,颜控的公主从小就喜欢怀吉陪着做任何事情,从不把他当下人。
公主一声声真挚的“哥哥”,给早已心如枯槁的怀吉注入了活着的意义,她是怀吉灰色世界里的唯一的色彩。
怀吉也知道自己对公主的感情,但他不动声色地隐忍着,什么也不求,只求能陪伴她,尽所能给她一点快乐。
公主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对有才帅哥 曹评一见钟情,但被宋仁宗许配给各方面都平庸的 李玮, 苦恼忧愁得很。
这非常可以理解,相当于爸爸是梁朝伟,暗恋和初恋是朱一龙,陪着一起长大的是杨洋,最后要被迫嫁给应勤,谁受得了啊!
(李玮)
怀吉见公主有了心上人,他心如刀割,承受不起她一声声的“哥哥”了,同时也害怕给公主惹麻烦,就请求她不要再喊自己“哥哥”了。
公主以为是怀吉不喜欢自己了,这时公主理解的喜欢≠男女之爱,她就是本能般很在乎怀吉对自己的感情,急得语无伦次, “你不许生我的气,不许不喜欢我,不许!”
怀吉怎会不喜欢公主,他是觉得自己不配。
看着公主都急哭了,他连忙安抚: “公主是怎样的妹妹,怀吉就喜欢怎样的妹妹,怀吉永远喜欢公主,只喜欢公主这样的女孩。”
怀吉就是这样,看不得公主有一点不开心,受不住公主的一滴眼泪。而公主呢,不管外面世界如何,只要怀吉对自己的感情是确凿无疑的就觉得安心,她也不知道怎么归类这种感情。这种戏真的必须得叫胶原蛋白满满的年轻人来演,不然就会很造作。
(扁嘴好可爱嘤嘤嘤~)
公主很善良,总怕自己给怀吉添麻烦了,怕怀吉不喜欢自己。其实怀吉对她的感情,比她想象的还要深一万倍,深不见底。
这场婚嫁困境的唯一好处就是让她一层一层地、渐渐深入感受到了怀吉对自己的感情,以及意识到自己对怀吉的感情。
当公主觉得自己被挚爱的父亲当成礼物一样送给李家,她有浓浓的被抛弃感,甚至想自杀,是怀吉的不离不弃救了她,怀吉让她觉得有一个人永远不会放弃她。
公主不想失去怀吉,但也为他可惜,她知道如果怀吉不进宫,定能金榜高中,娶个大家闺秀,有很不错的一生,但现在却只能在她这个娇娇公主身边当一个影子。
怀吉马上说,“臣愿意做公主的影子”,说完仿佛觉得不够,应该是 “臣庆幸可以当公主的影子”。
啊啊啊怀吉必然也曾经质问命运,为那“本可以拥有的一生”不甘心,但后来因为公主,他甚至庆幸自己遇上的那些不幸。这得多爱啊,我永远为这种绝美爱情流泪......
“影子在哪儿?” ,“影子在公主脚下” ,“怀吉在徽柔心里”, 两个在封建社会中被认为不可能的人又互相走近了一点......
公主最后还是按照 宋仁宗的旨意,比较平静地嫁给那个她瞧不起的李玮,因为 宋仁宗答应让怀吉陪着她。只要转头能看见怀吉,她就觉得安心。
出嫁后,公主冷冷地对待李玮和婆婆,所有的开心都寄托在怀吉身上,反倒是跟怀吉更像新婚小夫妻。
两人在大街上被误认小夫妻,如果是真的那该多好啊......一向隐忍克制的怀吉也情不自禁贪恋这两分钟的美好。
粗鄙的婆婆因为公主不肯圆房而愤愤不平,甚至还下药。她依仗的是“嫁都嫁了,哪有不圆房的道理”,那是她当妻子的“义务”。真掰扯到朝臣面前,未必不占理。
这就是绝望的地方,在封建礼法面前,一个人妻说自己不想圆房,就像笑话,即使她是公主。或者说,正因为她是公主,更要做礼法的表率。
只有怀吉,全然以公主的尊严为先,拼死救了她,脸受伤了。
经过这段日子的依赖以及这一次的相救,公主完全觉醒自己对怀吉,是比爱情还是深的感情。没他会死。
后来公主问他,脸是怎么受伤的。怀吉回答,“走路不小心,撞墙上了”,公主明知故问“在哪面墙上撞的”,怀吉说, “南墙”。我又
公主先是被逗笑,然后蹲下来又哭又笑,她知道,怀吉是在告诉她, 不用担心,不用愧疚,他甘之如饴,也不会回头。
公主知道自己一直以来对怀吉有太多的情感索取了,对他说, “怀吉,你被困住了,被困在这里了(公主的心里)......”
怀吉微笑说, “我心甘情愿,永远被困在这儿。”
啊啊啊啊我360度旋转爆哭,他说的“我”,不是“臣”,他在表白!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说出那静水流深的爱。老天呐,把那二两肉还给怀吉吧啊啊啊!
平静的日子终于还是结束了,粗鄙的婆婆步步紧逼,还羞辱怀吉“不男不女的东西”,把公主气到崩溃,一秒也待不下去,一定要连夜回宫。
夜叩宫门的后果,公主不知道,但怀吉从第一天进宫就知道了。 他知道即将降临即的罪责和即将面对的分别,他还是坚定地陪在她身边,给快窒息的她一点喘息的空间。
正如原著里,皇后规劝怀吉,“她是紫藤,你却并不是乔木,本来就无法承受她的攀援……你恬淡明净,如果用莘木来形容,就应该是杜若或萱草那样的草本植物罢?生在水边谷中,吟风饮露,清净无为。这样独善其身便好,与藤蔓纠缠,不但于她无益,还会危及自己的生存。”怀吉回答 (这段竟然没拍出来!)
我期待了很久的“ 夜叩宫门” 这个重头戏,竟然拍得很平淡!怎么回事!这部剧的一大弱点是大场面总是缺了应有的高潮感。
后果当然是言官们不停进谏,皇上即使想偏私也难以做到,权衡之下把怀吉从公主身边的调走了,公主伤心得不行,屡次想自杀。对她来说,最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漫长地活着,却再也见不到怀吉。
有人问,为何怀吉不能像茂则一样忍住,忍了一时以后还要好多日子,为何要一步一步走向深渊?
因为茂则爱皇后,但皇后并不爱茂则,而徽柔和怀吉是相爱的,相爱的人总会情不自禁。如果皇后给茂则一点回应,指不定谁比谁疯。
为了让公主安心,皇上安排他们远远见一面,戳视频,我又在流泪......
电视剧的大结局,公主跟驸马离婚了,怀吉被放出城了,公主一个人在孤城,好像比书里happy一点,但我还是喜欢书里的,将悲剧进行到底,深刻,绝望,但美,BE爱好者的戳心之作。
书里怀吉和公主被迫分开了, 公主没有完美离婚,她靠着对怀吉的思念苟延残喘,每逢节日在树上挂起花胜,给墙外的怀吉看,然后在分别的第8年,怀吉没看见花胜,公主死了,才33岁。 (这是其他剧的镜头)
70集的剧终于要完了,现在对这部剧的批评声音有很多,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思考,其实绝大部分的批评都可以用一个办法解决——用怀吉和徽柔作为CP主线,穿插皇上,皇后,贵妃,以及各位朝臣的故事,然后压缩在50集左右。
如此一来,大家觉得别扭的地方都会理顺不少。例如现在最大的质疑是,宋仁宗口口声声多么的爱女儿,但还是把女儿嫁给李玮,这个过程,观众看得很拧巴。
其实仔细想想,即使现在2020年了,很多父母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是祈求“孩子健康快乐就好,别的不求了!”但是后来呢?不也是在选专业,考公务员,择偶之类的问题上,用“为你好”的理由软硬兼施?
剧里的宋仁宗让人觉得别扭,主要是因为这剧是大男主视角,主体感太强,拉着观众代入他,仿佛在暗示大家他是对的,这对不能代入的观众来说是一种冒犯。
如果转圜一下,把宋仁宗当成故事里的一个观察客体,客观展现宋仁宗的优点与缺点,观众就不会收到那种暗示。同时再压缩一下剧情,删掉他对李玮的溢美之词,也不用给他和皇后太多的没必要的拉锯战,那就舒服多了。真的可能会爆欸!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 怀吉和徽柔变成了故事主线,可能就是不是这两个演员来演了,毕竟一部大剧,用这么新的人抗大旗的话太冒险。 罢了罢了,既成定局,最后看一个怀吉和徽柔的剪辑,再哭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