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4日,普京一声令下,乌克兰大地上浓烟滚滚,刀光剑影,炮火连天。
这个时候,欧美为首的一些国家开始打着“正义”的旗号纷纷启动了对俄罗斯所谓的经济ZC。在各种大棒之下,这些国家的不少跨国企业先后作出了撤离俄罗斯的决定。
撤出的原因大概有几种:
1、选择站队,表明自己的立场,也给自己戴上“正义”的帽子;
2、担心不撤离的话,其他欧美日韩澳区域的业务会受到影响;
3、目前的状态下,俄罗斯的生意确实不好做,国际结算、远洋物流什么的都受限,还有可能因为是某国企业而受到俄罗斯消费者的排斥。
4、害怕成为“资产冻结”相互伤害中的牺牲品。
当然,并不是所有国家的企业都选择了撤退,也并不是欧美国家的所有企业都决定了离开。那么,从2022年2月24日开始到7月19日,各国到底有多少企业撤离了俄罗斯?这些企业都属于什么行业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一张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发布的统计图表:
这张图表中每一个带颜色的小圆点代表一家撤离俄罗斯的企业,不同颜色表示不同行业:红色代表工业、深紫色代表信息技术业、黄色代表非必须消费品行业、橙色代表消费必需品行业、蓝色代表金融业、棕色代表原材料生产业、浅紫色代表通信服务业、绿色代表非政府组织、紫红色代表能源业、灰色代表其他行业。
从该图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一共有29个国家的企业撤离了俄罗斯,它们共撤离的企业合计310家。
排名前三的是美国、英国和德国。
美国一共有119家企业停止了俄罗斯市场的业务,占在俄罗斯的美国企业总数(410家)的29%。其中工业企业36家、信息技术类企业22家、金融企业16家、非必须消费品企业13家、通讯服务类企业11家、原材料生产企业6家、非政府组织5家、其他类型企业4家、消费必需品和能源企业各2家。这些企业中有像麦当劳、IBM、百事可乐、耐克等知名的跨国企业。
英国一共有43家企业撤离了俄罗斯,占该国在俄罗斯的企业总数(89家)的48%。其中工业企业16家,消费必需品企业12家,金融和通讯服务企业各3家,信息技术、能源和企业类型企业各2家,非必需消费品企业、材料生产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各1家。
德国选择离开俄罗斯的企业有22家,占德在俄企业总数(105家)的21%。其中工业企业6家、非消费必需品企业5家、消费必需品企业4家、其他类型企业3家、信息技术企业2家、金融和通讯服务企业各1家。
接下来排在第4-29名的国家分别是:
芬兰21家
波兰17家
瑞士14家
荷兰和法国各10家
爱尔兰7家
丹麦6家
加拿大、卢森堡、挪威各5家
澳大利亚4家
日本、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各3家
意大利和印度各2家
白俄罗斯、巴拿马、捷克、新西兰、冰岛、斯洛伐克、葡萄牙、比利时和奥地利各1家。
这里挑几个重点说一下。
首先是德国,这个国家因为和俄罗斯有着特殊关系,所以它们在俄罗斯有非常多深度合作的项目,特别是能源项目。这次德国一开始还有些唯唯诺诺,但是随着起哄和道德绑架的声音越来越高以后,德国人开始成为急先锋,他们的企业也在加速撤离俄罗斯,剩下的大多是和北溪项目有关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投入了太多,希望在尘埃落定之前能有峰回路转的局面,不然将面临极大亏损。
接着是印度和白俄罗斯。大伙可能也非常奇怪,从各种信息源来看,这两个国家都是俄罗斯铁打的贸易伙伴。印度的能源和武器进口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俄罗斯,特别是3月份各种ZC压力下,印度更是加大了俄罗斯能源的进口,甚至不惜因此在公众场合怼美国。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有一家印度的材料生产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撤离了俄罗斯。
白俄罗斯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和俄罗斯一直都是穿一条裤子的,不仅仅是经济贸易,而是方方面面都紧密联系。这次撤离大潮中,竟然还是出现了一家白俄罗斯非必需消费品企业的身影,着实令人费解。
再接着就是卢森堡,这个国家的奇特之处并不是在于其企业选择了撤离,而是其撤离的企业竟然高达5家。要知道,这只是个面积仅仅相当于我国一个小县城,人口不足70万的欧洲小国,它们竟然拥有这么多跨国企业。而且,这次撤离的5家企业中,三家是工业企业,两家是材料生产企业,没有一家是该国最著名的金融业企业。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万美元,常年位居全球前三,不是没有理由的。
最后说说日本。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加拿大同属G7国家,毫无疑问,这个集团在本次ZC俄罗斯中表现得最为激进,叫喊声也最大。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都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它们一起开会时信誓旦旦的“诺言”,撤离俄罗斯的企业都不少于10家,而且占比都在15%以上。
加拿大嘛,人口不多,跨国企业也不算多,在俄罗斯的企业就更少了(一共15家),所以有5家企业选择撤离,已经占据了其总数的1/3,算是对盟友“仁至义尽”了。意大利同样如此,虽然只撤离了2家,但这个国家在俄罗斯的企业一共也就18家,比例上看还过得去。
倒是日本,在一个月前耶鲁大学公布的数据中,日本撤离的企业有4家,但是后来有一家又反悔了,于是现在真正决定撤离的企业只有3家。要知道,目前日本在俄罗斯开展业务的企业一共有168家,也就是说,仅仅只有1.8%的企业选择了撤离。按照耶鲁大学在统计报告分析中的说法,日本企业非常谨慎,它们并没有跟风选择一刀两断,而是耍了个小心思,宣布暂停俄罗斯业务。
从商业的角度上看,日本企业这样的决定还是挺“聪明”的,因为这次风浪中,如果选择了彻底撤离俄罗斯,那就相当于永久放弃这一市场,毕竟特殊时期梁子结下了,以后想再回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日企的这种敷衍性行动,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算是耍了G7一道——日本只是说说而已,欧美6国却当真了。
本次风浪中,选择撤离或暂停俄罗斯业务的知名企业除了前面说的几家美企外,还有阿迪达斯、加拿大鹅、优衣库、H&M、宜家、雀巢、奇巧、英国石油、埃克森美孚、壳牌、花旗、高盛、摩根、Visa、玛氏、嘉士伯、喜力、汉堡王、星巴克、百胜餐饮、苹果、索尼、迪士尼、微软、英特尔、LG、希尔顿、诺基亚、优步、西门子、日立等等。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