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的声音:Sonic Memory SM2杂谈

2022-09-17     李凌佳琦的HIFI小镇

原标题:历久弥新的声音:Sonic Memory SM2杂谈

其实狗鞭去年就约我写这个东西了,和我说啥时候空了就记得找他发收件地址,然后这么一等就是一年过去了......没想到他们还健在呢,于是成都展再度碰面的时候,他看到鸽了一年的我怒不可遏,然后把SM2塞给了我。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我在之前戈声的店里已经认真听过SM2好久了,而且还拿了2个同价位的竞品做参照对象,一个是七赫兹的Timeless,一个是水老板的Kato,听完之后其实我心里面非常挣扎——这仨玩意其实大方向是一致的,虽然往细了去说也能够写出十万八千字的听感来,但如果基于类似THX Onyx这种参考级小尾巴区推的话,他们仨的流行女声表现真的太太太像了,而这个价位的用户主力其实也正是听这类曲目的烧友为主(憋特么和我说你想买千元塞听古典大编制,咱能不装这个逼么,这仨听古典只能说是菜鸡互啄而已......)。

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我的结论。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个人认为,上面拿来AB的这仨玩意其实都是市面上有口皆碑的产品,如果这一点你没有异议的话,下面的结论才有参考性。

水月雨的Kato在这三者里面,“素质感”是最强的,一耳朵强悍的解析、高频延展、精致且凝聚的结像带来了很有立体感的器乐表现,声场在这三这里稍显扁平一些,和“小Kato”光去比的话,其实反差最大的部分就是Kato的声场偏近、而且光能够把舞台推的远一些。Timeless具备上限最高的声场舞台感、纵深感,总体密度也比另外2个动圈单元要强一大截,可惜的是低频部分稍显紧致、缺乏极低频的延展,没有Kato的打击感和宽松,驱动门槛也更高。

SM2一耳朵下去有点像是HUFI化的Kato,声音很松弛,这里的“松弛”是比“宽松”程度更高的那种松,混响足、氛围浓,但它的氛围和透明度是兼备的,同时低频的部分没有Kato那么强的打击感,更注重弹性,声场规模明显优于Kato、稍逊于Timeless,但它的声场高度做的很好,听Live时不会像同价位的一些入门塞子那样有舞台天花板偏矮的感觉。但缺点在于,SM2的声音听着不如另外二者那么扎实凝聚,总体是特轻盈舒展的声儿,一耳朵下去结像和密度可以说略显松垮。

上来我好像就把SM2声音的底子给“扒光”了,但一副耳机,它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其次它需要考虑用户手里有什么前端、听什么歌,最终的声音描述才对购买者才有参考意义。而SM2这个产品,其实现在就是Sonic Memory的一张“名片”,作为我、以及绝大部分用户去了解这个品牌的第一个型号来说,承担了很重要的品牌传播意义,卖不卖的动暂且不论,成败在此一塞。

我一直是懒得写开箱的,但这个东西开箱过程稍显繁琐,还是稍稍展示一下给大家。

打开以后一脸懵逼,居然带了餐具,然后整个包装其实也是食品级的PP材质,官方说这是希望大家在听SM2时就像享受美食,好嘛,我还是觉得略显牵强,但各位学生党平时用这个吃外卖还是挺合适的。包装内还附赠了一张CD,一共十二首歌,大家可以在网易云搜索到,融合了edm、new age、摇滚、布鲁斯等多种风格,创作团队的母带基于SM2作为监听产品来使用(如果你觉得难听,那一定是SM2的锅)。而实体CD这种留存音乐的形式,其实某种程度也诠释了“声音记忆”的这个概念。

当许多厂家还在把供应链的东西说成是自主开发、想尽办法把自家从通路那边拿的配件打上LOGO换个颜色的时候,Sonic Memory是一点不带演的,直接把核心工程师牙仔的名字打在了详情页里。作为一个非常低调的国内工程师大佬,牙仔完成过许多经典作品的声音方案与调音,但很显然SM2最终的声音审美还是狗鞭定的,因为它听着并没有Widing家以前的大部分塞子那么阴间233333。然后就是配件,好家伙,直接把NF Audio的盒子拿过来用了,老羊清库存狂喜!此外,上市公司大通新材提供的耐电晕型5N+6N³混合单晶铜线基具备很高的声音水准,并且内芯缠绕了凯夫拉纤维,外层的尼龙也保证了不易缠绕打结的优质收纳便捷度。而考虑到耳塞的使用寿命,SM2采用了可换滤网并提供了备用滤网和阻尼压环。

而SM2的佩戴乍一看是不友好的,上一次看到这么方的形状还是Turii,而且导管一看就比较短,但好在它的佩戴舒适度实际上非常优秀,只是隔音性能一般。短导管的问题主要在于需要考验耳塞套的柔软性、贴合度,需要一个适度的摩擦力来保证既不撑耳朵、又不容易滑出,这方面SM2标配的两种套子都做到位了,而且对于小耳廓用户也足够友好。但如果你还是对短导管有疑虑,其实官方还有一个叫【CONE甜筒MK2】的配件,可以完美增长导管,进一步增强佩戴贴合度,而更长的管径也可以对低频厚度与氛围起到明显的加强,即便是用作一个调音手段也不失为可玩性的增加。

SM2是非常典型的低阻设计,灵敏度做的适中。这年头我并不推崇过于低阻高敏的设计,因为绝大部分播放器在低阻工况下的失真和噪声表现都是大幅度下跌的,更何况目前大功率便携设备是大趋势,而且阻抗和灵敏度参数虽然能够反映容不容易推“响”,但和推不推的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SM2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即便是手机直推也有很开扬的声场、宽松大气的底子,动态表现不能说多么炸裂,但却很容易在低推力设备上充分响应出来;此外,给它接上一个PC的3.5耳机口,也不容易出现过推失控的现象,所以这货我是可以推荐给完全不具备任何专业前端设备的用户的。

前文说了一下SM2和Timeless、Kato的对比,这里再说一些宏观的。

SM2总体是一个明亮、清新、通透的底子,可以瞬间抓住流行女声、日系ACG用户的心,而且它相对顺滑的调教和较足的混响能够压制一些劣质录音带来的声音撕裂感、粗糙感。但SM2本身并不会有过于明显的音染增色,而作为一个通透干净的底子来说,本身能够把中频质感、密度、润泽度做好,已经符合了一个好听人声塞的标准了。反之,SM2听男声、尤其是一些欧美系、港台老歌时,味道明显有所欠缺。

虽然前文也说了不要指望千元档能有啥还原大编制多好的塞子,但SM2许多地方还是有着对应特质的,比如足够大且舒展的、纵深充沛的声场,以及很好的高频延展。虽然SM2不具备什么素质向的高频,其密度和信息量甚至比便宜的Kato还弱点,但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明亮但不刮耳、足够有空气感、泛音表达很漂亮的高频表达,它的器乐表现是有一定高级感可言的。如果涉及到严肃的古典乐的话,整体的厚重感、管弦乐的密度表现不够,并且亮度也稍冗余了。总体而言还是适合一些现代的OST、以及钢琴小提琴为主的小编制曲目。

SM2的槽点很多都是外在的,比如外壳的做工,如果碰到了“艺术家”用户肯定得被退货,金属塞子做亮面、做两种材质的连接,几乎不太可能做到100%无瑕疵我能理解,但SM2的外壳到手时就感觉有些小瑕疵。此外,饭盒的形式很有新意,但每层用透明胶来保证稳固性的话,就显得很掉档次。有些东西吧,你如果不给用户,用户不见得会计较,一旦给出了若是没做好,那就是自行创造了槽点,怨不得谁,还是品牌方自己的锅。

SM2上市也差不多小一年了,放到现在这个时候再去狂吹它也并不吹的动,毕竟卷王年年有,一年比一年多,但素质在更迭、“好的声音”其实是不会过时的,就像我至今最喜欢、最常听的头戴还是HD580。如果说SM2能够表达狗鞭本人、以及Sonic Memory的审美,那我认为这个品牌的发展还是非常有潜力的,审美不偏差、那么做出来的东西总归能有知音,好的产品自己是会说话的。作为一个渠道商很少、推广做的也比较佛系、甚至绝大部分销售都是靠私域流量用户的品牌来说,我也希望Sonic Memory未来能够进一步走入广大发烧友的视野。SM2这副“名片”,具备历久弥新的优秀声音品质,虽然现在任何产品的后续批次销售都极其乏力,但我也还是会把它加入我的长期同价位推荐名单里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8a0f9fbca890fa3cf887db76fad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