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的时代即将结束

2023-04-12     钱耳朵

原标题:3.5%的时代即将结束

近段时间保险行业炸开了锅,因为 “预定利率”下降的事

3月20日,监管组织8家保司问询,然后又扩展到20家,再然后没两天,就传下来责任准备金的 “评估利率”要下调了,先降到3%,后面可能更低

这将掀起行业的巨变。如果你有买保险的打算,这篇文章一定要认真看。

1、“评估利率”下调的影响

有人可能不了解“评估利率”下调的影响,这么说吧, “评估利率”下调就意味着,产品的收益降低。

用个比喻,“评估利率”下调,就好比存款利率下调。现在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2.65%,假设有一天银行对你说,存3年只能给你2%的利息,就是这种感觉。

具体解释一下吧,可能有点绕。这里涉及两个利率,“评估利率”和“预定利率”。

先介绍“评估利率”。

“评估利率”是对内的,是保司计算准备金用的。

比如,小王买了一款30万保额的增额寿,那么保司就会按照“评估利率”来反推,要准备多少钱够小王未来赔付?

若保司假定的“评估利率”是3%,按客户平均持有30年来算,要准备12万;

但假设“评估利率”是3.5%,保司可能就要准备15万。(只是初略计算,不太准确。)

所以,“评估利率”很关键,如果定高了,保司的准备金不够,未来兑付可能出问题。

再介绍“预定利率”。

“预定利率”是对外的,可理解成产品收益的天花板。

比如, 现在“预定利率”为3.5%的增额寿,就算产品再卷,IRR也就3.49%顶天了。

那为什么“评估利率”下调,会降低产品的收益呢?

这是因为,原保监会明确规定过, “预定利率”的上限必须参照“评估利率”的上限。

所以说,“评估利率”下调,就意味这“预定利率”将要下调,也就意味着,产品的收益将要降低了。

2、为什么下调“评估利率”?

上文谈到, “评估利率”关乎保司的兑付能力。为了保司的安全,监管就设立了“评估利率”的上限,主要参考两个指标:

“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

看看这两个指标的走势。

1)近10年,十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一路下行,从最高4.92%降到了目前的2.84%。

十年国债收益率是市场利率的风向标,它的下降,代表“低风险产品”的收益集体下降。想想大额存单,前几年还是4%多,现在就3%左右。

2)近3个季度,即2022Q2-2022Q4,保险行业的财务收益率分别为3.66%、3.47%、3.76%,大幅低于近十年5.28%的平均收益率。

保司的配置偏保守,他投资收益跟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去年经济的增速大幅降低,保司的投资收益降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十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和保险投资收益率双双降低的背景下,“评估利率”下降就顺理成章了。

因为如果不下降,保司的投资收益将低于“预定利率”,出现“利差损”,即 赚的钱还不够支付利息,保司就面临破产风险。

最后还是得监管兜底。

所以,综合权衡下来,不如早点把“评估利率”降了,将风险扼杀于摇篮中。

3、怎么办?

估计很多人看过这个图,将保险的“预定利率”和“存款基础利率”做对比。之所以这么比,主要是因为早期,保险行业的参照就是存款利率。

一般说, 预定利率大于存款基础利率,就代表是买保险的好时机。这个时候有”利差损“,相当于“ 投保人赚保险公司的钱”。

例如,1997年之前,我国对保险的“预定利率”没那么多限制,各家保司非常激进,卖出的保单可谓是“神仙产品”。我一个朋友,就买过一款复利接近7%的神仙产品。

但是这样的保单,对保险公司来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这意味着保司要倒贴钱养投保人。多年以后,平安集团的马明哲仍心有余悸地说,平安依旧背负着800亿的利差损。

谈这个的主要意思是, 现在又到了“预定利率”大于存款利率的时候,有时保司倒贴钱养投保人,现在是配置保险的绝佳时机。

中国的监管像一个大家长,处处对保司和消费者“呵护”。

可以预见, “利差损”存在的时间不会太久,监管一定持续调整“预定利率”,直到“利差损”消失,保司能赚钱。

这就是说,买保险的“黄金时期”很快就会过去;如果你有买保险的需求,抓紧吧。

最后,如果有配置保险的需求,欢迎联系助手咨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5f8ca74126bef0d30c6064e08752b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