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人去世需要守孝多长时间?时间又为什么这么长?

2019-11-12     美好一天的景色

百善孝为先,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在古代,忠孝被看作是衡量一个人人品的重要标准。人言到: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人品绝对不行。

  • 所以,交朋友之前,首先要看他是不是孝敬父母。
  • 他对自己的亲生父母恶言恶语,甚至拳脚相加,就算对你再恭恭敬敬,也不可能是真的。
  • 这样的人取悦你,或者是慑于你手里的权,或者是贪于你兜里的钱,或者是垂涎于你的颜值,总是,是心里另有所图。
  • 一旦你的身上没有了他所需要的东西,就会弃你如敝履。

  • 在古代父母去世后,要在灵堂停放7天,后下葬。下葬后其子须在父母的陵墓旁守孝3年,陪伴父母灵寝,以尽孝道。那是原因呢?

  • 其实孔子说过: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从这句话里就可以解释出我们守孝三年的原因,你是三年才从父母的怀中离开的,那父母离去,让你守孝三年,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古礼。
    • 依照古礼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因孝治天下,不管做官的人,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就是有罪,就不配为官(君主允许的例外,例如对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可以不还乡)。可见古人对父母的这种孝道!

    • 现代人们生活礼仪虽然一切从简为主,还有人说,之前的规矩太繁琐,现代礼仪更现加简约、直接,但是不要忘了也存在着表面化、程式化、快餐化、功利化等诸多弊端。
    • 而古代礼仪以德为核心,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在促使人去自省各个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是现代礼仪难以匹敌的,古代礼仪中的自省能提高自身修养,规范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其自我约束的内涵对现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 你认为哪种更好呢?欢迎在下方评论,说出你的想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tSYhW4BMH2_cNUgOK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