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多年后才明白,医生和老师差的不只是收入,学生选择前要三思

2022-06-21   皮球儿妈妈

原标题:工作多年后才明白,医生和老师差的不只是收入,学生选择前要三思

对于高考生来说,6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不能百分百断定在这个6月会改变考生的一生,但是最起码可以给考生增加一点筹码。

同时6月份也是一个充满选择的月份,学生的每一个选择都将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尤其是专业的选择,在报专业的时候,学生和家长首先考虑的就是那些热度比较高的专业,热度高意味着前景好。

一直以来,师范专业和医学类专业都是报考的热门专业,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发展前景比较好,同时也是铁饭碗,工作是非常稳定的。

虽然都为铁饭碗,但是医生和老师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是收入问题,学生在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三思。

工作多年后才明白,医生和老师差的不只是收入

不管是医生还是老师,在刚工作的时候,收入都不是很高,但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医生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

教师的收入虽然也会上涨,但是上涨的幅度并不是很大,而且想要提高收入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除了收入之外,在学历方面也有一些相求,相对来说,教师的学历要求能低一些,名校本科毕业找工作就很有优势。

但是医生要想就业,就必须要考研读博,因此学习周期的长短也是有区别的,如果学生不太喜欢读书,想早点工作,建议选择师范类专业。

其次还有工作辛苦程度方面,虽然在双减政策之后,教师的工作比之前更加的辛苦了,但是和医生想比,教师的幸福指数还是比较高的。

最起码双休,法定节假日都能够得到休息,但是医生几乎是没有什么固定的假期的,而且需要24小时待命,还需要上夜班,医生的工作会更辛苦一些。

这些差距也都是很多学长和学姐在工作多年之后才明白的,不仅仅是薪资问题,因此大学生在选择的时候要三思。

不管医生还是老师,学历都非常的重要

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是容不得一点马虎的,大学虽然学制比其他专业长一年,但是能学到依旧是皮毛。

因此想要成为医学生,考研和读博是毕竟过程,前期的付出是非常大的,等博士毕业,大学生就快30岁了。

相对来说,教师是不需要博士这么高的学历的,大学老师除外,但双减政策之后,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在招聘的时候,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学历门槛。

本科学历只有名校生在就业的时候才有优势,而普通院校的大学生想要成为老师,大概率是需要考研的。

由此可见,这两个专业在将来就业的时候,学历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

医生和教师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学生适合哪一个

医生和教师都是非常神圣的工作,两者之间没有好坏之分,都各有各的优势,学生在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综合考虑。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个,只有这样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做的更好,如果只因为医生的工资高就选择了医生。

那将来学生很可能会后悔,甚至会坚持不下来,尤其是在面对医生那么高强度的工作之后,学生会对这份工作失去热情,对以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那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医呢

医学专业的学制很长,尤其是临床医学,五年本科之后还要在读三年的硕士研究生,要想发展的更好一些,还需要攻读博士。

这一连套下来基本上就是10年的时间,毕竟之后在加上规培和专培,开始工作基本上也要30岁了。

而在此之前,学生的经济来源只要依靠的就是父母,如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话,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因此家庭条件殷实的学生更适合报考。

其次医生的工作是非常严禁的,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那些丢三落四,性格非常马虎的学生是不太适合学医的

另外需要要想学需要有加强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医生的工作强度是比较大的,身体素质不好是很难吃撑下来的。

而且有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医患纠纷,因此心理素质也必须要好,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这份工作。

结语:

不管学生最终选择的是医生还是老师,都希望学生能承担起肩上的责任,也不要轻言放弃,没有一份工作是不需要付出的。

话题讨论

你会选择医生还是教师工作?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