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P出国外小清新景观效果图,远离“土”味儿?

原标题:怎样P出国外小清新景观效果图,远离“土”味儿?

想要制作出好看的效果图,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大量借鉴优秀作品。在看各种案例时,我们不免会感慨:为什么别人的小清新效果图那么棒,我做出来的图却“土”味十足?

本期克瑞斯将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聊聊如何才能制作出国外那种小清新效果图,供同学们学习和参考哦,一起来看下吧~

首先我们来看下国外小清新效果图的特点:

整体看上很炫

很明显的风格是淡雅、灰度

还有隐约的拼接效果

下面就来根据这些特点,来谈谈具体的制作技巧。

1

如何增加画面的真实感

先来看两张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画。

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达芬奇《蒙娜丽莎(局部)》

对比两幅画,我们会发现《维纳斯的诞生》比较平面,装饰性强,《蒙娜丽莎(局部)》比较具有立体感,进深强,更具有真实性。

这是因为达芬奇用了晕染法与空气透视法:物象边缘是没有明显边界(线)的,并改变远处物象的明度和纯度。

想要在景观效果图中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把边缘与远景处理好,用蒙板擦一擦,刷一刷深浅明暗,调一调明度之类,掌握好这个技巧——

你大概能从这种水平

进阶到这种水平

在p效果图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追求灰或者朦胧,需要强调的重点不能模糊。场景中的远近、虚实需要配合整体效果进行修改,要有实际场景的纵深感。另外,影子、材质等这些小细节也是决定效果是否逼真的因素。

2

如何增强视觉效果

我们再来看三幅画——

Dirck Jacobsz《阿姆斯特丹射击组织群像》

伦勃朗《夜巡》

维米尔《窗前读信的少女》

来对比下三幅画的不同:

Dirck Jacobsz的团体画,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物头像阵列。

伦勃朗的画,牺牲了人像的均一化,把人物主次分开来。同时把背景调暗,利用道具、人物造型,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性,突出了主题人物。

维米尔的画,通过运用帷幔,桌子,打造出层次感和空间感,将主体与观众分开,突出主体——读信的女子。

窗户透出的光、桌子上的水果、镜像中的神态等,与女子略带哀伤的表情共同营造了画面的耐人寻味的故事性。

重点总结:一副强调视觉效果的效果图,一定要主次分明,通过画面的各种元素,烘托氛围,增强氛围的故事感。掌握这个创作思路——

你大概能把这样的效果图

进阶成这样的效果图

景观效果图的意义在于展现空间环境的效果和氛围,给阅读者一个想象空间可能性的参考。因此,什么风格,什么氛围,什么重点,都应当全盘考虑。

再如下图哥本哈根一个海湾的景观设计效果图——

意在表达雨季时景观的弹性设计,所以在效果图中我们能看到下雨时水域与场地的关系、水生植物的应用效果、人在场地中的活动、以及建筑与景观的关系。

再配合上设计的原主题,如雨水花园、生态保护区等,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效果图重心。

好了,最后咱们再来总结下本文的知识点,有需要的同学快拿小本本记一记:

重点突出

氛围渲染到位

层次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