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团队欲购磁悬浮汽车,设计者:浮舟是我设计的,但它属于中国

2022-08-23     羲和奇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逐渐摆脱之前的落后形象,以大国形象让世界有了新的认知。最近逐渐兴起的词——中国速度,除了暗指中国创造力和执行力惊人之外,也表明了中国在科技发展上的成就,然而这些成就,离不开那些艰苦奋斗的工人和科学家们。

虽然我们所熟知的只有极少数的名字,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与奉献,让我国在科技领域可以领先一头,也正是他们的刻苦攻关,才让祖国在科技封锁的阶段可以扬眉吐气。

一、热衷学习

2017年,在一场以未来科技为主导方向的汽车设计展上,一个双圆形的未来汽车设计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鼓掌赞同,那就是我国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生蔡雨辰所设计的The Float浮舟概念车。

我们向来对这些被用来命名的文字较为敏感,比如鸿蒙、天玑等等,这些带有中国古典文化的符号生来就可以标示产品的定位,比如本篇讲的浮舟。

浮舟,顾名思义,漂浮在空中的载体,用在汽车上就是现下比较火的磁悬浮科技,相信大家较为熟知的是作用在列车上的磁悬浮科技,此项技术最早由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提出,逐渐地被完善、被假设、被实践。

在二十世纪后期,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加剧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德、美、日等发达国家率先将磁悬浮运输研发出来。

当蔡雨辰的磁悬浮汽车浮舟在设计大会上过关斩将的时候,大家也开始慢慢地关注这个中国女学生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经历才会有如此的奇思妙想。

然而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蔡雨辰一没有显赫的背景,二没有特殊的待遇,她和中国万千大学生一样,都是普通家庭的子女只不过与之不同的是,童年时期的蔡雨辰比同龄儿童更为好学而已。

小时候的蔡雨辰,每次在大家都在玩耍的时候,她却选择读一些少儿的科普读物,那些星辰大海与奇思妙想从小在蔡雨辰的心里构建起她自己的科幻星球,而不断地学习与成长,使得这个只存在于幻想的星球逐渐变得真实起来。

二、圆梦巴黎

长大之后的蔡雨辰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汽车设计和机械理论知识。

来到了大学校园的蔡雨辰,看到图书馆仿佛久旱逢甘霖一般,在图书馆中疯狂地汲取书中的知识,往往一坐都是到最后图书馆关门了才不得不出来,由于她的热爱和好学,逐渐地对机械设计与汽车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有一天,正在图书馆学习的蔡雨辰忽然想到,如果将磁悬浮技术应用到汽车上,是不是能有更神奇的化学反应呢?带着这个问题,蔡雨辰来到了上海磁悬浮列车旁仔细观摩。

蔡雨辰并没有着急地去体验磁悬浮的速度与魅力,而是站在列车旁边仔细观看和思索,列车一趟一趟地发出和经过,逐渐地对于磁悬浮列车技术应用到汽车上的这一想法有了新的论述和依据。

此时的蔡雨辰选择和当时的老师进行初步的沟通,老师在听取了蔡雨辰的设想之后大为赞叹,并为之辅助设计草图和完善理论,慢慢地蔡雨辰更为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并且有希望实现的。

时值17年,巴黎即将举办关于未来科技车辆的设计大赛,蔡雨辰在导师的建议下将设计样稿寄给了位于巴黎的合作学院,学院的老师们见到设计稿的时候如获至宝一般,当即邀请蔡雨辰到巴黎交流深造。

来到巴黎的蔡雨辰,在合作学院老师的辅助之下,终于完成了浮舟的设计工作,最终浮舟的外观被设定为两个圆形球体的合体形状,宛如一颗巨大的花生一般,全身用可调节透明度的玻璃制成,用于保护驾驶者的个人隐私。

由于磁悬浮的行驶速度极快,浮舟添加了360度无死角驾驶的技术,用于在特定环境内规避车祸的风险,而浮舟这一设计,成功让蔡雨辰拿到了当时设计大赛的大奖。

三、报效祖国

蔡雨辰拿到奖项的第二天,行动十分迅速的德国团队就已经找上门来,希望可以用五千万美金的价格购买这项设计专利,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蔡雨辰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项建议。

蔡雨辰说:"我是中国人,浮舟虽然是我设计的,但它属于中国,它是我们经过许多人努力共同研究出的结果,我会将图纸和参数交给我的祖国,希望可以为祖国的长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话一出,令人汗颜,在一个大学生面前展现的民族大义与祖国为先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同时也令人欣慰。

虽然时至今日,距离当年大赛已经过去了许多年,由于磁悬浮汽车在项目落地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犹如现在的无人驾驶一样,虽然经历了几年的实际考验,但是驾驶室依旧需要一位司机去掌握方向规避风险,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无人驾驶,而磁悬浮汽车也是如此。

如何在道路上铺设大量具有磁力的产品?如何保证磁力不被大地所稀释,如何让汽车通过磁力去控制方向与高度等等。这些问题摆在专家团队面前也是让人十分头疼。

然而这只是诸多青年科学家的一个缩影,无论在电子领域,软件领域还是基础设施领域等各个方向,都有一个个挑灯夜战的科学家。

他们放弃了以梦为马仗剑天涯的生活,选择与枯燥无味的数据作战,他们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时光,只为能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正是这些人的无私奉献,才有我们现如今唾手可得的方便与快捷,我们在享受这些技术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在幕后默默努力的人们。

虽然磁悬浮汽车不能在短期内大规模地实现量产,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在科学家不断地努力之下,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开着属于自己的磁悬浮汽车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希望在那时,不要忘了曾经有这么一个女孩,放弃了五千万美元的诱惑,一心将"浮舟"带回国,只为了让祖国在科技上能领先半个身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292e25564a31e4f44d8d6c7c308c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