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学老师的讲述:这样的孩子,最不受班级孩子喜欢

2024-01-21   陪宝宝写日记

原标题:一个小学老师的讲述:这样的孩子,最不受班级孩子喜欢

一个小学老师的讲述:这样的孩子,最不受班级孩子喜欢

我曾经是位小学高年级老师,长期担任四、五、六年级孩子的班主任。

我发现,班上总是和别人发生冲突的孩子,来来回回就那几个;大多数孩子不喜欢的孩子也特别少。

有个女孩子,我印象很深,特别惋惜。

我们就叫她小静吧。

小静长相乖巧、成绩很好、多才多艺、文静敏感一看就知道是家长宠着、有用心培养着长大的孩子,如果只是这样当然不是惋惜的原因。

就是这个小静,是班上和同学发生冲突最多、大多数不那么喜欢的一个孩子。

我很奇怪,开始仔细、留心观察起来,我发现她跟别人发生一些矛盾的小细节。

有一次矛盾是小静和同桌男生的,同桌男生推她在地上,骂她“瓜娃子”(骂人的话),还把她的书从三楼教室扔到到一楼。把两个孩子叫到面前时,小静哭得稀里哗啦,怒目圆睁,一句话不说;男孩子则喳喳的不服气说“活该,谁叫她碰掉我的书不捡起来”,另两个同学跑来帮腔“就是,是小静先碰掉书,对不起都不说一个”“就是嘛,就是嘛”......

还有一次大课间,同学们小跑着去操场做操,我站楼梯口,看到人多有个同学被小静踩了一下,小静假装没看到、目不斜视跑到前面去了,被踩的同学停顿一秒朝小静吼了一声什么......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出去玩,在一个农场挖红薯,小静裤子沾好多泥脏了,五六个女生群而嘲笑“丑八怪”、“丑人多做怪”......其实,很多孩子衣服都搞脏了。

作为老师,作为大宝14岁、二宝3岁的妈妈,我的心无比疼痛。我开始频繁与小静家长谈话、与小静聊天,慢慢的,我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家长的过度期望,导致的小静:无谓的要强,表像归结为一句话是:已经10岁、11岁的小静,不会说、说不出,那句最简单的“对不起”。

小静的案例后面可以再提,今天以小静的例子作引子想和大家分享的是:

“对不起”真有这样重要吗?

怎么能让孩子会说、爱说“对不起”?

家长应在孩子那个时间段里陪孩子完成这项训练?

“对不起”真有这么重要吗?

是的,真这么重要!

从怀孕时知道是女儿开始,小静父母就有个想法无比坚定,自己的女儿是掌上明珠,要富养、贵养、娇养、她得是才女、她要事事比别人强、她优秀得像太阳,别人只能仰望。在家的时候是父母的宝,出嫁后是丈夫的宝。自己的女儿要娇贵、傲娇、优秀一辈子。必须的。

所以,当小静2、3岁开始抢小朋友的玩具、推推小朋友、朝小朋友踢踢、坐滑滑梯不排队、果汁弄脏小朋友的衣服......小静的父母,会假装没看到,如果小朋友家长说起,就抱歉笑笑,但内心或多或少的其实有些小得意,“女孩子,就是要强势点,强势点好,长大才不被欺负”!

家长的这种“唯我女独尊的想法”,是小静后来很多很多不快乐的根源,或可说是不幸的原因。原谅我用“不幸”这个词。事实真有这么沉重。小学时光,多么美好,孩子们本应如生机勃勃的小树和花朵,有温暖的阳光、香甜的水分、在同伴的玩闹中自由快乐成长。而小静感受到的是:

“我语文很好,但数学没有***好”

“我只是不小心碰掉了**的书,他竟然直接丢我的书,好可怕”

“**能唱好听的歌,我......好像不行”

“他们仨一起做手工,竟然不叫我”

11岁的小静,过早的尝到了生活的“无可奈何”,我很担心再以后,会自卑吗?会不想出门吗?会不会不敢不愿和同学们更多交流呢?不知道。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连柯说过:如果在幼儿期,不能合理的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就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几十倍、几百倍的困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调查分析了无数成人犯罪大案,却从这些人幼时找到了原因。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说:“缺乏认错精神,以后是会吃大亏的。”

所以,聪明的家长们,孩子会说“对不起”真这么重要!

怎么能让孩子会说、爱说“对不起”?

我经常看见有种小场景,2-3岁的小朋友走在路上不小心摔跤了,大哭,陪着孩子的大人立马抱起孩子,然后蹲下,手拍打地面“哼,打你,拌到乖乖了;打你,谁叫你拌到乖乖;看你还敢不敢拌到乖乖”之类的话,慢慢的孩子就不哭了。

这种思维,家长朋友们稍一回想,立马能找到一百种相似因果的场景。

每次看到,我心里都忍不住叹息“唉,家长没有意识到凡事自我归因的重要,错过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我的小儿子,西西,三岁,也常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们家的做法是:

淡淡的牵起来,然后蹲下,

“呀呀,西西摔跤了,是跑太快了是不是?额头疼不疼?肯定把地面也碰疼了,来,妈妈吹吹(呼呼),我们也一起给地面呼呼,好不好?”

“呀,西西撞着了,没关系,我们下次小心点,好不好?”

“遭了,西西,我们把花盆碰到了,没关系没关系,花花,对不起,我们扶你起来,下次我们西西会小心的,你别生气”

无论是孩子遇到高兴的事,不高兴的事,陪着孩子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引导孩子感知别人的不高兴并真诚的感到歉意。

这是一件教孩子学会并真诚的说“对不起”多好的机会啊

从蹒跚学步开始,孩子长大得摔多少次、碰多少回啊,这是孩子长大的必经的自然过程,这更是老天爷给孩子整个人生最好的礼物,只可惜一些家长没有收下,或是代替孩子拒绝了。

家长应在孩子那个时间段里陪孩子完成这项训练?

越早越好!

能多早就多早!

但,如果孩子已经到了像小静这个年纪,也一定要记得 亡羊补牢。

我给小静选了一个性格特别温和、会随时说“说不起”的男生做同桌,遇到集体活动时,让他们俩作主持人,让他们每天下午放学后在教室练习主持,背台词。有一个没有背好,都得重新背。我在下面看着。

刚开始,小静背错了,两个自然而然的重新背;男生背错了,男生马上说“对不起”,两人重新背;

再后面,小静背错了,心虚的看一眼男生,两人又自然而然的重新背;男生背错了,男生马主说“对不起”,两人又重新背。

后来,小静背错了,会低头不敢看男生,轻轻的说一下“对不起”,男生会说,“没事”;

再后来,小静会看一眼男生,稍大声说“对不起”

再后来,小静会自然的看男生“呀,又背错了,对不起”

再后来,小静会笑着懊恼的看男生说“对不起,对不起”......

这时的我在干嘛?我在欣慰的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