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孩子出事,夏天玩这种滑梯,一定要小心

2023-08-18   丁香妈妈

原标题:每年都有孩子出事,夏天玩这种滑梯,一定要小心

炎炎夏日,面对出门就像被架在火上烤,没有孩子能拒绝去水上乐园消暑。

孩子去水上乐园玩,尤其爱玩水滑梯,但水滑梯的风险比想象中大。

不少新闻都报道过,孩子玩水滑梯出现意外事故。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别小看水滑梯的

安全隐患

国内外的水滑梯,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利用各种特别的设计,刺激、新奇的玩法吸引游客;常见的有单人、多人水滑梯,充气阀、游泳圈水滑梯等。

由于太花里胡哨,国家对于水滑梯的要求标准,无法做到像普通儿童滑梯那么严谨规范,许多参数都难以做到统一。而各大水上乐园对于安全的监管,也无法面面俱到。

刺激类水滑梯项目,常常只做身高体重限制,儿童玩耍安全风险大

澳洲一个 8 岁小女孩在 WhiteWater World 水上乐园乘坐 Fully 6 水滑梯后,鲜血从下体涌出,生殖器撕裂。

图片来源:news.com.au

根据官网对这个水滑梯的乘坐要求是,游客身高不得低于 120 cm,体重不得高于 120 kg,禁止孕妇乘坐,服装仅限泳衣。

调查显示,小女孩符合水滑梯对乘坐游客的所有要求。

事故发生原因是水流冲击太大,导致孩子无法并拢双腿,最终高压水流伤害到了孩子生殖器。

官方介绍 Fully 6 水滑梯是一个含 6 个滑道,刺激程度不同的项目;并且是由开口滑道、全封闭管道、带灯光效果的管道等组成的,游客可根据需求选择任意滑道。

整个项目无论是从实拍图还是官方提示看来,都是最刺激的项目,而玩耍的要求只有身高和体重。

儿童和成人,在水滑梯玩耍中的控制能力是不同,只靠身高、体重去做限制,作为能不能玩的标准,是会存在安全隐患的。

在国内,许多水滑梯项目,同样仅对身高、体重有要求,没有进行儿童和成人游玩区分。

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情况下,孩子受伤难以避免:

图片来源:网络

有的乐园,管理人员并未严格执行安全规范,不符合水滑梯要求的儿童也可以玩,而家长竟然也缺乏安全意识,真的带孩子钻这个空子,只为了所谓的“刺激”。

带孩子游玩,安全一定是首位的,不要为了刺激,忽略这些项目存在的安全隐患。

如果要玩水滑梯,还是建议孩子玩儿童区水滑梯。

相比之下,儿童区域的水滑梯,滑道高度矮、滑道长度短,并且没有夸张的坡度和弯道,连接的泳池深度也浅,相对减少了很多安全隐患。

园区安全措施难以做到非常完善,儿童区域玩水滑梯等项目,家长也要做好监护

虽然水上乐园配备了安全员、救生员等对游客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救援,但从许多家长的反馈来看,真的不能将孩子的安全寄托于别人身上。

图片来源:网络

儿童水滑梯下来的泳池区,看着虽浅,但如果家长和安全员都没尽到责任,一旦出现溺水等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图片来源:四川观察

如果在水滑梯上发生碰撞,将可能比普通滑梯事故更危险。

图片来源:半岛都市报

水滑梯玩法多样,其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危险并不是园方能事先预测且完全避免的;甚至可能会在出现重大事故前,对一些小事故进行逃避责任、推卸责任的处理。

家长们带娃玩耍水滑梯,不要完全依赖于园方的安保,一定要自己做好陪伴、保护,危险评估。

但千万不要抱着孩子坐水滑梯,会非常危险;任何滑梯,抱着孩子滑都非常危险。

图片来源:网络

带孩子玩滑梯

千万不要抱着一起滑

家长带孩子玩水滑梯或者滑梯时,为了给孩子壮胆,也因为担心孩子一个人坐不安全,会抱着孩子坐。

据相关研究显示,抱着孩子坐滑梯本质上就是一件危险的事。

美国儿科学会(AAP)在 2017 年发布了一项研究表明,抱娃坐滑梯会增加孩子腿部骨折风险。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美国国家电子伤害监测系统数据(NEISS)预估在 2002 年至 2015 年间,美国急诊室就诊儿童中:

有超过 35 万名 6 岁以下儿童因坐滑梯受伤,最主要的症状为骨折,占比 36%,其中大部分骨折都是家长抱孩子坐滑梯导致的。

孩子在家长腿上,下滑过程中脚夹在滑梯两侧或底部,被扭转或弯曲而出现骨折。

家长抱着孩子玩滑梯,体重增加,速度更快,力量更大,增加意外风险

孩子独自坐滑梯,不容易对双腿造成严重伤害,因为下滑速度更慢,即使双腿意外扭转或因碰到滑梯产生阻力而停止下滑,其承受的力也相对小很多。

但家长抱着孩子坐滑梯,成人的体重会提高下滑的速度,如果中途发生意外,家长难以在瞬间反应过来,并及时控制局面。

再者,更重的体重意味着前进动量会产生更大的力,如果孩子的脚被夹在滑梯上,更容易被折断骨头。

另外,家长抱孩子需要至少一只手,单手控制下滑速度,不仅困难,还容易因速度过快、重力过大,对家长造成伤害。

孩子越小,受伤机率越大

许多抱娃坐滑梯的家长初衷都是认为孩子太小,不能自己坐滑梯。所以出于安全保护的考虑,才将孩子抱着坐。

然而事实是,在 NEISS 的统计中,将 5 岁以下的孩子分组,最后发现组别中小于 1 岁的孩子坐在成人双腿上玩滑梯受伤的概率最高。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另一项 2009 年发布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研究,通过对 11 个月内某区域诊所、医院的调查发现,坐成人腿上玩滑梯导致胫骨骨折的儿童,年龄均小于 32 个月。

所以我们需要考虑,是否某些滑梯对于年龄过小的孩子来说,本来就不适合?

在坐滑梯前提高安全意识,选择适合的、安全的滑梯,用正确的方式坐,其实比家长抱着孩子来增加所谓的安全系数,更靠谱。

最后附上孩子玩滑梯需要注意的安全 tips:

1. 注意滑梯适用年龄:国标对儿童滑梯的要求,明确说明适用于 3 岁~ 14 岁儿童;在实际生活中,不同坡度、高度的滑梯可能对年龄要求会有所不同,使用前注意查看滑梯上的标识。

太小宝宝不建议玩耍,更不要抱着孩子坐。

2. 避免使用管道直径过窄、滑道内壁过宽、弯道弧度过小、高度过高等设计不合理的滑梯。

家长在带孩子玩耍前,可以通过将他们的身高与滑梯高度、宽度、直径进行对比。

3. 选择顶部带平台和扶手的滑梯,这样孩子在滑行前,可以坐稳再进行滑行。开口型滑梯两侧应有不低于 4 英寸(10.16厘米)的扶手。

4. 警惕某些特殊材质滑梯:

金属滑梯,夏天太热,容易烫伤孩子;

充气滑梯,会有漏气、倒塌风险;还无法抵抗大风,易被掀翻,发生危险。

5.玩耍前,检查滑梯周围环境,确保滑梯表面、底部没有石头、玻璃、棍棒、玩具、碎片、破损痕迹或其他儿童。

滑梯前端的清理区域长度应和滑梯顶部平台高度相当(确保孩子滑到底部不与其他孩子、坚硬物碰撞)。

6. 孩子玩耍中,避免头朝前坐滑梯、脸朝下坐滑梯、从滑梯尾端逆行爬上去、在滑梯途中/尾端停留等危险行为。

7. 玩滑梯时,尤其是在水上乐园,家长一定要做好监护。

参考文献

[1]Riding a slide while on a parent's lap increases the risk of injury: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490925

[2]Playground slide-related injur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 increased risk of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 when riding on laps: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93512/

[3]Frightening photo of toddler breaking her leg on slide is a warning for all parents:https://globalnews.ca/news/4300257/toddler-slide-breaking-leg-frightening-photo/

[4]I thought it was cute to put my 18mo on my lap on the slide - I was wrong:https://www.kidspot.com.au/news/i-thought-it-was-sweet-to-put-my-18mo-on-my-lap-down-the-slidei-was-wrong/news-story/0875a8e9f7aedcf85d041d22d6887def?amp&nk=43ee9f2008927bfc575e8e29232a0ebe-1689065148

[5]The World’s Tallest Waterslide Was a Terrible, Tragic Idea:https://www.theatlantic.com/video/index/595981/water-slide/

[6]5-year-old injured after falling 15-20 feet off waterslide at Georgia amusement park:https://www.wsbtv.com/news/local/5-year-old-injured-after-falling-15-20-feet-off-waterslide-georgia-amusement-park/7Y5PE3KNEFHJJCKI36Q27H7VRQ/?outputType=amp

[7]Tibia fractures in children sustained on a playground slide: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9700991/

本文专家

陈小舒

合作专家

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博士

张元春

审核专家

急救培训项目 主任导师

策划制作

策划:兰兰

监制:大力

排版:月饼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本文转载自“夏天的陈小舒”(ID:Shu_DrChen)

作者小舒,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博士,从事幼儿健康科研工作,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