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记 | 三个月后,她终于踏上了返校列车

2020-04-17   南都周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她渐渐明白,这只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旅程。列车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方向,甚至比往常更加平稳地,驶向阔别三个多月的目的地。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文 | Eurus 编辑 | 星煮

接到返校通知时,翊凌的内心是复杂的。

寒假在1月10日开始,原定2月16日返校。但随着多次延期,这位来自江苏某高校的大三女孩,已经离校九十多天了。和很多同学一样,她对于学校的期待达到了峰值。然而,学校和家乡相隔几百公里,在如今特殊的背景下,能否顺利返程,翊凌的心中也没底。

目前,江苏省累计确诊病例为653例,现存确诊7例。除西藏、新疆、青海和山西这四个较轻微的西部省分外,江苏省复学时间在全国一马当先。而在江苏省内,翊凌学校的复学速度也属于靠前的梯队。

作为最早吃螃蟹的高校之一,翊凌的学校承担了不少压力。返校通知发出后,讨论话题一度登上知乎热榜。评论区的理性发言占了主流,质疑、不解等消极的声音也大有存在。

对于学校的防护措施,翊凌并不担心。

返校前一天的晚上,她又把十几页的返校须知细读了几遍:申报,乘车,接站,回校生活学习,发热隔离预案等,方方面面无所不包。她又检查了一遍“两证一码”:身份证,学生证,绿色的健康码——这是几天前线上会议强调的注意事项——生怕明天返程会漏掉什么重要的细节。

她觉得学校已经做得足够细致了。复学排头兵,这个头衔虽不至于骄傲,但她至少相信学校的底气和能力。前些天看到那些无端指责的声音,她有些不胜其烦。那毕竟是自己生活了两年半的地方。

回去并不容易。翊凌的班上,能够按时返校的同学只占三分之二:武汉、北京等地的同学因降为低风险区的时限不满一月,只能暂时留守;除此之外,也有个人原因申请延期的。黑龙江的同学则有些无奈:因为输入病例的增多,包括哈尔滨在内的多个地区转为中风险区,返程票不得不紧急退改签。而到下个返程日之间会发生什么,还是很大的未知数。

4月17日早九点,拖着几十斤重的旅行箱,背着撑得鼓鼓囊囊的蓝色帆布包,翊凌踏上了这趟推迟两个月的返校之旅。

旅行箱装着母亲帮忙选购的面包鱼干泡面等“补给”,也有父亲前一晚就开始腌制的卤鸡翅卤猪蹄,正在那个密封的保温盒里冒着热气。前夜收拾行李的时候,旅行箱被母亲反复打开了五六次,已经逼近其收容的极限,可母亲还是义无反顾地往里塞东西。翊凌从一开始积极出谋划策,到漠然旁观,后来便有些厌烦了。到最后,塞来塞去,还是留了一瓶plus装的消毒液无处安放。

“妈,那个东西太占地方,而且学校说过,会统一消毒的。”

母亲无奈地看着她,说这次不比往常,东西能多带就别少带。翊凌拗不过她,最终把那一大瓶淡绿色液体硬生生地按进了本就涨满的包里。

洗过澡之后,翊凌九点多就上床了。她本想最后认真感受一下家里的大床,但感觉眼睛闭了不多会,就听见母亲在敲门喊起床了。虽然这是她几个月以来睡得最久的一次。

早上一阵紧锣密鼓:洗脸、刷牙、吃饺子,手忙脚乱地穿衣服梳头,检查必备物品,爸妈对于“千万不能摘口罩”的一遍遍叮嘱......从起床到上车,翊凌感觉像是一幕幕幻灯片飞速闪过。

等待她的是七个小时的高铁车程。这趟车,她已经来来回回坐十几次。因为疫情,她不禁幻想着这一次会有地方不同以往——当然这并不能算什么好的幻想。但事实上,除了所有乘客全程戴口罩、让人有些发闷之外,这次旅程几乎就是从前十几次的重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她和旁人的座位没有传说中的间隔,乘客甚至比往常多出不少;除进站口的例行测温之外,车厢内没有安排层层检测人员拦住消毒、量体温、盘问来从何方去向何处。身旁依然是万年不变的快手大叔,口罩并没有妨碍他在土味视频中自娱自乐。之前和翊凌碰巧买到同排座位的同乡校友,也没有和她聊得很嗨,一上车便在过道的一旁听起了音乐。一路上,翊凌甚至无聊得无所适从。

她渐渐明白,这只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旅程,没有必要给它赋予太多特殊的意义。列车只是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方向,和往常一样平稳地驶向阔别了三个多月的目的地。

下午三点,翊凌终于抵达学校所在的城市。接车人员早已在原地待命,如同滤网一般将学生从人潮之中过滤出来,引流到检测的服务点。接受测温和证件检查的学生,在服务点前渐渐形成了几排长龙。

整个检测流程有条不紊,比她想象的要顺利许多。从下高铁到检测再到乘上学校的接车大巴,有四五个志愿者及老师进行引导,总共花费了不到一刻钟。

在大巴坐定之后,翊凌掏出手机,用独特的胶州方言给父母报了平安。车上的同学也都不约而同地给父母报平安,一时间五湖四海的方言穿过口罩,在车内的空气中回荡。

回到校园,这一批次的学生便在指定地点解散。翊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取快递:两个从1月13日起就苦等签收的手机壳。在离校的当天它们已经在快递站躺着了,但翊凌走得匆忙没有来得及取,谁知道这一错过,竟然间隔了一段如此艰难的时日。所幸,手机壳完好如初,快递站外的沧桑风云,和它们都没有太大关系。

而让翊凌担心了一路的,还是宿舍里的情形。她曾看过类似的视频,长期未返校后宿舍狼藉不堪,被子里长蘑菇,老鼠在柜子里乱窜,这些都曾经触目惊心地发生在别人的房间。尤其让她忐忑的是,自己当天没有来得及整理床铺,被子和床单似乎命悬一线。

然而,当磁卡发出熟悉的滴声,宿舍门应声而开后,屋内的景象再一次“正常”地超出了她的意料。被子还保持着上一次起床后的姿势,被单和床单只是稍稍受潮了一些;角落里没有蟑螂和老鼠,整个宿舍除了空气有些霉味、书架和地板积了一层厚灰之外,和几个月前没什么不同。

一天的旅程,到这算是画上了句号,翊凌终于松了口气。她放下十几公斤的行李,把受潮的被子和床单搬上天台晾好,开始扫灰,拖地,开窗通风,清理过期食品——就和她之前每次回校后做的事情一样。

宿舍里的一切就这么平静地度过了这并不平静的三个月,所有的物件都阔别已久,却又好像只分别了不到旬日。虽然已离家五百多公里,但翊凌有种感觉,自己再一次回家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按照江苏省官方规定,4月13日为高校参考开学时间,因此4月17日返校的翊凌,几乎就是最早回校的学生中的一员了。但同时,她也只是全国几千万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

目前,已累计有15个省份公布了开学时间或已组织分批开学。这其中除青海、新疆、西藏、山西和江苏五个省份已有序开学外,浙江、宁夏、甘肃、广西、上海、贵州和江西的高校也会在4月下旬陆续进入复学状态,而天津、云南和广东三地将在5月份将开学提上日程。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虽然各地的时间不同,但以江苏为先锋的陆续复学工作至少证明,在对疫情采取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人们的学习生活正悄然复苏,一切都在向正常的轨道迈近。这次返程看似“平淡”,背后却有着防疫部门和学校无数基层人员的配合,他们在大多数人看不到的地方,为这份“平淡”构建起了一张隐形却有力的防护网。

天色昏沉了下来,对面宿舍楼点点灯光初上。收拾好东西,把晾在顶楼的被子抱了下来,翊凌总算能坐下吃晚饭了。

她换上宽松的T恤和短裤,阳台的门窗依旧敞着,刚下过小雨的空气让人倍感清爽。她一边啃着父亲的卤味,一边预习着第二天八点就要开始的课程。运动场篮球的碰撞声、宿舍楼旁路上清脆的笑声不时流进窗里,一切都是那么习以为常,似乎和从前无数个夜晚没什么两样。但架子上成摞的口罩、校园随处可见的防疫标语以及宿舍楼前24小时待命的体温检测人员都提醒着她,这个夜晚,以及今后的很多个夜晚,也并不寻常。

2020年已经过了三分之一。但对翊凌和所有复学的大学生们而言,他们的2020,或许才刚刚开始。

(根据受访者要求,文中翊凌为化名)

来源|南都周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