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读《孟子》大怒,将孟子逐出孔庙,为何第二天又将他请回?

2022-08-07     仲安筠

原标题:朱元璋读《孟子》大怒,将孟子逐出孔庙,为何第二天又将他请回?

众所周知,朱元璋平民出身,在乱世当中脱颖而出开辟了明朝,就在明太祖洪武五年的时候,他正在看《孟子》,突然就很生气,接着就下令让把孟子逐出文庙,认为他不配呆在里面,而且还说了一句话:(诸大臣)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当时听到这个命令之后让朝廷百官都很是惶恐,不知道如何是好。要知道朱元璋是崇拜孔子的,经常会阅读《论语》,孟子也是在孔子的思想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何他就容不下孟子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两点。

第一:朱元璋从小的经历决定他不喜欢文人,甚至还反感。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小的时候很穷,给地主放过牛而且还因为吃不起饭去当了一段时间的和尚,在后来跟着起义成了将军,最终建立了明朝,他知道自己本就是靠武得到的天下,所以在学识上差了很多,但是如果要征服文人,让自己的地位坐得更稳,就必须要多懂点文化,但是他从内心当中排斥文化,甚至对儒生更是看不起,这从他的一些行为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之前说:秀才顽,使之坚厚,毋败吾案。

第二: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让他觉得很是难受。很多人都听说过孟子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说在百姓和国家面前,君王是次要的,君王是要为百姓为国家服务的,和孔子所说的“仁”有所差别,孟子这里的“仁”是对百姓而言,一个天子要是想拥有天下,就得对百姓好,得民心,不要强加给百姓不喜欢的东西。

第三:孟子之前提到过“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句话让朱元璋更是难受,孟子认为,君和臣的关系没有谁高于谁,天子也不是有权威,而是谁对百姓好,谁才可当天子,谁对百姓不好,谁就会成为一个人,这种人得到天下也会失去,所以百姓推翻这样的皇帝不算是弑君,而是为民除害,就像是周朝建立,殷商灭亡一样,他觉得百姓不一定要一直拥护一个皇帝。

第四:孟子的所有言论都是以百姓的口吻去要求皇帝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个本就没什么文化的朱元璋当上皇帝,高高在上却看到这样的言论怎么能不生气呢?何况他本身就缺少文化,所以更加的嫉恨文人,因此就会把孟子逐出文庙,可是孟子毕竟在百姓心里和儒生心里都很有地位,哪怕是皇帝也不可以随意的去玷污。

就在孟子刚被逐出,第二天有官员就对朱元璋讲,他们看到文星暗淡,唯恐天有不测风云,这就让朱元璋害怕了,毕竟古代的人是很注重这些的,得罪老天可是不好的一件事,他觉得可能是自己这个行为触怒了老天,所以就赶紧把孟子牌位放回去,但是他也没因此就收手,选择删书这个举动,删掉了不少关于孟子的书,也算是个手段了。

朱元璋从平民一跃而成皇帝,自然很看重自己的位置,虽然他自己能感同身受了解百姓的苦楚,也在政策上对百姓有所帮助,但是要真的做到让百姓去教他如何做一个君子,他还是下不来台面的,看到如此言论怎能不动怒?大家认为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40b72de8d2930d8a64efaad28d7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