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PUA一词逐渐走进大众视野。PUA原指恋爱关系中,一方通过精神暴力的方式,打压另一方的自尊、摧毁对方的独立空间,从而对另一方进行精神操纵。
在新闻中,我们可以见到不少年轻的生命因为恋爱PUA的残害而枯萎。然而,不为人知的是,PUA其实也存在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之中。
暴力不只有拳打脚踢,还有精神凌虐
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孩子,家长对其衣食住行呵护备至,从不让孩子受苦,生怕孩子磕着碰着。但是,孩子却性格懦弱、自卑、过度敏感、心事重重。
很有可能,这样的孩子正在遭受家长的精神暴力。
有三种教育方式,看似为孩子好,实则是PUA孩子,家长别再错下去
PUA第1式:控制狂父母,摧毁孩子对生命的掌控力
电影《黑天鹅》中,女主角妮娜是一个出色的芭蕾舞者,可是她常常感到紧张、压抑,并且过度追求身体的完美。最终,妮娜出现了幻觉、走向癫狂的状态,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这一切,源自于一段充满专制与控制的母女关系。
妮娜的妈妈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芭蕾舞者,可是她没能实现梦想,于是,她就把梦想强加于女儿身上,要求女儿只可以专注于芭蕾,而女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则全都由她插手打点。
妮娜的妈妈把女儿生命中的角角落落都装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女儿成了妈妈的洋娃娃、木偶。而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旦成为他人的木偶和附庸,为了别人而活,就注定丧失掉生命力。
许多父母也曾头疼于一个问题:孩子有拖延症,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总是拖拖拉拉。
关于这一点,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已经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中给出了答案:“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当你控制了孩子的生活,孩子将不再是他自己生命的主人公,他不再有操控自己人生的权力和力量,也就无法锻炼为自己负责的能力。那么,这样对生命失去掌控力的孩子,又怎么能充满信心与动力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呢 ?
PUA第2式:打压贬低,摧毁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两年前在培训班做老师时,我曾遇见过这样一个女孩。女孩成绩好、努力上进,还多才多艺、非常的优秀,是众人眼中的学霸。可是,我却发现她总是闷闷不乐,在考试前过分焦虑和担忧。经过与她的谈心,我发现她常常处于负能量当中,非常缺乏自信,认为自己配不上别人的赞扬,甚至认为自己蠢笨、懒惰、是个坏孩子。
而在与家长沟通时,我发现女孩的家长无时无刻不在吐槽女儿,女孩口中的“蠢笨”“懒惰”“坏”,原来是出自于妈妈的评价中。很显然,在成长过程中,女孩将妈妈的贬低和打压内化成了对自己的评价,从而陷入了自卑与抑郁中。
“你怎么比猪还蠢啊!”“你看你的同桌,怎么就比你强那么多!”“你真是个没用的东西!”……这样的贬低与责备,在亲子教育中屡见不鲜,而这样的精神打压,不仅无法为孩子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反而会一步步摧毁孩子的自信与自尊,甚至导致抑郁情绪、心理疾病。
PUA第3式:卖惨,让孩子在自责与内疚里自我攻击
电视剧《小舍得》里有一个片段特别令人记忆深刻。妈妈田雨岚为了让孩子上奥数大神的补习班,就特地买了昂贵的红酒想要给大神送礼。买了红酒后,她不断在儿子颜子悠面前念叨:“这么一瓶,妈妈小半个月的工资就没了。妈妈为了你是什么都舍得的,你可得争点气知道吗?你得报答。”儿子不愿意上补习班,妈妈田雨岚就在孩子面前疯狂地自扇巴掌,哭道:“我这个当妈的还要做到什么份上你才可以高兴!”
看剧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小小年纪的颜子悠内心有多大的压力和自责——仿佛妈妈的所有压力和艰难都是自己造成的,仿佛自己是妈妈的祸害、是妈妈的累赘。
从小被卖惨式PUA折磨的孩子,可能会成为容易自责、内疚、讨好别人的人。他们容易把坏事都归因到自己的身上,甚至陷入精神内耗,过着自责自罪的生活。
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为孩子付出时,一定是为了孩子好,是不计回报的,更不会觉得孩子是祸害和累赘。那么,就请不要用错误地表达方式,让无辜的孩子陷入自责和内疚中。父母与孩子,应该治愈彼此,而不是彼此埋怨。
停止PUA,我们需要做到什么?
1、 正确评价孩子,给予指导而不是羞辱
孩子如何评价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如何评价他。
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地避免粗暴地给孩子扣“坏”“差劲”“笨”之类的帽子,而应该从具体的事情和问题出发,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孩子进步的方向与勇气。
你的评价不应该是利刃,而应该是指引孩子前进的明灯。
2、 用陪伴和引导代替控制
每个人都必须是自己生命的主体,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过自己的人生,即使是父母也不可以。
一个健康的孩子,不是受父母操控的木偶和玩具,他一定有独立的自我,有自己的主张。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负责任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
所以,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的生命吧!我们只需要陪伴、引导和鼓励。
3、 停止卖惨,让孩子感受无条件的爱
如果问父母们:“你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吗?”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会肯定地回答“是”。我也相信,大部分的父爱母爱是无私的。那么,就请不要让孩子因为你错误的表达方式而对你产生误解,以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孩子们应该学会的,是感恩,而不是无端的内疚与自责。
有效的爱一定是温柔而理智的。请不要让粗暴、情绪化的家庭式PUA摧毁了孩子生命力。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