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鼓蝉鸣,骄阳似火
一转眼,盛夏已如期而至
回望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
回想那些研学旅途中的故事
有的生动精彩,有的平淡温馨
总能触动人心底的柔软
今天特意挑出了5个瞬间
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随叫随到的邹医生”
“邹医生你在哪儿?这儿有个学生.....”
“好的,你等我,马上到!”
以上是营地导师们与医务室邹医生通电话时最常见的一段对白,挂掉电话后,不出5分钟准能看见邹医生穿着白大褂挎着医药箱着急地向我们走来的身影。
虽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职,但像他这样任劳任怨随叫随到的医生却也不太多见。在研学活动期间,任何突发状况都有可能,需要医生在医务室随时待命,这一呆就是一整天,就连凌晨3点也必须随叫随到,不过大家从未担心过,因为心里都清楚,邹医生肯定都在的,所以这样的好医生还真是让人肃然起敬啊。
“大学教授和他的小学学生”
“同学们,接下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可厉害啦!是一位大学老师,你们期不期待呀?”主持人话音未落,教室里发出一阵惊呼,在没有人带动的情况,孩子们自发地以极为热烈的掌声迎进了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国内顶尖地学专家,田亚铭教授。
课堂上,田教授结合模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非常抽象的地质演化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孩子们则在一旁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而谁又会想得到,他真正的学生其实都是些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呢?
“每天微笑多一点”
她是个内向的女孩,内向得甚至有些自卑。同学们觉得她另类,不太愿意搭理她,对她的容忍度极低。集合整队的时候,因为迟迟没找到自己的位置导致全班被罚,最终引来一阵阵“声讨”,面对同学的指责,原本她是会伤心哭泣的,然而她却一笑置之。
(非本人)
因为她突然想起了昨天在《只有峨眉山》剧场里演员小姐姐偷偷塞给她的一张小纸条,上写着的“每天微笑多一点,每天快乐就多一点,遇到一件事微笑面对,会变得简单许多”。虽然心疼她拥有了与年龄不相符的豁达,但或许这就是研学中的成长的一部分吧!微笑下去,问题终将迎刃而解。
“'肖妈'来查寝了!”
过去的三年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很多,他们大多未曾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在外独立生活过,而研学旅行恰好给了他们一个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会。
可是想想能和自己要好的同学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多少都会有些兴奋是吧?所以难免在就寝的时候会有一些小小的“状况”,而这个时候我们总能看到一个穿着黄色衣服的女人出现,她一边压制那些躁动不安的“捣蛋鬼”,一边又细心地为他们盖好被子,苦口婆心地念叨着,让孩子们赶快入睡,然后再去查下一间,一间又一间,似乎永不知疲倦,同学们以为她是一位宿管阿姨,于是亲切地称呼她为“肖妈”,而其实她并不是什么宿管阿姨,她是峨眉山研学营地的主要负责人、研学部经理肖丹晖。
“临时班牌长!”
从见他第一面开始,他就试图以各种古灵精怪的言行引起老师的注意,而那双躁动不安的手似乎永远都无处安放,或在自己身上无所适从地挠几下或在旁边女生的头发上扯几下。领队老师当然“慧眼识珠”,一下子就在人群中留意到这个男孩,于是很快他便有了自己的“归属”——班牌手,即整队、行进时手举班牌引导队列。
也不知道发生了何种化学反应,从“上任”一刻起,这孩子就像变了个人,瞬间责任心爆棚,还会主动帮助老师维护纪律。为了奖励他的进步,老师给了他一枚勋章,谁曾想下午时候不小心掉进了下水道,于是便有了趴在石板上找东西的这个画面,后来才知道原来小学六年来这孩子从未在班里任过职,这次的班牌手是他目前学生生涯当过的最大的“官”。
-END-
来源/峨眉山研学营地
推荐阅读
市区10分钟刹拢!峨眉山下最理想的避世之地
峨眉山的旅行清单里,我强烈建议你加上这个地方
我在峨眉山,见证了最美佛光
点 “在看”的瘦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