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专家:增产增收;农民:危害太大!其中问题在哪?
秸秆还田处理,一直都备受诟病!一边是农业专家们用数据说话,一边是农民们用“事实”说话!有的地方有的农民说自己搞了二十多年了,效果很好,土壤肥沃,产量高;秸秆还田,要打的碎才行,多施一点氮肥,增加播种量,三年后可以看到明显效果,产量高,施肥少!有的农民提到秸秆还田就头痛不已!
秸秆还田,在理论上和实验中效果都是不错的!但是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农民们的不规范操作,怕麻烦和增加开支的行为;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下茬作物的生长发育,引发病虫害,减产减收。致使农民们对秸秆还田非常反感,觉得是劳民伤财之举!
秸秆还田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弊端就会显现,不仅发挥不了秸秆还田的优势,还会带来后患!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地进行秸秆还田处理,百害而无一利,实际操作中把握不好,就会造成小麦发芽率低或吊气死苗、成为害虫和病菌的宿主引发严重病虫害、造成土壤过于疏松使小麦倒伏影响产量和质量!这些就是秸秆还田不当造成的严重后果!
如何避免损失,发挥出秸秆还田的最大优势,增产增收,还需农民们注意以下几点:
(一)秸秆的用量
秸秆还田,农民们都爱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认为秸秆越多越好!都喜欢图简单方便把所有收割的秸秆一股脑儿地堆放到田间,这是不可取的。每亩地秸秆量应控制在400公斤左右最为适宜。还田量太大了,不好把控,秸秆还田量太小,又会无形之中增加农民还田的成本。
(二)秸秆粉碎的标准
秸秆的粉碎程度,是秸秆还田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秸秆还田的好坏!现在的秸秆还田,农民们都是机械收割后直接粉碎散落在田间,有许多粉碎机根本达不到标准要求,秸秆没有粉碎彻底或量太大,翻耕后秸秆和土壤无法紧密结合,增大了土壤间的缝隙,容易“跑风”!播种后种子易造成气根死苗和根系不牢、长势较差,后期倒伏等严重后果!粉碎秸秆时最好选择粉碎性好的机械,比如揉搓式粉碎机械,长度一般控制在3-5公分为宜。
(三)多施氮肥的重要性
秸秆还田之后,在田间自然分解腐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元素全程参与。这样就造成了秸秆和幼苗争抢氮肥的矛盾现象,幼苗生长所需要的氮元素被秸秆“霸占”了,养分不足,幼苗生长就会出现苗弱、苗黄,甚至死亡的现象。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有时候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秸秆粉碎后深翻耕前,必须以每亩碳酸氢铵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的量撒在粉碎后的秸秆表面,然后再进行翻耕。
(四)必须深耕耙平
底肥施足氮肥后,深度翻耕要及时进行,深度至少要达到10cm以上,并反复耙平,以使土壤和秸秆紧密结合,及时浇透水,使肥料融化、土壤沉实,促进秸秆有效快速分解!
秸秆还田,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利就大于弊;反之,若不能科学合理进行还田,则会明显造成病虫草危害加重,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这些就是农民们之所以不愿意秸秆还田,说秸秆还田危害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