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拼了命爱孩子,孩子还不懂感恩?“白眼狼”背后是父母的无知。
同事小周眼泪汪汪的对我说,孩子连饮料都不舍得给她喝一口,她觉得太伤心了,把孩子养这么大,尽心尽力的照顾她,没想到孩子会这样对她。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前两天,小周的女儿和小伙伴们约好了一起去小区的公园里玩,
于是小周就准备了几样水果,还给女儿买了一瓶饮料带着,然后就和女儿一同出门去和小伙伴们见面。
天气非常的炎热,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的非常开心,跑跑跳跳的一会就汗流浃背了。
孩子们玩累了就坐下来休息,小周的女儿拿出妈妈准备的水果分享给小伙伴们吃,在一旁等待的小周此时觉得有点口渴,才想起没有给自己带水,看到女儿的饮料没喝几口,于是,就想着喝一口女儿的饮料吧。
没想到小周拿起饮料刚要喝就被被女儿看见了“妈妈,你别喝那饮料,一会儿我还喝呢”女儿的话让小周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小周问女儿:“妈妈为什么不能喝这个饮料呢?妈妈给你带了水果,怕你渴给你买了饮料,妈妈平时那么照顾你,你的水果可以给小朋友们分享,可是饮料为什么不能跟妈妈分享呢?”
女儿听了之后说道:“同学们都相互分享好吃的,我不和她们分享他们会觉得我小气。可是饮料是你给我买的,你喝完了我就没有了。”小周听了女儿的解释,没有说什么,只是暗暗的伤心。
我听了小周对我说的这些之后,就问小周夫妻俩平时在家是不是特别宠着女儿,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却舍得就给女儿买漂亮的衣服,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可着女儿先来,自己宁可在旁边看着,却不舍得吃一口,还骗孩子说自己不爱吃。
小周擦擦眼泪对我说:“那你说呢,就这一个孩子能不疼他吗?有什么好吃的,能不可着他先吃吗?我们夫妻挣的都不多,有什么好吃的当然都给孩子了,怎么舍得自己吃呢。”
听了小周的话,我心里感慨万千,于是对小周说,女儿不爱你,不是女儿的错,是你没有教会女儿爱你,女儿不给你饮料喝,也不是女儿自私,是你没给过她回馈你的爱的机会,爱是相互的是平等的。
小周对我说的话很是不理解,于是我对他说,不管家里的条件怎么样,有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全家人分享,不能让孩子一个人吃独食,全家人一起分享才是真正有爱的家庭,孩子才能感受到爱的温馨与美好并学会感恩他人尊重他人。
孩子的任何行为习惯都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所以家长应该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
其实生活中像小周这样的家长实在是很多很多,在家长们的心里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孩子自然是全家的中心,家里面所有好的资源通通的都会给孩子,有什么好吃的也是惦记着孩子自己不舍得吃一口,理由是孩子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而大人们怎么样都行,却忽略了精神食粮对子孩子来说同等重要。
长此以往,孩子必然养成了吃独食不懂得和其他人分享的自私心理,认为家里有好的东西必须是他的,就像提前贴上了标签一样,父母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一旦有一天这个规矩被打破孩子的心里就会极度不平衡。
孩子吃独食是天性,同时也是顺应孩子心理发育的特点的,当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萌生的时候,孩子的占有欲同时也会出现,此时就看家长怎么去引导。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违背孩子发育的自然规律,但是我们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推波助澜最后让孩子发展成自私的人格,下面我们谈一谈孩子是怎样养成不愿与人分享的习惯的。
孩子从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有了占有欲,比如食物、玩具等等,这个时期的孩子不愿意也不喜欢和他人分享,用我们家长常说的那句话就是“护东西”,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个阶段,这也说明孩子的大脑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育,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和物品归属权的形成,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在这样一个秩序的敏感期,认为是我的东西就是我的别人谁也不能动。
针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特点如果家长强迫他去分享,会让他感觉别人抢走了他的东西,从而体会不到分享带来的快乐,此时这种带有强迫意识的分享在孩子看来就意味着失去,会让他产生惧怕心理从而抗拒分享,以后就更加不喜欢和别人分享了,所以强迫孩子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
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可以耐心的引导,给孩子看一些关于分享的绘本和故事。
也可以平时多带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玩具与小朋友交换,让孩子知道分享不是失去,分享的同时也是收获的开始。
平时在家里也尽量给孩子制造分享的机会,吃饭的时候让孩子帮助分餐具,分食物等。
另外要想让孩子学会分享,父母平时在生活中也应该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
在生活中不要过分溺爱孩子,现在的家庭通常是姥姥姥爷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简直就是家里的太阳,只要孩子要的东西家长都会尽力满足。家里有了好吃的更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
这种溺爱让孩子觉得别人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认为所有好东西都应该给自己留着,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变得不会分享同时也会成为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
所以家长们切记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要让孩子明白分享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当孩子做出分享的行为时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夸奖和鼓励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分享行为产生成就感,充分享受分享带来的快乐,比如分享时可以获得表扬,也可以交到好朋友,分享的同时也可以收获到别人分享的玩具和食物等,慢慢的孩子就会通过变得有爱心懂得感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