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官网上更新了一份药物清单。
出乎一些人意料的是,这份清单不是针对新冠等传染病,而是应对“辐射和核紧急情况”的建议药物储备清单”。 该药品储备的对象为国家层面,而并非针对老百姓个人。
根据这份清单,典型的辐射应急储备包括了稳定碘(碘化钾)。我们看到, 这种药品是用于阻止或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 。
虽然,我们不用特别担心,但多了解一点总是没错的。
辐射会导致甲状腺癌吗?如何才能远离甲状腺癌?今天,小康妹儿就来和大家科普一下。
辐射暴露
是甲状腺癌的明确危险因素
其实,核辐射无处不在。据 “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中心主任 “李超教授”介绍,引起甲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目前研究发现 辐射暴露是甲状腺癌较明确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儿童期接受辐射暴露时。
其他原因还有肥胖、碘摄入异常(过多或缺乏)、基因及遗传和家具装修阻燃剂超标等综合因素。
面对甲状腺疾病
这3种做法不可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李志辉”教授表示,面对甲状腺疾病,不少人踩了这3个坑:
1
结节拖着不管
总体来讲,甲状腺结节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概率为10%左右,当发现结节后,应尽快到正规机构的甲状腺外科就诊,根据专业的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2
术后不按时复诊
随访究竟有好重要?
甲状腺癌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过程,肿瘤里有各种各样的干细胞,就像抓坏人,当你把姓张、姓王、姓李的坏人都抓到了之后,没想到的是姓刘的潜伏得很深,待时机成熟他又出来兴风作浪了……而随访就是把一切可能扼杀在萌芽中。
“幸福癌”也是“癌”,不是普通的发烧感冒,术后还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分化型甲状腺癌经规范化治疗后的的总体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高达93%,但其中约有3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2/3发生在术后的10年内!
3
治疗方式不当
错误的治疗方案,也会增加甲状腺癌恶化的风险。李志辉教授说“甲状腺癌不可怕,可怕的是选择了错误的治疗方案。”
李志辉教授提醒,看正规医院专科医生——
√ 能够提供正确的治疗意见;
√ 最大程度避免误诊、漏诊;
√ 能最大程度提供疾病危险度分层;
√ 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多度治疗和治疗不当;
√ 能够多学科,多维度对患者的治疗提供全程管理建议。
如何有效预防甲状腺癌?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最新发布了《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建议(2022年版)》,通过以下方式可帮助高危对象发现甲状腺癌,及时就诊。
以下患者为高危人群,应提高防控意识,定期筛查:
童年期头颈部放射性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由于其他疾病,颈部接受过放疗的患者;
有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 (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 (如Cowden征、Carney综合征、Werner综合征或Gardner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有血缘关系)者;
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者;
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可排除声带病变 (炎症、息肉等);
甲状腺结节>1cm,同时颈部淋巴结肿大;
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者;
RET基因突变者。
筛查建议:
甲状腺癌筛查需要同时进行 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的形态检查(即彩超),以及 血液实验室检查(即甲状腺功能全套);
一般无症状人群不推荐进行甲状腺癌的筛查;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检查(包括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每年1-2次;
有甲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体检甲状腺,每年一次颈部彩超;
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1次颈部超声检查;
对于多数甲状腺良性结节,可每6-12个月行颈部超声检查1次,对暂未治疗的可疑恶性结节,可缩短颈部超声检查的间隔;必要时考虑行超声引导下穿刺。
编辑 | wendy
监制 | 黄利琴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丨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