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获了一群非常优秀的战友!”

2022-05-28   故事会

原标题:“我收获了一群非常优秀的战友!”

上海的一个小镇这样抗疫

新场抗疫先锋榜(13)

因为这次的志愿者经历,现在我清楚了解自己住的楼里有哪些邻居,每家每户的人数、儿童数、老人数,我都了然于心,甚至连邻居家狗狗的名字也知道了……

李晔,女,1985年出生,党龄16年,上海博奥明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经理,社区“双报到”党员。

目前在石笋居民区安广苑一期志愿者服务队参加抗疫服务。以下摘自李晔工作日志。

入群

我是江苏人,现在也习惯被称为“新上海人”。去年在奉贤区买了房,正在装修,父亲从老家过来帮我打理,我们父女俩就选新场租住。小区封控的第一周,没有业主群,平时“两点一线”上班的我,哪怕住对门的邻居也不认识,没有任何消息来源,很无助。

首次组织抗原检测的那天,“大白”“大蓝”上门发放,讲解自测方法,在回收确认时有人邀我加入刚建的业主群,说为了方便群发通知,那天是4月1 日。

第二天中午,看到群里有社区党员志愿者在发布防疫信息,想着自己也是党员,同样可以力所能及参与小区志愿服务,我主动联系,很顺利,当天我就进入了志愿者群。

履责

我们第一批志愿者有16人,分成协调联络、医疗保障、物资保障、安全保障和党建宣传等5个组。同时,我们把小区160多户居民编成6个片组,我租住的户号编在第4组。

出了点“小意外”,团队在排摸志愿者基本情况时了解到我因故未接种新冠疫苗,安全起见,安排我尽量规避有风险的任务。我分进了党建宣传组,负责收集记录我们团队和小区每天发生的抗疫事件。

每天晚上22:30左右,大家在群里核对信息是否有误有漏,你一言我一语地帮助完善。到今天为止,我已经记录了近2万字。正是这个机会,让我目睹了志愿者们凝心聚力投身小区抗疫服务的全景,见证了每轮核酸抗原检测、物资分配、值班消杀等服务方案的出台。每次物资接运派送,每天配药需求汇总,每轮快递消毒排班,小伙伴们从无怨言,既有侧重分工更注重默契合作。

顶岗

第4组联络员之一的小刘报名参加方舱建设后,我立即主动顶上,我跟团队唐书记讲,虽然我没接种过疫苗,但一定会采取措施保护好自己,并尽量以无接触方式为居民发放和回收抗原。

而在每轮全员核酸检测全程,我密切跟进工作群的总调度,根据分批次通知要求,与现场内圈志愿者保持联系,在片组小群里督促居民按序出门,并打电话催促“慢悠悠”迟到的几户。每次发放物资,我和何杰两人配合,把我们第4组的份额一一清点,分发到户。

保供

随着小区封控时间不断推延,不少居民家庭食物储备出现短缺,有的甚至消耗殆尽。最困难的是那些不会网购的老人,他们会在业主大群、片组小群里,或者在我们上门发放抗原时反映。

助老

团队有个不成文“规矩”,遇到个别家庭短缺大米猪肉鸡蛋之类,先发动志愿者家庭调剂救急。第3组有位康老先生,孩子不在身边,夫妇俩不会网购,连大群居民自发“接龙”买鸡蛋也眼睁睁错过。

随着对小区环境和居民越来越熟悉,我注意到有位85岁的老奶奶,女儿和外孙女都驻守单位抗疫,封控期间其他家人也没法过来,奶奶因为要照看2只狗狗,所以独自留在家里。起初我只是每天上门指导奶奶做抗原,后来自己买菜时就帮奶奶代买,奶奶也把她亲手腌制的酱菜、现做的馒头和饼送我品尝,我们越来越亲近。我想,照顾好奶奶,她的家人在抗疫一线可以少些牵挂。

互助

我,加入志愿者团队,认识了一群非常优秀的战友,性格也开朗了很多,再难的事都不怕了。有次匆忙出去参加核酸检测,竟然把钥匙忘记带出门。

以往我都是从网上找开门师傅换锁,现在非常时期,哪里去找人呢。幸亏团队志愿者得知后纷纷出手相助,刘福周扛来8米长梯,徐行龙老师和何杰、刘孝东闻声过来,他们互相协助,把8米长的梯子竖到我住的三楼高度,安全成功地从阳台进去取出钥匙。

习惯

现在,每天早上6:00左右在志愿者群等候当天抗原或核酸检测任务已经成了习惯,有次早上6:30还没接到唐书记发布消息,大家在群里急不可耐,纷纷表示5:30就醒来等消息,比平时上班还起劲。现在的我,清楚了解自己住的楼里有哪些邻居。每家每户的人数,儿童数,老人数,我都了然于心,甚至经常上门收发抗原,连邻居家狗狗的名字也知道了。偶在小区碰面,虽然都戴着口罩,通过眼神已经彼此确认,我们的心相系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在努力。

病毒无情,人有情。疫情下的中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生命。我坚信中央“动态清零”总方针,我更坚信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克时坚,抗疫必胜。看着上海每天发布的感染数据逐渐下降,我看到胜利就在眼前。

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终会结束

加油上海

来源:浦东新区新场镇疫情防控下沉干部临时党委工作动态(编者:唐琼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