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将郑维山想去医院看望徐向前元帅,徐:不见,我现在有脸见他吗

2024-10-15   无风却起念

1980年,徐向前元帅因病住进了医院,这位已经年近八旬的老将军身体状况不太好,许多老战友和老部下听闻消息后纷纷赶到医院探望。

一天,秘书又带来消息:“首长,郑维山将军听说您生病了,心里很担忧,希望能过来看一看您。”原以为这会让徐帅高兴,毕竟郑维山曾是他手下的老部下,两人革命情谊深厚。

谁知徐帅听完却转过身去,挥手道:“不见,我现在还有脸见他吗?”

郑维山何许人也?他是新中国的开国中将,革命生涯中屡建奇功。

1930年,他年纪尚小,许多部队不愿接收他,但徐向前见这少年一脸坚毅,亲自安排他留在红军队伍里做传令兵,从那时起,徐帅便成了郑维山的引路人。

徐帅可以说是郑维山革命生涯中的伯乐,然而几十年过去,为何徐帅却愧对这位老部下,甚至不愿见他?

1971年,郑维山因连,被免去北京军区司令员职务,下放到安徽的一处农场劳动。随着时局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郑维山恢复了自由,但生活条件依然十分窘迫。

一家人从农场搬回北京后,生活来源几乎全靠安徽农场寄来的粮票,工资更是远远不够在北京维持生计。无奈之下,郑维山只能将自己的处境写信告知老首长徐向前,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

徐帅收到信后,心情无比沉重。郑维山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老部下,曾在鄂豫皖、川陕、晋察冀、华北乃至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新保安战役,他力排众议,成功阻止敌军突围,保住了北平的和平起义,这样的功臣不该沦落到如今这般窘境。

徐帅感到自己有责任帮助老部下,但他明白,单靠自己的资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郑维山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补贴,更需要恢复他的政治待遇。于是,徐帅立即将郑维山的信件批转给总政治部,希望他们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谁知,事情并没有徐帅想象得那么顺利。尽管徐帅位高权重,身为开国元帅、国防部长,他的意见却被一拖再拖。

几个月过去了,郑维山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徐帅自己也病倒住进了医院。听闻郑维山要来探望,徐帅顿感无颜相见,因为他觉得自己没能帮郑维山解决困境,心中愧疚不已。

“不见我还有脸见他吗”

秘书转述了徐帅的话,郑维山听后非常感动,同时也有几分惭愧。

他知道特殊时期的旧案申诉难度大,已经做好了等待的心理准备。只是,徐帅的关心让他无比感动,他连忙让秘书带话回去:“老首长请保重身体,千万不要因为我的事情操心,影响身体恢复。”

虽然郑维山语气恭敬,但徐帅心中始终觉得自己辜负了老部下的信任。他决心亲自写信给总政,措辞更加严厉,明确表示郑维山的待遇问题是历史错误,应该尽快纠正,并希望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亲自过问。

总政终于感受到了元帅的强烈态度,立刻开始积极推动郑维山的问题。最终,在总政的安排下,郑维山的待遇得到了恢复,他的生活困境也终于解决。

事情得以解决后,郑维山再次提出去拜见徐帅。

这一次,徐帅爽快地答应了,两位从红四方面军一路走来的老战友终于在病房里见面了。郑维山见到老首长时,感慨万千,激动得一时语塞。

徐帅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战争那么艰苦我们都挺过来了,想想那些牺牲的同志们,这点委屈算啥?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郑维山听后,眼中含泪,深深感谢徐帅的关心和帮助。

徐帅对郑维山的帮助不仅仅停留在待遇恢复上,他还继续为郑维山的平反问题奔走。

同年10月,徐帅与聂荣臻元帅都通过了郑维山的平反申请,尽管这期间仍然遇到了一些阻碍,但两位老首长毫不妥协,坚决要求总政治部为郑维山出具相关证明。经过一番努力,1982年,郑维山终于彻底平反。

平反之后,郑维山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员兼党委第一书记,重新回到大军区的领导岗位上。

1985年,郑维山光荣退役,转而将精力投入到军史回忆录的撰写上。他的《从华北到西北:忆解放战争》和《郑维山作战笔记: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成为后人学习党史、军史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