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碳目标,房企从源头上就“错”了|地新引力

2022-04-08   吴晓波频道

原标题:实现双碳目标,房企从源头上就“错”了|地新引力

文 / 鹅黄

“双碳”战略下,近年来“碳达峰”和“碳中和”已然成为各行各业的热点。然而对于隐形的碳排放大户地产行业来说,这将是一次无比艰巨的挑战。

2018年,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1%。这样的前提下,房企究竟能做些什么?

节能,从原料开始

我国房地产市场体量巨大,刨除个别地区的自建房不说,每年光是商品房销售面积,便有十几亿平方米。不说新建房屋时需要的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建造,以及房屋寿命终结时的拆除回收,房屋存在本身,就是在奢侈地“挥霍”着碳排放。

建筑能耗,指的就是你住在这个房子里,使用采暖、照明、家电等设备所产生的能耗。譬如在隔热性能差的房子里,你开个空调所产生的能源消耗,能是同纬度的发达国家的2—3倍。

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能源危机,让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当时的可持续性资源运用意识不强,直到近年来才有所觉醒。

节能建筑是通过研究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多维度为房屋本身节能。

但是想要从源头上节能,更需要改变的其实是房屋建筑结构本身。

目前我们新建建筑的结构,都是钢筋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耐高温、结实,但是它的生产过程,简直就是碳排放的狂欢。

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的原料水泥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然而水泥的使用寿命并不长,届时推倒重建,在处理建筑垃圾和新建房屋时,又会出现新一轮的污染及消耗。

2020年,住建部等九部门提出意见,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钢结构,也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建筑结构。

在建造过程中,钢结构房屋各种建材的碳排放量相较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将降低35%以上;并且钢结构房屋的寿命较长,质量好的房屋可以达到100年;等到房屋使用寿命到期后,可以回收利用其中90%的钢材料。

用钢结构房屋取代钢筋混凝土房屋,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

机器人技术必不可少

钢结构是天然的装配式建筑,这意味着,真正落实钢结构房屋的普及,没那么简单。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模块化和标准化,想要用钢结构造出形态多样的建筑,需要复杂精细的构件类型,这样多变的设计和较高的制作精度,不可能靠手工焊接完成。推进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机器人应用,势在必行。

对于房企来说,如果掌握了机器人技术,便是占据了先发位置。

近日公布年度业绩的碧桂园,就在财报中用大篇幅讲了他们的机器人业务。早年间,在博智林公司刚成立阶段,便不断有质疑声,他们为什么非得执迷于机器人业务。

据财报所述,目前博智林的“BIM+FMS+WMS+建筑机器人”多机施工系统,可以用8款施工机器人、11款配套设备开展多机联动的施工作业,让工地施工像生产流水线一样科学有序、智能协同。

混凝土施工机器人作业中

这样的建筑机器人,除了足以实现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标准化需求。还能通过高质量、稳定的施工,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地管理,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及碳排放。

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于2018年7月成立,一直处于投钱研发阶段,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而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一直是资金密集型产业。

从碧桂园年度业绩也可见一斑:2021年,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5580亿元,累计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5022亿元,权益回款率达90%,连续6年达到90%或以上。

作为头部房企,为什么要做机器人这样需要时间与投入的“不确定性”业务?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体量巨大,但却有不少预言:未来的房企数量将只减不增。因为在未来,地产行业将不再野蛮生长,能做出好产品、多元化布局,符合时代需求的房企,才能存活下来。

能存活下来的头部房企,必然是具有前瞻性战略的。例如碧桂园,除了智能建造、现代农业等多元化产业,还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集团战略层面。

无论是产品生命周期,还是企业日常运营,碧桂园都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例如围绕“2060年前碳中和计划”的目标制定,碧桂园已经发布了12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截至2020年底,碧桂园更是累计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设的项目936个,累计发展绿色建筑总建筑面积超过2亿㎡。

而博智林的机器人业务,也不仅仅拘泥于装配式建筑和智慧工地这些常见的“趋势”。博智林自主博智林建筑机器人通过高质量、稳定的施工,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地管理,提高了作业效率,大幅度减少了施工的返工率;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及碳排放。

同时,博智林目前正在加快研发相关节能减排设备产品,以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流动制砖车为例,可实现将建设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通过再生利用的手段转换为混凝土制品,就地处理成路面砖、混凝土标砖、园林绿化制品等。

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流动制砖车在作业

截至2022年2月底,碧桂园已有21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25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超35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750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700万平米。

装配式建筑是大势所趋

由于接受度、技术等种种原因,或许离我们见到钢结构装配式房屋成为主流,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装配式建筑,一定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必然趋势。

今年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力争到2025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

装配式建筑,简单来讲,就是在工厂提前把内外墙板、楼梯、阳台等建筑的构件和配件生产好,再到现场装配作业。

装配式建筑正在搭建

它采用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极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在日本等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早已开始流行。

装配式建筑的好处在于“标准化”。我国的房屋质量问题频发,那是因为我们的建筑,大部分还都停留在手工阶段,较难管理。装配式建筑也已经在我国推行,但是并没有被广泛采用,主要还是因为建造成本高。

而建筑机器人的推行,例如碧桂园,通过集中力量研发、生产及应用建筑机器人,推进应用新型装配式建筑体系,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构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能够让装配式建筑成本降低。

那些放眼未来、深耕装配式建筑等技术的企业,不仅是在推动企业的发展,也是在助力地产行业的整体发展。这些发展之于我们,就是能够住上寿命更长、质量更好的房子。

参考资料:

1.《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2. 黄奇帆 《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混沌大学App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住建部

4.《袁伟霞委员:推广钢结构住宅 减少碳排放》,湖北日报

5.《“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住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