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
数据来源:软科
从古至今,医学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医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挽救生命的利器,更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医学的不断发展中,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力,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成果和医疗技术,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为了对高校在医科领域的实力进行分析和比较,2022年软科首次发布了“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该评级基于一系列反映医科水平的指标,从学术角度对各高校在医科领域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客观对比和评价,全面展示了我国高校在医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在2023年“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中,软科进一步细化了评级标准,将学校在医科领域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学科纳入“学科实力”和“学科精度”维度。这些学科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中最顶尖的学科水平,进一步提升了评级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此外,在“科研平台”维度中,软科新增了“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医学中心”和“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等变量。这些科研平台是高校进行医科研究和创新的摇篮,它们的加入能够更全面地反映高校的医科实力和科研水平。
2023中国医科实力A类大学100强:上交登顶,协和第三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榜单上,上海交通大学再次展现出其卓越的医科实力,蝉联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榜首。这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名校,在高端人才、科研项目、重大成果和学术论文等4个维度上均位列第一,充分展现了其在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作为中国最具声望的医学中心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该校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他们致力于医学研究、临床诊疗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工作,为提升中国医学的国际地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与上海交通大学并肩的还有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医科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学科实力和学科精度维度上,北京大学均排名第一,充分展现了其在医学领域的卓越实力。
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中国医药类大学中的领军者,在此次评级中位列第三。北京协和医学院在科研平台维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为该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该校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为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此外,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在医科领域也具有较高的排名。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位居全国第四和第五,两所学校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其中,浙江大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显著,而复旦大学则在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传统医学名校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华中科大在此次评级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分别排名第六、第七和第九。这些学校在各自的医学领域内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卓越的实力,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和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医学新贵首都医科大学,该校在此次评级中名列第八。首都医科大学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凭借其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迅速崛起成为国内医科领域的一匹黑马。该校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药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引人注目,为首都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外,上海同济大学的医学学科发展非常令人侧目。自从1950年代将其精华的同济医学院搬迁到武汉以后,同济大学近年来重新在上海发力医学,目前已超过武汉大学医学院、西安交大医学院等弟子更强的医学院,最终有望追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成为中国医学江湖的一员猛将。
2023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方法论
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的对象为所有被纳入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高校。医科的范围包括医学门类的10个学科,具体如下:
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包含学科规模、学科实力、学科精度、高端人才、科研项目、重大成果、学术论文和科研平台8个维度,涵盖17项指标。
指标体系和权重如下:
指标定义及数据来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