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多少企业悔不当初!

2020-02-06   税信无忧

疫情之下,对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餐饮业、旅游业等实体企业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没有业务和现金流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支付大笔房租、银行贷款和员工工资。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不少地产商承诺给企业减免商铺租金,政府也出台了系列政策,比如缓缴社会保险、延期缴纳税款、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园等措施。

除了从外部出发协助企业渡过难关,企业自身有哪些可以做的自救措施呢?


一、从线下服务(产品)到线上服务(产品)的转移

2003年非典那年,因为疫情传染,大家都不敢出门,疫情接近尾声,马云嗅到一丝商机,这时淘宝和支付宝诞生了。

与此同时,京东开辟了电子商务领域,将店铺从线下搬到线上。

情景再现的今天,因为新型肺炎,大家闭门不出,从手机上便能买到新鲜的食材,造就了一批线上平台,如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的弯道超车。

在疫情面前,哪些商业模式会遭受较大的挑战呢?基本上多是线下企业,比如线下餐饮店、教育、旅游、洗浴实体服装店等。

哪些商业模式会有较大优势?多是线上服务类,比如电商、线上教育、外卖平台、线上药店等,将是利好趋势。

对此股加加建议:找到产品或服务从线下到线上的切入点,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摆脱空间和时间的制约。

之前股加加的一位咨询客户是做餐饮类的,在疫情开始前期对店铺产生不小的冲击,这位客户调整思路,将订单从线下走到线上,扩大受众面积,完美挽救损失。

调整和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扩展线上服务将是疫情当前的破冰秘诀。

二、线下办公到线上办公的转移

当年的SARS持续了差不多五六个月,如果保守估计这场疫情持续3—4个月,为了避免聚集产生的传染,必然会有大量人员待在家里办公。

线上办公有着自身独特优势,比如节省通勤时间,节省办公室租金费用,但沟通与协作、效率成为老板们最为担心的事。

趁着这个风口,不出意料将会有大批线上办公软件的盛行,以提高个人在家办公的工作效率、合作协作。

据说上世纪80年代,IBM公司就实现了远程办公,在家办公的模式逐渐被硅谷企业所实行。

随着个人的发展,未来有能力的员工都会变为独立的经济体,比如日益增长的自由职业者,线上办公将成为未来工作的趋势。

股加加建议企业,逐渐引入线上办公软件和协作平台,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摆脱办公受地理空间限制,提升抗风险能力,节省租金。

三、因为资金缺乏导致股权激励盛行!

前几天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刷屏:“疫情致西贝20000多员工待业”,西北创始人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西贝员工20000多人,一个月工资超过1.5亿元,两个月就得3个多亿,而西贝账上的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

较于实体餐饮店的现金流,以估值为重的互联网企业现金流更是步履维艰,不少微小企业称:“疫情之下,我和我的企业都熬不过了。”

除了企业业务来源这个渠道获得现金流,企业融资是另一个现金来源渠道。疫情当下,就连企业融资都大受冲击。

一个正常的融资交易从说服投资人投资到尽调、签下协议、打款都需要4—5个月,何况是目前疫情影响,即使现在开始谈融资,拿到融资款项几乎要等到下半年了,企业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了。

当年华为是如何解决企业资金链断流的困境?

1990年,华为发展初期无法申请到银行贷款,一度发不出工资,最后任正非想出了内部融资的形式。

员工以1元参股,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获得部分现金流,并解决企业工资开不出难题,最为关键的是稳住人心,上下齐心,帮企业渡过了难关。

到2000年美国IT经济泡沫时期,IT行业遭受较大影响,华为也进入一个寒冬时期。

此时任正非又想出一招让华为转危为安,就是实行“虚拟股股权激励”!

虚拟股就是授予的股份没有表决权、所有权,只有分红权,不能转让出售,离职时自动失效。

当员工在企业工作满一年就可以认购,员工根据个人绩效、职位、工龄等不同购买相应的份额,每年分得企业15%的税后利润。

这次的股权激让华为成功渡过难关。

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

华为推出了新一轮股权激励措施,涉及范围几乎包括所有华为工作一年时间以上的员工。

危机过后,华为再次安然无恙。

华为在困难时期实施的股权激励或许对此时正面临困境的中小企业有所启发,比如让优秀员工入股,让房东入股,让上下游供应链入股,减少支出,分担风险。

此时危机,只要利用得当,未尝不是一次弯道超车的转机?学会转弯也是人生的智慧,因为挫折往往是转折,危机同时是转机。

国难面前企业应该学会自救,把希望寄托在奇迹,道德绑架,不如好好的找找有什么好的办法,归结到底都是备用金的问题,如今社会发展,多少平台能帮助到大家,相信大家都能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