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守寡,独自拉扯大三个儿子,老了却被儿媳咒骂怎么不去死

2020-03-19   杨小米的情感专栏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一起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在水一方 编辑|欣欣

01

上周,王同学(我老公)奶奶轮到我们家照顾了。

之前奶奶一直在敬老院,春节前由王同学叔叔接去过个团圆年,本想节后再送回去,没料到疫情防控如此之严,现在敬老院暂不接收,公公就先把她接回家里。

这次见她,感觉身体衰弱得很,头发花白,瘦得皮包骨头,她本身有点罗锅,弯腰弓背到能和地面呈九十度夹角,扶着带轮子的手推车勉强能下地活动。

而她一旦犯起糊涂来连我公公都不认识,更别提我们这些小辈了。耳朵也背,叫她半天没反应,整日里坐在床上发呆。

公公婆婆总说她老糊涂了,除了一日三餐、提醒她去卫生间之外,没人和她聊天。

不过也有清醒的时候,有天晚上,我去叫她上厕所,口齿清晰和我说了一会儿话,自己还感慨:人老了,不行了!

奶奶还没接来时,婆婆就开始念叨,发愁怎么安排衣食住的问题。

接过来那天,我上班了,回去一看,门口那间卧室床上铺盖卷儿都没了,就剩一张床垫。再定睛一看,窗台下什么时候放了一张折叠床,奶奶躺在那儿。

根据之前的经验,奶奶经常把房间弄得气味难闻,所以这次干脆不让她睡大床,将她安置在窗口方便通风。

婆婆嫌奶奶脏,给她专门准备了一套餐具,和大家的区分开来。有时公公盛饭随手将奶奶的碗筷放在案板上都会招来一顿数落。

奶奶的生活起居一切都由公公照顾,我和王同学下班了搭把手。

周末我休息,天气特别好,家里也有暖气,我提议给奶奶洗个澡。

婆婆首先阻止,说是怕洗感冒了,其实我知道她内心不想,她从来不洗奶奶的衣服,更别提伺候奶奶洗澡了。

02

我刚结婚那年,婆婆不上班,没事就在小区门口打纸牌,考虑到公公学校里做饭不方便,决定把奶奶接到家里照顾。

那段时间就我、婆婆、奶奶三代婆媳一起生活,我上班早出晚归,但家里依然是鸡飞狗跳,奶奶经常做一些“不寻常”的举动:

半夜起来不去卫生间,小便在房间里,还拿扫把满地划;

将干净衣服放脏水盆里洗,然后湿哒哒地搭在窗台上,水流下来浇湿了墙壁;

小便倒在洗脸盆里,还把盆端到阳台上;

诸如此类。我经常睡到半夜被她婆媳俩的动静吵醒。

最典型的一次是,奶奶大便到秋裤里,估计是怕被婆婆骂,她把秋裤从窗台上扔下去,结果好巧不巧地掉到楼下的晾衣杆上。

婆婆疯了,她特别要面子,要是被楼下发现,她在整个小区估计都要出名了。

但是那个晾衣杆又够不着,家里还没其他人,最后还是给王同学小叔打电话,找了一根竹竿把脏裤子挑下来。

在那之前,婆婆对奶奶就早有怨言,送敬老院两个月要三千多块钱,她不舍得,接到家里照顾是不得已而为之。

每次我一回家,婆婆各种抱怨就像洪水开了闸,停不下来,年轻时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要翻出来说一遍。

典型事件后,婆婆当着我的面咒骂奶奶,怎么不早点去死?

03

奶奶四十岁出头成了寡妇,当时公公19岁,二叔13岁,小叔才7岁。一个寡妇妈拉扯着三个儿子,日子可想而知过得该有多艰难。

据婆婆回忆,和公公结婚时,家里实在太穷了,新媳妇进门什么家业也没有,只有一个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账,借东家的一尺布,西家的两斗粮食......

兄弟三个,陆续结婚生子,二叔娶的媳妇是个厉害角色,奶奶总是在她家带孩子、做家务,对婆婆这边管的少。

提起那些年的糟心事,婆婆恨得牙痒痒,总觉得自己吃苦都是奶奶不管导致的。所以提起奶奶,从来没一句好话。

刚开始我劝她人老了,多担待,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再拿出来嚼也没意思。她还是自顾自地诉苦,说得多了,我也就听听,不做评论。

婆媳关系确实是个难题,农村以“养儿防老”模式为主,但儿子们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挣钱,所以赡养的重任就落到了儿媳妇们身上,遇上善良的儿媳妇,老人的日子还能过得好点,遇上蛮不讲理的,只能苟延残喘度过晚年。

(一)通过奶奶的现在的境遇,我想劝告大家:

心怀感恩,尽力行孝,为儿孙树立榜样

我们现在生活条件比过去实在便利太多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人缺衣少穿,即便家中父母健在,日子也过得很苦,更别提一个寡妇拖着几个半大小子。

生我养我者,舍命可报。试想,父母将我们养育长大,付出了多少辛劳?他们年纪大了,只求有个可供栖身的屋子和三餐热饭,要求并不高。

人活七十古来稀。已经八十多岁的人,作为晚辈还能尽孝多久?不过是数着日子罢了。

(二)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善待老人,为儿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风正了,何愁自己不能安享晚年?

把握当下,凡事看远,不纠缠过往

我劝过婆婆好多次,过去的事情真不必介怀,即便奶奶管得少,但你现在照样儿成女就,什么也不缺。你过得好,不就是对过去的最有力的反击吗?

(三)为失去的月亮而哭泣,你还会错过漫天的繁星。人如果总对过去耿耿于怀,怎么能看到当下的好风景?

换位思考,善待对方,就是善待自己

家和万事兴,这句话我们经常说,但怎么才能“以和为贵”?那就需要我们家庭成员遇事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对我好一分,我还你十分。

换位思考很重要,婆婆在儿媳最难的时候帮一把,让小日子过顺畅,婆婆老了,儿媳妇念着你的好才能对你孝顺有加。作为男人,善待你的岳父岳母,妻子自然也会对公婆以礼相待。

若要人怎样待我,我必先怎样待人,迈出善的一小步,将收获爱的一大步。

在水一方,边带娃,边成长,希望有朝一日仗剑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