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闻创新的味道:中药跨界引食尚

2024-10-11   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倩

咬一口鸡内金焦馍,鲜香酥脆又能消食,是不少“宝妈”应对孩子积食时的家中必备;喝上一口葱姜炖羊汤,驱寒暖身又补气血,成为秋季进补的不二之选……当中医药遇上美食,会碰撞出哪些创新的火花?

10月5日,记者采访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中药房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副主任委员闫红敏,在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批刚用中药卤制的瓜子,个大饱满,散发出淡淡的草本香味。

“卤制这些瓜子的中药卤料包是我的科研成果转化产品,刚和厂家签约转化,马上就要上市,让厂家送来一些我再尝尝,必须在产品的质量品控上把好关。”闫红敏说。

作为一名中药专业的美食爱好者,同时也是有着几十年临床经验的主任中药师、中医师,闫红敏把“中医药+美食”进行创新组合,不仅让舌尖上的“味蕾”抬升一个高度,同时也把中药食疗“玩”出了新花样。

闫红敏介绍,就拿这次转化的中药卤料包“卤煮煲”来讲,方中选用的药食同源组方包括白芷、肉桂、干姜、小茴香、丁香、高良姜、陈皮、砂仁、益智仁、甘草等,由《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著名方剂“五积散”化裁而来,具有醒脾开胃、温中散寒、理气化滞、增进食欲的功效,尤其是适合脾胃虚弱、容易积食的人群。

从事临床一线多年,患儿家长一句“孩子吃惯了中药”让闫红敏印象深刻,何不换种吃法,让良药不再苦口?一次偶然的尝试,加上成百上千次的实验,无数个日夜的反复烹煮调试,让这款中药卤煮煲从药师的临床验方,从实验室走入市场,成为标准化的产品走向大众。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医厨同根”的说法,融药于食的中医食疗理念早已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起居,一些经典食疗方也被古代医家记录在众多医书中,蕴藏着古人运用中医药治病防病的智慧。

“风寒感冒时煮上一碗红糖姜茶,这是根据食物寒热温凉的偏性来调理身体平衡;中医则会利用药物的偏性来调理疾病,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桂枝汤等治疗,这说明食物和药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闫红敏说,中医食疗就是辨体施膳、辨证论食,既要谙熟药性、掌握中医辨证理论,还要有烹饪理论基础,把美食做到五味调和,以平为期。

那么,中药食疗的创新秘诀是什么?闫红敏说,先传承再创新。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只有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经典,走好这条精益求精、艰难曲折的创新之路,中草药才能散发出恒久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