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项目昨日开启,考试题目释放重大信号

2019-07-22   少儿学国学

昨天是2019年人大附中早培班初选活动。要知道人大附中是北京最牛逼的中学,这个早陪班项目自然也受到很多孩子家长的关注。

人大附中早培班

人大附中超常儿童早期培养实验项目简称人大附中早培班,是指本应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被人大附中提前招进中学,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的实验。

本项目旨在熔铸中外精华、坚持综合创新,对超常儿童早期发现与培养的方法、机制及模式进行科学探索与研究。

学生可先用4年左右时间完成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以及早培班特设课程,在保证培养质量的情况下,其间允许学生跳级或降级、转入或转出。

符合国家政策且具有北京市高中升学资格的早培班学生可直升人大附中高中。按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期满须参加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小编特整理现场活动具体情况,供后续参加活动的家长参考了解。(现3年级、4年级学生家长更要仔细阅读,等到来年报名参加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考查形式


形式:BS,涂答题卡,A3竖式试卷

二、活动内容


相比往年,2019年参加人大附中早培班初选活动人数较多,据不完全统计约2.2万人左右。注:实际情况学校未对外公布。

第一批学生从7:50开始进场参加活动。一共有5个场次,从7:50持续到到16:00。共有4个考点,包括早培教学楼(北园1楼)、主教学楼(高中楼)、逸夫楼和初中楼。每场活动40分钟,提前半小时入场。


根据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学生分享:

2019年人大附早培初选考查内容包括语文、英语、空间思维、心理健康题等方面,试卷共3面,总计30道题,含7-8道神测题。

其中语文题目范围更广:

除了和往常一样考察古诗,如《江畔独步寻花》、《凉州词二首其一》、《送孟浩然之广陵》、《鹿柴》等,考察基础的文学常识以及古文翻译以外,还考查了关于曾国藩家风、庄子、老子和革命类的文章,家风为开放性的题目 ,其他都类似于文常的填空题。共5道题,包含1篇语文阅读,题目为金属玻璃。




本次活动主要考查孩子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题型设置跟往年基本一致,掌握好做试题时间十分关键。其他场的不用过于紧张,会的能保证对就好。

而且几场可能题目总数及类型一样,但应该不是一模一样的题,因此后续低年级家长知道题型,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即可。

从这次早培考试题目可以看出,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尤其是语文,加大了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范围和广度。鉴于之前教育部对中小学语文的改革,可以看出传统文化部分内容已经成为语文考查中的重中之重!


中小学语文改革


教育部通知:2019年春季新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而在之前,“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告别课堂成为历史。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具体变成什么样?带大家来看一下!


语文课本变天:一年级就有《论语》

使用新教材的语文有什么重大变化呢?

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

增加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成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为了适应新变化,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

2019全国各地中高考结束后,段子手还在吐槽中高考作文,学霸们却早已开始关注今年升学的最新动向,总结经验,适应变化,调整策略。大家意识到,语文才是真正的拉分王!

最拉分数的学科为什么会变成了语文?毕竟,这些年一直以来都是理科容易拉开分数。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很多家长发现,语文逐渐成了拉分厉害的科目。

杭州天长小学五年级家长说:

“......孩子进入高年级以后,阅读和不阅读对成绩的影响开始显现。现在的孩子几乎都在上数学培训班,因此校内的数学考试不相上下。反而是语文,从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能坚持有效阅读的孩子并不多,而阅读优势往往到高年级才逐渐显现,所以往往语文拉分厉害!”

往远了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会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最容易拉开档次。

别再打无准备的仗!

对于很多一直关注中高考动向的教育者来说,语文试卷这种“难”早该想到。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时,高考“语文难”就已成定势,可惜没有引起重视。

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新高考”,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表示:

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一共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21%以上。

中小学一共上了20门课,语文占1/5的课时还要多,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

2019语文高考已经难出新高度,今后究竟会有多难?

1.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2.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还透露:

“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也就是说,只看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所以必须做好平时的积累,古诗词、古文、名著等,都要在平时做一些学习和阅读。

中高考语文未来会难在哪里?

1.考卷文字的增加。如果你的孩子不经常阅读,考试时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吃亏。举例“全国卷Ⅱ”的语文考卷,现代文、文言文篇幅极多,题目或不多,但阅读起来很费时间。这样就考验了考生的阅读速度和抓重点的能力。

2.范围变得更广,不再局限于课本,对于名著的考核标准已经逐渐提高。例如,相对简单的是这样的:

该题考核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中的人物与情节识记。而在未来,名著阅读的试题会考到更多细节,以免学生只是在得过且过地背诵。

或者是对比分析人物,让孩子谈谈对主人翁的个性化感悟;

或者是结合给出的具体片段内容,鉴赏评价人物或者作品语言特色;

或者是对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种写作风格等等。

从最开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现在的阅读理解,无一不在提醒家长和老师,务必提高对孩子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

3.不积累古诗文文言文,吃大亏。古诗文在语文试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再加上名著阅读的分数有50分,堪比一篇作文,占语文总分数的30%。

换句话说,不重视古诗积累、文言文阅读,将失去这几十分。

“大语文”将成未来教育趋势

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是:

语文和语文阅读在中、高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语文考试越来越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内外的结合将是必经之路;

各地已在相继增加语文中考总分,且高达30分:

2015年,湖南长沙等地中考语文增加30分;

2018年,山东济南等地中考语文将增加30分

......

从2019年9月开始,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

语文的重要程度已凸显。

注:图片来自财经网2018年5月讯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语文节目……所有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以后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确切地说是阅读水平。”

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次教改是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这次的新教改酝酿了整整4年,经过了10多轮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

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和中招办主任曾在中考前透露:

日后的中考理科题目中会增加阅读量,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来看一张中考科学试卷,阅读量一点不比语文试卷少……

可见,今后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阅读量少、语文水平欠佳,都会导致做题速度、理解水平受到很大影响,出现连题都没时间做完的情况。

未来,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核心基础,如果你依然说孩子没时间读书,等同于让孩子放弃所有学科。

语文为王时代,你的孩子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