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是小偷小摸见不得光,“盗”是明目张胆强取豪夺,在法国有一群去博物馆偷文物的蟊贼,硬是把偷偷摸摸的勾当干成了肆无忌惮的“抢劫”,最终将中世纪博物馆的馆藏洗劫一空。然而,他们在盗走文物的同时,却漏掉了“镇馆之宝”。
法国西南的奥洛龙-圣玛丽(Oloron-Sainte-Marie)是个文化古镇,镇子上最出名的当属12世纪建造的圣玛利亚大教堂,这座教堂曾经是朝圣者前往天主教的朝圣圣地——西班牙圣地亚哥“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必经之地。
圣玛利亚大教堂以及通向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沿线的其他教堂、地标建筑等,早在1998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统称为“圣地亚哥之路”。文物盗贼正是瞅准了教堂内保存的多件瑰宝,在几天前的凌晨实施了盗窃。
文物盗贼团伙一共三人,可以说他们是从正门“撞”进了教堂。三人事先在车前捆绑了粗壮的树干,入夜后开着这辆武装好的车冲向了教堂那扇12世纪保存至今的木质大门,进入教堂内部后,他们用钢锯、钢筋和榔头砸碎了存放文物的防护玻璃展柜,一番砸抢后开着另一辆车逃离了现场。
撞门发出的巨响惊动了教堂周围的一些居民,他们立刻报警,但是等到警察赶到为时已晚,并没能阻止盗贼,甚至连盗贼都没有看到。
根据教堂博物馆的整理和清点,这次被盗损失巨大,失窃的文物包括金质圣杯、十字架和一些仪式用品,还有16世纪弗朗索瓦一世捐赠给教堂的礼拜服,以及18世纪的祭司服等,更让人惋惜的是,被盗贼撞坏的门是12世纪雕刻而成的罗马式木门,堪称“镇馆之宝”。
这些对于教堂来说,都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损失,相关部门没有公布预估的损失金额,并表示“不希望小偷确切地知道他们手中物品的价格。”
被盗的圣玛利亚大教堂,以及它所处的整个“圣地亚哥之路”,从11世纪以来,一直都聚集着许多朝圣者,他们与这条路上的居民长期交流,促进了文化、经济、贸易和社会的发展。单就圣玛利亚大教堂来说,保存至今相当不易,教堂的礼拜堂在13世纪和14世纪都曾经遭到部分烧毁,在16世纪法国法国宗教战争时期,教堂更是遭到过严重的劫掠。
后来经过几个世纪的修建,19世纪教堂才完全恢复,特意将12世纪的木门保留了下来,没想到进入21世纪的今天,却给了盗贼可趁之机。这群蟊贼有眼不识泰山,居然将最珍贵的木门撞碎了,可见他们不是“专业的”。
法国文化部长弗朗克·里斯特(Franck Riester)表示:“相关部门会将这件文物失窃案侦察到底,窃贼也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警方已经开始研究视频监控,期望从中获取线索,尽快将盗贼捕获,并顺利追回失窃的文物。
你对这群蟊贼的做法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
请随手点赞、关注、转发,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