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有条“圪料街”,你了解吗?

2023-04-03     呼和浩特日报

原标题:呼和浩特有条“圪料街”,你了解吗?

玉泉区旧城小召一带,多的是明清两朝的灰砖老房或近年来复原的仿古建筑,挑檐、瓦当、红柱、窗格……似乎让人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从前。

在小召小学西南侧有多条小巷纵横交错、迂回环绕,当地老者称其“圪料街”。它南至兴隆巷北口,北及得胜街南口。“圪料”是地道的内蒙古中西部方言,形容细长的东西曲曲折折。

在圪料街大约一平方公里范围内,错落分布着多处文物古迹。

席力图召。“召”是寺庙,源于藏传佛教。席力图召坐落在圪料街西口路北,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现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宏伟,黄灿灿的硫璃瓦庙顶透着威严。历史上,席力图召是达赖三世和达赖四世的“法座”之地。清康熙皇帝亲临本召,赐名“延寿寺”。院内有用蒙、藏、汉、满四种文字雕刻的康熙帝亲征噶尔丹记功碑。席力图召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席力图召家庙。席力图召家庙位于圪料街南侧石头巷北端,建于明代。该寺院由山门、大殿、过殿、东西配殿组成。在大殿内保存着清代仿石窟式泥塑佛龛和色泽艳丽的壁画。这座家庙将古老建筑艺术和宗教艺术融为一体,是研究呼和浩特藏传佛教的臻品,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丰轩。惠丰轩位于圪料街东侧,建于清康熙年间,为二重二层楼阁式建筑,是呼和浩特现存清代较完整的餐饮老字号。这里是西口文化的见证,“八宝头脑”“过油肉”“鸳鸯火烧”“炒杂碎”是曾经的招牌菜。惠丰轩对研究当地商业和饮食文化具有较高价值,2006年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召牌楼。小召牌楼建在曾经的崇福寺山门前,为三间四柱三楼式,基本完好。四根立柱的柱础是由一人高的巨石围成的方台。透过每个方台侧面的三道铁箍和地上磨光的米黄色石条,很自然地体会到这座牌楼的年代感。小召牌楼2006年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盛魁牌楼。大盛魁牌楼位于圪料街东北得胜街南口,这里是当年大盛魁的总柜所在地。清康熙年间,山西商人走西口在归化城建立大盛魁商号,主营茶叶、牲畜、皮毛、药材、日用百货及票号等业务。鼎盛时期,大盛魁拥有雇员八千多人,运载骆驼两万多峰,年经贸总额白银一千万两左右,商业足迹远涉蒙古国和俄罗斯。2014年,以大盛魁牌楼为标志的“大盛魁文创园”成功申报为第六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塔寺。五塔寺又名“慈灯寺”, 位于圪料街东南,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其标志性建筑是殿宇后金刚座上矗立的五个宝塔,中间较大的一个为七层塔,分列四角的为五层塔。五个塔造型别致,在朝阳或夕阳的映照下光辉壮观。五塔寺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玉泉区一面加大旧城区改造;一面倾心于文旅融合发展,在大盛魁总柜旧址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并对周边重点召庙、文物景点、商号院落、名人故居、著名街区等进行充分保护。因此,形成了圪料街范围内迂回曲折的老街窄巷。

来源:孙虎原

校读/ 张臻责编/王文艳 统筹/王方 审核/ 张中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08a85cd3e77648b533dc2a2c310e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