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三流父母打骂,二流父母讲道理,一流父母怎么做?

2023-06-16   陪宝宝写日记

原标题:孩子犯错,三流父母打骂,二流父母讲道理,一流父母怎么做?

大家好,我是豆妈,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心理咨询师,从事多年儿童教育工作,今天豆妈想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孩子犯错的问题。

经常看到宝妈群里有这样的问话,孩子犯错了,到底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很多宝妈的赞同:一旦孩子犯错了,你打也不对骂也不对,别人说你太残暴,不尊重孩子,而且效果不明显,人家下次照犯不误;试着讲道理吧,孩子压根就不听,还说我总是说教,张口就能说出100个让你无法反驳的理由,似乎不和你唱反调,他就说不下去。

确实,孩子犯错后,你越打他就越犟,原本你的打骂,只是因为生气,更希望他能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可孩子就是不张口。那讲道理就有用吗?

其实用处也不大,你在那里口若悬河,讲得头头是道,孩子站在那里,皱着眉头,看似在听你讲,其实压根就没听到你说什么,只是沉浸在你说话的情绪和语气上。

作为家长,如果孩子犯了错,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

打骂和讲道理,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并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同样,对孩子犯错的问题,无论是打骂还是讲道理,都不能单一的定性是好还是不好?

1、打骂要有度,单纯的暴力,只能让孩子变得更敌对 。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先询问事情的缘由,却是一味地采取打骂等暴力举动,这样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内心对父母产生抗拒,继而咬紧牙关不愿意开口,或者直接和父母对着干,这样的方式对教育孩子来说,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当然,对于孩子犯的大错,或者是原则性的问题,稍微动手教育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就像我家大宝在一岁时咬了爷爷的耳朵,在多次询问无果后,我直接动了手,这件事情让16岁的大宝记到现在。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孩子学会了尊重长辈,呵护家人。

2、不正确的讲道理,容易演变成说教,毫无益处 。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育儿的视频,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孩子,靠墙站着,低着头,妈妈就在旁边一直讲着大道理:

你每天这样打游戏有用吗?它是能让你的学习变好,还是能让你变得更优秀?我每天逼你学习,难道我错了吗?你为什么就不能够听话一点呢?...

如果你是视频中的孩子,听到这些所谓的大道理,你是什么感受?你会意识到自己错了吗?讲道理,并不等于说教。

说教,只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灌输给孩子,嘴巴讲着一堆大道理,却根本不懂孩子想什么,相反,真正地讲道理,是基于孩子内心所想所感,逐步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反思,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

所以,当孩子犯错了,不管是单纯的打骂还是讲道理,如果不注意正确的方式,不仅无法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可能还会将孩子越推越远,最终变得叛逆,无法沟通 。

孩子犯错后,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正确处理孩子犯错的行为,家长就应该先了解孩子犯错时内心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

1、害怕,内心忐忑。

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做错事,内心一定是害怕,担心被发现,被处罚,甚至还会用其他的方式企图来逃避责罚。

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对于做错事感到无所谓,哪怕有些孩子表面上装作大义凛然,但内心还是战战兢兢的。

2、渴望被谅解 。

仔细回想,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孩子犯错都不是有意而为之,也正是因为这种无意间的错误,内心更渴望被谅解,被原谅。

3、期待 。

这里指的是,一少部分孩子会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重视,而故意犯错,并以此来希望获得父母的关注,哪怕是责骂。

就像父母长时间不搭理孩子,有些小孩会用突然哭闹的方式来获取关注,是一个道理 。

总之,孩子犯错后,并不像家长们认为的“故意、屡教不改、怎么说都不听”,相反的,孩子最初的内心会感觉紧张,害怕,更渴望被原谅,被认可 。

孩子犯了错,最有效的方法到底是什么 ?

其实只有一句话:正向引导,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并改正。那如何真正做到呢?家长们可以采取这4个步骤。

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嘴巴。

当孩子犯错时,不要先入为主地就认为孩子错了,一开口就发脾气。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天性都是善良的,绝不是故意要犯错,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面对孩子犯错的事情,家长请先深吸几口气,做好内心相信孩子的建设,然后再开口。

其次,肯定孩子,逐步引导开口。

记得二宝前段时间不小心摔碎了我新买的花瓶,我的第1句话就是,“小宝,有没有伤到啊?有没有哪里疼?快告诉妈妈!”刚说完,孩子就哭了起来,然后断断续续地对我说,“妈妈,我错了,但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先关心再肯定,最后才鼓励其开口。是花瓶重要还是孩子的安全更重要呢?我们最应该关心哪一个呢?

再次,用孩子最在意的人或事来讲道理,获得认同。

4岁的二宝平时玩玩具,喜欢乱扔,常常扔到客厅到处都是,爸爸凶过他,甚至好几次都差点动了手,最后我只用了两句话,孩子就安静了下来。

第1句话是,如果你的玩具不收好,那踩坏了以后你就没有玩的了;

第2句话是,玩具到处放的话,奶奶腿脚不是很好,如果摔倒了,可能就会进医院,还要去打针,非常的难受。

与其一味地说教,不如用和孩子相关联的,他最在意的人来引发孩子内心的善良,让他从心底里认同你的观点。

最后,和孩子一起收拾残局,并制定后续的改进计划。

比如和孩子一起收拾他乱扔的玩具,并约定以后玩具要收拾好,如果赶时间或玩具太多,可以叫妈妈一起帮忙;

再比如,当孩子打碎花瓶后,可以和孩子约定,妈妈以后不会将花瓶放在行走的区域,阻碍大家的日常行动,宝宝平时也要慢一些,不要太急躁,多看看周围的环境,以免伤了自己。陪着孩子一起面对错误,并约定以后的行动才是正向引导的终极一环。

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尤其是心智尚不健全的孩子,如果父母对犯错的孩子一味地打骂或进行无效的说教,只会让孩子内心更抗拒,激发逆反心理,也就达不到改进的目的了。

相反,我们要鼓励孩子犯错,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晰地知道孩子在哪些方面有了缺失,父母才有机会采取正向的引导,帮助孩子更快地进步和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