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河南国家专项征集志愿公布,浙大、哈工等985断档成常态!

2024-07-15     星球数据派

来源:网络消息

本系列文章往期回顾(直接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随着2024年河南本科批国家专项征集志愿的公布,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现象和趋势浮出水面,不禁让人对当下高等教育招生及专业选择产生深深的反思。河南,作为全国高考考生数量最多的省份,其高考志愿的走向一直备受关注。此次征集志愿的结果,尤其是众多985名校的“集体陷落”以及“土建类天坑专业大本营”的凸显,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专业选择及国家专项政策执行效果的契机

首先,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事实是,包括浙大、北航、北理、哈工、同济、东南、华科、中山、川大、天大、厦大、瓜大等在内的众多985名校在河南的国家专项招生中遭遇“滑铁卢”,沦为征集志愿,可谓“集体陷落”。这些名校曾经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如今却纷纷出现在征集志愿的名单上,这无疑让人感到惊讶和惋惜。究其原因,除了考生选择更加多元化、理性化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这些学校所征集的志愿专业与当下社会的需求和考生的兴趣点存在较大的偏差

从征集志愿的专业分布来看,智慧建造、智能交通、建筑类、智慧海洋、水利、海洋工程、地理类等土建类、生化环材类专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专业虽然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其就业前景和吸引力却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冲击下,传统工科专业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因此,很多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开始更倾向于那些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而对于土建类、生化环材类专业则显得较为冷淡

让人担忧的是,一些高校尤其是传统工科强校,在面对专业冷热起伏时,却选择了将曾经的“王牌专业”放到各种专项计划中去。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普通批次的分数,赢得了几分薄面,但却忽略了国家专项政策的初衷和广大乡村学子的利益。国家专项计划是国家为了推进广大乡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乡村学子有机会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从而改变他们的命运。然而,如果将大量“断档”专业放进国家专项,不仅会让这些学子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还可能让他们陷入“世代打灰”的困境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加速,广大考生对于专业的选择也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名校和热门专业,而是更加注重专业的实际价值和发展前景。因此,当看到众多985名校在征集志愿中遭遇“滑铁卢”时,很多考生并没有感到意外和失望,反而认为这是市场规律的正常体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专业设置需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考生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不禁要问:高等教育应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确保每一位学子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更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考生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对于那些就业前景不佳、吸引力不足的专业,应该适当减少招生人数或者进行合并调整;对于那些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则应该加大招生力度和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为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其次,国家应该加强对高等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来引导高校合理设置专业和招生计划;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来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通过加强监管和评估来确保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同时,国家还应该加强对考生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更加理性地看待高考和志愿填报的重要性,避免盲目追求名校和热门专业。

最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一纸文凭或者一个职业的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在选择专业和学校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拥抱变化和挑战、不断学习和成长。

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面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6a59b2a5c3d76769f28e23dc2dace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