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用“朕”自称,是何用意?史学家:将“朕”拆开你就明白了

2022-07-28     历史新视角

原标题:秦始皇用“朕”自称,是何用意?史学家:将“朕”拆开你就明白了

在有关一些我国古代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里面的皇帝总是会以“朕”自称,这就让很多人以为,“朕”似乎成为了古代皇帝的专用词汇。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秦始皇之前,“朕”可是一个全民通用的自称方式。

这就让不少人表示好奇,秦始皇好歹作为一个千古一帝,他都已经将自己的功绩比肩三皇五帝开创了皇帝的说法。但为何在自称的选择上,抛弃早前君王的“寡人”和“孤”等,选择了一个大众化的“朕”呢?

当然了,“朕”的自称在一开始倒不是秦始皇自己选择,主要还是当时的丞相李斯向他推荐,随后秦始皇才接受。而之所以李斯能够说服秦始皇,早有史学专家给出解释:把“朕”字拆开看看,你就明白了。

专家表示,秦朝时期使用的文字还是象形文字,而“朕”的象形构造是由一个“舟”和“灷”组成。其中“舟”便代表着古代的舟船,而“灷”则表示火种的意思,两者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特殊的含义。

中国古代文明总是依水而立,所以舟船就成为了老百姓的生存必备工具,他们无论是交通还是捕鱼,都需要使用到舟船。简言之,谁掌握了天下的舟船,谁就掌握了老百姓的命门。

火种是早前部落时期的图腾之一,只有身份最最贵的人才能享有火种的标志,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种变成了身份和地位的代名词。这就意味着,只要有人手上拥有火种,他便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

因此,当舟船和火种都被同一个人拥有,那他当然就是全天下最尊贵的人。而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帝王,他自然期望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称呼,显然“朕”的释义就很符合,于是他才同意。

不过在秦始皇决定专享“朕”字后,李斯立马对全国下达了命令,自此所有人都禁用这个字,一旦违反就会被直接处死。就这样“朕”才成为了古代皇帝的专属,一直沿用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

实际上“朕”在一开始虽说和“我”、“吾”一个意思,但由于听起来总是不太接地气,所以就算是在秦始皇之前,几乎也不会有老百姓使用。倒是有一些权贵多多少少明白其中含义,偶尔会拿来用。

好在封建王朝早已被推翻,现在任何人都能将自己称为“朕”。但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普通人都已经几千年没有用过这个字,如今可以用了反而觉得奇怪。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7b9aed0e9b8cafc1d62382e9d223e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