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在宁国府睡午觉,非要在秦可卿的卧室里,这到底想说明什么

2022-04-14   泪落半夏天

原标题:贾宝玉在宁国府睡午觉,非要在秦可卿的卧室里,这到底想说明什么

关于贾宝玉,在第二回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就已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冷子兴是这么说的“抓周,只抓一些脂粉钗环的东西,淘气异常 。

爱说‘女孩是水做的,男孩是泥做的’之类的话”就好像奠定了宝玉喜欢和女孩子厮混这个人设了。

第三回中,林黛玉进贾府,更是明确地通过黛玉的口说出了宝玉喜欢在内室厮混。

紧接着到了第五回,贾母和宝玉等人在宁国府欣赏梅花,饭后,贾宝玉要睡中午觉。

秦可卿领宝玉到一间房子,宝玉连说不可,等到秦可卿自己的卧室,宝玉才说好好好。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看秦可卿领宝玉到的第一个房间,房间里的摆设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房间里挂的是一幅图,图的故事是《燃藜图》,心中便有不快,为什么,因为这燃藜图所说的故事就是汉代的儒生刘向夜间苦读的故事。

刘向每天都刻苦读书,有一天晚上,一个身穿黄衣的老者来到他读书的房间,老人把自己的手中的青藜仗点燃,看见在黑暗中苦背经书的刘向,老人很感动,就把《洪范五行》教给了他。

刘向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怕自己有什么遗漏,就把衣服撕了,用来记录老人所教的内容。

原来这个老人是个神仙,听说刘向酷爱学习,天帝派他特意来看看,老人临离开时,还把一个竹碟送给了刘向,那里面全是天文地图。

后来这个燃藜图就演变成了劝人读书的典范。

尤其是那个房间里还挂有一幅对联,上边写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此时认为这里一刻也不能呆。

这表明宝玉极其不爱读书,尤其是不喜欢以“洞明世事”为指导目标的学问。他不爱读的是以“人情练达”为主题的文章。

这种学问和文章,是被认为是“男儿事业”,宝玉的认识当中,这是“泥做的骨肉”进行的“须眉浊物”的勾当。

相比之下,秦可卿卧室里唐伯虎的画,还有秦太虚的对联,全是女性的形象,意境和情调,所以宝玉要连声称赞这里好了。

所有这些描写刻画,

就是为了突出一个,贾宝玉不喜欢读书,尤其是以功名为目的的读书

其实在后来的第八回中,进一步刻画了贾宝玉不爱读书,宝玉去看宝钗,两个人互换金锁和通灵宝玉。在这个情节中,对宝玉不爱读书进行了进一步的展开。

先是宝玉去梨香院看宝钗,宁可绕远也要躲开他的父亲。他怕见父亲,能避开就避开。

等到在薛姨妈那里喝酒,吃过三杯,李嬷嬷劝阻他,他不听。李嬷嬷立即提到贾政在家,小心老爷问读书的事,宝玉立刻垂了头。

贾宝玉之所以如此害怕他的父亲也是因为他不喜欢读书。而贾政却偏偏要他读书。

在第九回中,贾宝玉主动提出上学,但是他的动机却是和秦钟能朝夕相处。但是他的丫头袭人说的一句话却是“念书是很好的事情,不然要潦倒一辈子”,这个袭人第一个作为规劝宝玉读书的人。

贾政出阵,当宝玉辞别贾政去读书时,贾政冷笑道“你休要提上学,我都要羞死了,让我来看,你去玩才是正经”

贾政第一次出场,父子第一次露面,全部是关于贾宝玉读书与不读书的事情

贾政和袭人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多读书,而且读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书,对于贾宝玉读的诗经之类的书,在贾政眼里根本不算是书。

贾宝玉和父亲的矛盾也是读不读书,走不走科举考试的道路的矛盾

还是在第九回,宝玉辞别林妹妹时,黛玉正在对镜理红妆。宝玉说道“我下学回来,胭脂膏子等我回来再制,等我一起吃晚饭”。

想想贾宝玉去念学还念念不忘同林黛玉一起制胭脂膏子,一起吃饭。从这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来,宝玉不喜欢读书,态度是非常坚决的。

从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哪怕去宁国府睡个中觉小寐一下,也要挑个和读书没有任何关系的房间。这也是应了开篇那个无材补天的顽石,来人间享乐一遭,享受一下人间的荣华富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