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姜范圩看荷花
文|汪向军
蜷缩在空调房里,忍不住又看了一遍网友从孔城姜范圩拍摄回来的荷花,美,真美,红的像翔云火炬,白的像雪,粉红的像早上初升的太阳。照片上亭亭玉立的荷花,像情窦未开的姜范圩少女在眺望远方。此时已是下午3点多钟,我再也按奈不住看荷的心情。老婆说,这么大热天,你也不怕发痧。说归说,还是坚持着要去孔城的姜范圩。
姜范圩村在孔城镇最南部,东临孔城河,西靠“西小河”,南面是团结大圩,临近白兔湖。全村人口3936人,共计29个村民小组1102户。2016年特大暴雨,让孔城的姜范圩拱手成了水的俘虏,那些丰收在望的庄稼,农家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最终都沦陷在汪洋泽国之中。一时间,小小的姜范圩频繁出现在各大报纸媒体,甚至网络上,所有人都在把目光聚焦姜范圩的安危?那场洪水过后,我也去了趟姜范圩,回来写下《阳光照耀在姜范圩上》。如今,时隔近三年,再去姜范圩,这次不是去看洪水之中摇摇欲坠的老屋,而是去看荷,心中想想都有些激动。
下午的阳光依旧毒辣,随车速传递过来的风,都带着火。天,瓦蓝瓦蓝的,非常晴朗,像用水洗过一样透彻。网络上有段子说,这天能出来见面的都是生死之交,能出来约会的都是真爱。那么,我与姜范圩的荷是见面还是约会呢?很快就穿过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抵达孔镇,沿镇政府对面那条路直接行走,因为过去去铁山中学,现在改为铁山小学,也是在这个地方下车,然后走过去。其实在铁山我没有看见山。两边田畈里绿油油的,看不见人。偶尔车的喇叭声,惊飞田棵深处觅食的白鹭。村庄的树荫底下有赤着上身的老人在纳凉,孩子们在屋前屋后追打着,嬉闹着,浑身晒得漆黑。
到铁山小学继续向圩区行进。路有些窄,两边的树非常茂盛,那绿的颜色从最初的浅绿已成为深绿。说真的,我比较喜欢这盛夏的村庄,有父亲的气息,有烟火的味道。就在忐忑中,我发现了左手边那一大片荷花,半池红半池白,绿意铺展,真的很壮观。在圩埂上找了个地方把车子停好。下车后,也顾不了妻子,就抱着儿子迫不及待地奔荷池而去。阳光直射,有些眩晕。沿着田埂,漫步在莲池边,目不转睛地细细端详着这群“美女君子”,它们在盛夏里静静地上场,扬起一张张粉红色的笑脸,迎向我,仿佛知道我要来似的。微风一波一波的从碧透的荷叶上,轻手轻脚地由此岸渡过彼岸。洪水已成记忆影像,经过重创的姜范圩早就走出来,完成了它的灾后重建。“水乡鱼米村,生态姜范圩”,这是新的“村标”,概括得非常精准。
远看一望无际的荷田,碧绿的荷叶中,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吹荷动,花随风摆,花叶相依。妻子这个时候也不讲热死人了,掏出手机对着荷花、荷叶、花骨朵、莲蓬,不停的拍摄。她是想把这无限的唯美,和美好的时刻定格成永恒。荷花秀丽婀娜,清雅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古代的文人墨客或描绘它绰约可人的风姿,或吟咏它傲岸高洁的情操,但都韵味悠长。看着“荷花仙子”在水中傲放的美容,让人不禁感慨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佳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看荷能使人心灵清净,望着美丽圣洁的荷花,我久久舍不得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