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带你看懂颐和园的前半生

2020-04-02   预制建筑网

来源:遗介(ID:Heritage-Podcast)


虽然咱们是小老百姓,

但有些事儿,咱还得。”


电影《老炮儿》剧照


电影《老炮儿》中,最后一幕约架的地点是定在颐和园后边的野湖(实际上野湖的拍摄地在北京的延庆的妫河上),电影上映后这样别样的江湖茬架的方式……



倒是给平时安静娴雅的颐和园套上一个狂野辣妹的外套。



“颐和园” = “清漪园” 吗 ?


颐和园远景

摄 / 遗介君


这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园林

它位于北京城西北郊

距离紫禁城大约十五公里


从前园里有座山叫万寿山

山前有片湖叫昆明湖

不过山上不住着什幺小和尚

湖里也没有什么神魔精怪


这是中国最后一座皇家园林

它叫颐和园


可许多年以前

它叫做清漪园


要说清漪园

不得不提到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aka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画像


在园林诞生之前的几百年间

这里只是一片湿地

万寿山那时叫瓮山

山前的小湖叫瓮山泊

后瓮山泊改称为西湖


瓮山西湖一带风景优美,花草繁茂,人们常常来此登山游湖,吟诗作赋,捕鱼射猎。


而现在我们在这座园林的山水草木之间,亭台楼阁之中,随处可以触摸到历史的痕迹,也正是乾隆皇帝让这里的山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纪录片《颐和园》古画中的颐和园


“清漪”

源自楚辞《诗·魏风·伐檀》

“河水清且涟猗。”

谓之曰水清澈而有波纹


公元1749 年,清乾隆十四年的农历十一月,瓮山西湖一带突然热闹起来,成千上万的民工汇聚在这里,他们铲起淤积在湖底的淤泥,再将挖出的泥土运到瓮山东麓。这个工程的负责人是内务府总管大臣三和,按照乾隆皇帝的旨意,瓮山脚下的西湖将被彻底清淤、疏浚和扩大。


当时,人们没有想到这次看似普通的水利施工却成为此后一项宏大工程的开端。



那乾隆为什么要修建清漪园呢?


1、整修水利


从元代开始,西郊玉泉山的泉水是北京城的主要水源,清朝大内宫廷的饮用水以及西苑太液池,紫禁城护城河的水都来自玉泉山。自康熙朝以后,北京西郊陆续修建了几座皇家园林,由于园林用水量大,水源上游被大量截流,京师水源不足,甚至影响到京城通往大运河的漕运用水,所以,在京西整修水利,开辟新的水源,已成当务之急。


说白了,就是现在的水资源短缺。


昆明湖水景

摄 / 遗介君


而早在一年前,乾隆就派人考察了京西一带的水文地理,发现西山一带有几十股泉水可供利用。专门修建的引水石槽像蛛网一样遍布山区,西山和玉泉山的泉水通过这些水槽汇集到西湖,原来在瓮山西南呈半月形的西湖,经过开挖疏浚,湖面已经拓展到瓮山东南,湖底加深,整个湖体扩大了两倍,气势也远远超过从前。


西堤遗址示意图

引自:岳升阳《昆明湖中的瓷山泊"西堤"遗址》


当年,为了防止西湖洪水泛滥淹没圆明园、畅春园等园林,曾经修建了一条堤坝,因为堤坝位于畅春园以西,所以名为西堤。


现在,西堤原有的土堤被换成石坝,同时,堤坝被加高加厚,堤上还新建了三座闸门,平时三闸关闭,拦蓄湖水,如果京师用水,打开南闸,水从北向南流入京城,如果园林用水,则提东闸入水东下,如遇大洪水则提北闸泄水入清河。


瓮山脚下的西湖实际上成为北京的第一个人工水库。后来,由于西湖的西部又修了一道堤坝,原来的西堤就被乾隆改名为东堤了,这也就是今天我们在颐和园看到的东堤。


三闸的位置

引自:纪录片《颐和园》


2、为皇太后的六十大寿祝寿


水利工程的顺利竣工,让忙碌了一个冬天的主管大臣三和和大小官员们都松了一口气。


“圣旨到———”


但出人意料的是,乾隆并没有宣布工程结束,而是命三和在万寿山南坡园静寺的遗址上修建大报恩延寿寺。为何要在此修建和水利并无关系的大报恩延寿寺呢?


乾隆在《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中表述了两个修建清漪园的理由:一是治水,二是为母祝寿。


人们恍然大悟,原来乾隆当时把瓮山更名为万寿山,就是为了庆祝母亲的六十大寿,而为笃信佛教的太后修建大报恩延寿寺,也似乎合乎情理了。


《延禧攻略》中的皇太后与《甄嬛传》中的熹妃


从空中俯瞰,昆明湖很像一个桃子的形状,它似乎印证了关于园林的另一个传说。因为清漪园是乾隆为母亲祝寿而修建的,所以昆明湖就是献给太后的一颗寿桃。无论这个传说是否属实,清漪园的确处处蕴含着对孝心的宣扬。清漪园乐寿堂里栽满了玉兰树,因为乾隆的母亲十分喜爱生长在南方的玉兰花,乾隆就命人从南方引进,种植在清漪园中。玉兰花盛开的时候香气袭人,被称为玉香海,成为清漪园中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北京城种植玉兰的历史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的。


颐和园中的玉兰花

摄 / 微博用户@hi郑红

百善孝为先,以孝治天下,清漪园中体现的孝心,不仅是乾隆作为儿子心意的表达,也是作为君王的一种政治姿态,以此将自己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彰显于世,而这种道德的宣扬,在大江南北的汉族民众中更容易深入人心。


乾隆十六年十一月十八日,大报恩延寿寺的供器和欢门幡安放完毕,而同时,举办太后圣寿庞庆典的准备工作也如期完成。乾隆十六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是乾隆的母亲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的六十寿辰。这一天,乾隆先在紫禁城太后居住的慈宁宫为母亲举办六十寿宴,之后,皇太后在乾隆的陪同下,从西直门出北京城,首次前往清漪园。


万寿庆典盛况

引自:纪录片《颐和园》


3、筑造自己心中的 “不老仙山”


“传旨,万寿山乐寿堂寝宫楼上或钟或表安一份……”


大报恩延寿寺工程于乾隆十五年全面展开,乾隆十六年正月,总管大臣三和将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殿内的里幡幔帐、供器陈设样给乾隆皇帝过目,乾隆谕令“照样准做”,连安钟表、做插屏这样的细节都由皇帝亲自过问,可见所有工程都在乾隆的一手操控之下。随着一道道圣旨,万寿山上,昆明湖中许多亭、堂、桥、榭等附属建筑也陆续开始修建,看起来,这次工程远不只修建一座寺庙那么简单。


此时,三和和官员们并不知道,乾隆皇帝心目中一个庞大的建筑计划其实才刚刚开始。


清漪园平面图

引自:《中国古典园林史》


乾隆十六年六月,万寿山昆明湖一带的湖山建筑被乾隆正式命名为清漪园。与此同时,朝廷专门建立了清漪园管理机构,并且颁发了印信。至此,一个庞大的园林建设计划终于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然而,这个修建计划却在朝野上下引起一片议论。


原来是乾隆在继位后,将雍正扩建的圆明园二十四景写了一篇《圆明园后记》,文中把圆明园誉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就在这篇文章中,乾隆诏告天下,由于修建圆明园,人力物力消耗巨大,比此往后将不再修建皇家园林,以示帝王勤俭爱民之心。但仅仅六年之后,大规模的清漪园建设又开始了。


颐和园内亭台湖水相映

摄 / 遗介君


“盍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临湖

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点缀?”


在清漪园工程进行了十一年之后,乾隆才在《万寿山清漪园记》中对自己的出尔反尔作了如上解释——因为水利建设修了昆明湖,恰好临湖又有万寿山,既然具有山水风景,怎么能没有亭台楼阁作为点缀呢?



乾隆自己也知道好像是在强说理,所以他后面写道:


“今之清漪园非言重建乎?非食言乎?

以临湖而易山名,以迁山而创园囿,虽云治水,谁其信之?”


今天的清漪园难道不是再次修建园林吗?难道不是食言吗?虽然说是因为兴修水利顺便而为,可是谁又会相信呢?这些话听起来倒像是自嘲了。



那么,乾隆究竟为什么要自食其言修建清漪园呢?


自幼接受汉文化教育的乾隆,有着浓厚的江南情结,对江南的风光景色似乎爱之甚深,和祖父康熙一样,他也曾六下江南,而他前三次下江南恰好是在清漪园修建期间。


昆明湖中的三座小岛,来自于神话中东海上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比喻园林如同人间仙境,也象征着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学。清漪园东堤之上有镇水的铜牛,代表风调雨顺。昆明湖西岸有耕织图,展示男耕女织,两者遥遥相对,象征着中华几千年的农耕文化


东堤岸的镀金铜牛

引自:纪录片《颐和园》


万寿山东面的城关文昌阁,供奉着文昌帝。万寿山西面的城关宿云檐,供奉着武帝关羽,一东一西,一文一武,象征着文治武功,文武双全。


足以证明乾隆内心把清漪园当作心中的仙境净土,传言当时他下旨说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要建得雄伟华丽,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宽阔,好比天河。


清漪园万寿山前山之中央建筑群

引自:《中国古典园林史》


最终,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


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这便是乾隆给自己定下的惩罚:上午往中午返回,绝不在清漪园内过夜,因此他也从来没有见到清漪园的夕阳景色。


1764年,清漪园修建完毕,历时长达15年。


制图 / 丛阿仪


今天,清漪园也不再叫清漪园,它就是坐落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


遗介有话说


清漪园始建初期的盛况我们不得而知,一场浩劫使得清漪园面目全非,诸如有关古代文献细节模糊,也缺少场地设计方面的古代图纸。


乾隆皇帝倾尽智慧与热情修建的梦中仙山就如同一场梦一般化作了泡沫。


咳咳,言归正传,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清漪园的毁灭,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颐和园的重生呢?


我们下周见~


参考文献:

书籍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 著

《昆明湖中的瓷山泊"西堤"遗址》岳升阳 著

学术论文

清漪园布局及选景析要_张冬冬

同治光绪朝西苑与颐和园工程设计研究_张威

影像资料

纪录片《颐和园》


致谢与声明:

感谢微博用户 @hi郑红 提供的精美图片

本期文中原创照片,未经允许,请勿他用,如有发现,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本期原创:丛阿仪

策划监制:遗介君 鱼艳天

排版编辑:延陵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