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罗刹海市》的蒲松龄,书法也是一绝,网友:比某些专家强!
最近,著名歌手刀郎的新作《罗刹海市》大火,意味深长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让很多朋友单曲循环着听。自然也有人会疑问,刀郎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呢,它是不是有什么深意?答案是肯定的。
蒲松龄
《罗刹海市》本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故事,主人公马骥因缘际会下,先是来到了一个叫罗刹国的地方,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以丑为美,是非颠倒;后来,马骥又遭遇海市蜃楼,却也因此与龙女有了一段姻缘。这个故事的前半段是指桑骂槐,后半段就是才子佳人的故事了。
刀郎写这首歌,或许就是要讽刺那些“伪君子”,曾与刀郎有过“纠葛”的人最近被骂得挺惨,不过我们无意去掺和这些事儿。作为故事的作者,蒲松龄老先生却没引起人们的热议,这位被外国人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的文学家属实是被冷落了。
蒲松龄,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居士,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生于济南府淄川县(今山东淄博淄川区),他是汉族人还是蒙族人,学界历来有争议。蒲松龄生于耕读世家,他自幼聪颖,还能夺得“小三元”(县试、府试、院试均第一),但终其一生都没有担任过什么重要官职,使他留名于世的正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文学上的巨大成就,掩盖了他在书法上的光华,作为传统文人,他的字也是一流。生于明末清初的他,书法以赵孟頫、董其昌一路起家,进而上追“宋四家”、欧阳询、“二王”诸人。他的传世书法真迹以手稿、书信、对联为主,包含楷、行、草三种字体。
蒲松龄小楷温润中又有妍美,似将钟繇、文徵明、王宠等人风格结合。用笔含蓄内敛,中锋行笔,锋芒藏而不露,转折处较为细腻圆转,以圆笔为主。蒲松龄起笔多顺锋而入,收笔时按压回锋,尖入钝出。结字较为舒展,主笔拉长使得字势向四周发散、左右开张,同时欹侧险绝,轻重变化明显,呈现左低右高之势。
相比于楷书的古雅潇洒,蒲松龄行书显得纵逸酣畅得多,从中可以看到米芾、黄庭坚的风采,起笔露锋,常有切笔,行笔中侧并用,收笔迅疾出锋,顺势而为,颇有米芾“八面出锋、沉着痛快”的处理;笔画连带自然,字形大小错落,用墨浓淡、结字欹正、用笔轻重变化多端,流畅而活泼。
蒲松龄传世草书稀少,取法于怀素、赵孟頫等人,用笔圆转流畅,圈眼多,绞转极为顺畅。蒲松龄与同时代文人王士祯、施闰章有交集,他们也是收藏家,蒲松龄与他们交游时,得以亲览名家真迹。因此,蒲松龄虽不以书法闻名于世,但细细看来也是既深谙古法,又颇有个性。相比于当今某些写“丑书”“怪书”的专家,蒲松龄的字更显精致雅逸。
大家对蒲松龄书法有何评价,欢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