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闺蜜家做客,刚好碰到她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我也在沙发上,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全过程。
闺蜜的孩子今年8岁,性格比较活泼,也有点爱玩,做作业的过程中,孩子总是不太专心,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对于闺蜜讲了好几遍的内容,也依然说自己听不懂。
看着这种情况,作为旁观者的我都有点着急了,更别说脾气本就暴躁的闺蜜。
果不其然,在经历多次的深呼吸后,闺蜜终于爆发了:“你怎么这么蠢,我都说了多少遍了,你还记不住,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人家怎么就那么聪明,到你这里了,你怎么就学成这个鬼样子啊,一点都没有遗传我 !”
看着孩子由最开始的好玩,到慢慢地低下头,流下眼泪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闺蜜说的话真的太伤人了,而她自己好像根本没有意识到。
常言道,爱之深,责之切。
生活中,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不优秀,很多父母都很着急,也很痛心,一着急,说话就失了冷静,哪怕最初的用意是希望孩子能改变,却没想过,这些无意中的话语,不仅让孩子无法进步,更可能对孩子的性格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 。
最伤孩子的5句话:
当孩子犯错时,有5句话,家长千万不要说,一旦说出口,就是在孩子的心上,狠狠地捅刀子 。
1、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再看看你自己。
这句话不陌生吧,包括我自己,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妈妈,我是不是真的那么差呀?为什么你总觉得我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呢?难道我就一点优点都没有吗?”
这是儿子在我又一次说他不如别人家孩子后,哭着对我说的一句话,时隔这么多年,依然让我印象深刻。
作为父母,我们认为通过对比,能给孩子一些压力,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发愤图强,迎头赶上。
可我们却不知道,不断贬低自己的孩子,只会让他认为,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永远都是最差的那一个,不仅达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还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变得自卑,缺乏安全感。
2、我说过多少遍了。
这句话通常在给孩子辅导作业,或者孩子总是重复犯相同的错误时出现,有时,在这句话的后面,还会伴随着说自己孩子蠢笨的话语。
这样的话,大多是家长无心的一句怨言,却会让孩子产生暴躁情绪,觉得父母就是在不断挑他刺,心想,你就是觉得我没用心呗,在你心中我就是什么都不对呗 !
3、你怎么总是这样?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日成才,对孩子的犯的一点小错误,总是容易上纲上线,翻旧账,
次数多了,就会让孩子内心产生强烈厌烦和失败感,在往后的人生中也更容易促使自卑型人格的产生。
4、行,你爱咋的就咋的,我不管你了,好吧?
事情说了很多次,孩子总是屡教不改,在气愤到极致,却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就会说这句话,可却没有想过,这句话对孩子来说伤害有多大。
我不管你了,对孩子就意味着,父母不要我了。原本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他们心里最大的依靠,可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不仅破坏亲子关系,更可能引发孩子内心的仇恨,继而产生对原生家庭和父母的抗拒 。
5、这一切不都是为了你吗?
和这句话类似的,还有,“为了你我失去了工作,我差点丢了半条命,你就是这样对我的吗 ?”
每次听到家长说这句话,我都忍不住想问,是孩子逼你生他的吗?你遭受的所有一切都是因为孩子的降生吗?为什么要把自己所有的苦难都归咎到孩子身上?
这种说话方式,并不能激发孩子的感恩之心,说得次数多了,还会让孩子觉得厌烦,继而对父母丧失信心,变得随波逐流,不求上进 。
幼龄期的孩子,思想并不成熟,对世界的认知也不清晰,犯错肯定是难免的,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随意斥责,那些伤人的话,张口就来,不仅解决不了问题,更容易让事态恶化。
那父母到底该如何跟孩子沟通?有什么基本原则呢 ?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三原则
每个人的个性和表达方式不一样,也就导致,没有任何一个沟通方法是能让所有人都适用的,这里分享家长与孩子沟通的三个原则,帮助家长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表达方式 。
第一,学会闭嘴,多观察多倾听。
很多家长只要一看到让自己不爽的事情,习惯性地就会张口去训斥孩子,可从来就没有想过,孩子这么做是否有理由?
一味地斥责,除了增加孩子和你对着干的欲望,对事情本身并无太裨益 ,学会闭嘴,不要张口就来,哪怕内心情绪到了极点,也要学会控制。
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平静下来,多观察几分钟,了解孩子的想法及缘由,再来做决定也不迟 。
第二,信任,尊重孩子,接受他的不完美。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随着他慢慢长大,也会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许并不成熟,但却不一定没有道理。
作为父母,请像尊重朋友一样,平等的去尊重自己的孩子,遇到任何事情,不是先质疑,而是先信任,站在他的角度,听听他的想法,同时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压力。
是不是学霸真的就那么重要吗?有些孩子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在其他方面却很优秀,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断发掘他身上的优点,说不定能为他找到另一条通向罗马的大道呢 ?
第三,引导并支持孩子的决定。
当孩子犯错时,用信任和鼓励来代替批评和指责,通过正确的沟通,让孩子发现问题,并陪着他一起找到解决的方式,在行动上支持孩子,在语言上鼓励孩子,在孩子得到进步的同时,也能让亲子关系进一步加强。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陪伴和引导,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不要被冲动支配。
尤其是面对孩子犯错时,不要任由负面情绪蔓延,导致说出来的话,伤人伤己,给孩子的性格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试着冷静下来,多信任孩子一些,用平等客观的态度,去听听孩子的解释,陪着他一起慢慢成长,帮他渡过一道道难关,最终走向更好的自己。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