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玲高兴地展示学生们送给自己的小礼物。记者 张友豪 摄
支教的最后一天,梁美玲早早就起床整理东西出发,本想悄悄地走,没想到还是有很多孩子起了大早过来送她。她平时特别喜欢的一个小男孩一句话都没说,只是紧紧地拉着她的手,偶尔偷偷抹泪。
“说好了的不流泪。”梁美玲自己鼻子却一阵阵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赶紧松开了孩子的手躲进车里。
车子“嘀”地鸣了一下,缓缓驶出了校门。
来给梁美玲老师送行的学生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悲凄地立着。
校长说:“我们为老师唱一首歌吧!”
歌声响起:“我们都是山里来的雏鹰/第一次看到宽阔的操场/第一次看到高高的红墙/心中无比激荡/敬爱的老师/充满激情和慈祥 ……”
这歌声,低沉而悠扬,热情而悲伤。
梁美玲用自编的教程给学生们上音乐课。记者 张友豪 摄
2018年10月,为响应“粤桂扶贫协作”号召,梁美玲带着深圳市宝安区领导和学校校长的殷殷嘱托,踏上了前往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班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梁美玲支教的都安下坳镇深圳宝安红星小学,距离县城50公里,是由对口帮扶都安的深圳市宝安区政府全资援建,与下坳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相邻。学校有895名学生,大多是瑶族,其中586名都是从大山里搬迁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的贫困学生。
梁美玲住在学校里,周一到周五,她每天都要和老师们一起照顾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一开始怀揣着对支教生活的未知与憧憬踏上旅途,心中有不安也有忧虑。但是一到学校,就受到学校领导的热情接待,又是安排住宿,又是搬行李,让我感到很温馨,忐忑一扫而空。”梁美玲回忆起初来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梁美玲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2018年8月入职深圳市宝安区黄田小学,成为那里最年轻的教师。
梁美玲清楚地记得,她来到红星小学支教的第一节课是三年级的音乐课。当时,班上的学生,有的很调皮,有的很安静,有的也很听话。刚开始,虽然他们还不够大胆,只是小声哼哼地跟着唱,慢慢地他们放开了歌喉,终于大着胆子唱起来了,尽管有些跑调,但是经过她歌唱口型、词句发音的纠正,孩子们的状态越来越好。
梁美玲正在给学生上音乐课。记者 石钖 摄
“许多孩子都有一副纯天然的好嗓子,缺的是乐感。”梁美玲说,“这些山里面的孩子都是没有雕琢过的璞玉。”
下课了,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害羞腼腆到后来慢慢熟悉以后,每到课间他们就像追星一样,把梁美玲围住,有的问问题,有的拉着她玩。一些只有农村里的孩子才能玩到的游戏,让梁美玲这个在大都市里长大的秀丽姑娘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让她想起自己孩提时的时光。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与爽朗的笑声完全把梁美玲感动了,她看到的是一颗颗淳朴真诚的心。
贫困山区的学校,最缺的是音体美老师。梁美玲在与校长黄燕的交流中了解到,整个下坳镇只有两名专业音乐教师。她的到来,无疑弥补了镇上专业音乐教师匮乏的不足。因此,她除了承担三个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和组织开展音乐教研活动外,还多次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学校教学发展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促进学校发展的措施。在她的协助下,学校组织了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手工制作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定期进行成果展示。
在支教的日子里,梁美玲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努力创造条件,为建立“联谊”学校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2018年11 月,一个风清日丽的日子,黄田小学彭健校长率领黄田小学的语文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姚建武副校长、校办何志伟主任及3名学科优秀教师来到红星小学进行送教交流活动。此行,黄田小学除了给红星小学送来了一批音乐教学所需的乐器外,还送来了一批图书和急需的体育器材。一年来,通过联谊、交流等形式,加强了两校之间教师的沟通和学习,不但使两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更使两校的教师各有所获。
2018年12月,都安中小学艺术展演比赛如约而至。为了让红星小学这些贫困山区搬出来的孩子能在县城有一次集中亮相的机会,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人生第一次梦想,学校决定排练一首合唱和一个舞蹈参加比赛。
合唱队和舞蹈队队员都是从学校音乐、舞蹈兴趣组中挑选音准乐感好、肢体柔软的男女生来担任。其中合唱队中有一位叫袁丽江的小女孩是梁美玲教音乐兴趣组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发现她音准、节奏都很好,后来,她被梁美玲选为领唱。袁丽江说她感觉很温暖,仿佛自己的世界里亮起了一盏灯。
也是那时,梁美玲了解到袁丽江是个单亲的留守孩子,她在家需要帮助奶奶照顾三个年幼的弟妹,小小的年纪就承受着她本不该也不足以承受的生活压力。
距艺术展演比赛的时间越来越近,合唱队和舞蹈队排练进入倒计时,除了放晚学后的课余排练,很多情况下还得用上双休日的时间。
为了把合唱唱好,把舞蹈跳好,队员们在梁美玲的指导下,一句句反复纠正,一遍遍反复练习……一丝不苟地在沟通、调整中不断进步提高。
经过努力,孩子们的演唱和舞蹈水平日益精进。在2018年的全县中小学艺术展演比赛中,红星小学的合唱和舞蹈惊艳全场,两项比赛都获得二等奖,迎来了红星小学首次参赛的开门红。
送教上门和家访也是梁美玲支教一年中非常乐意做的一件事。
罗宝陈父母离异。在他9岁的时候,患上了疾病,两条腿失去站立行走能力,活动全靠轮椅。只上到四年级的他,就因为行动不便与学校无缘了。2015年,他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2018年,政府在下坳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分给他家一套新房,这才跟着父亲离开加文村的破房子搬了出来。今年秋季开学初,学校在开展控辍保学大排查中发现了他辍学在家,于是,学校做出一个决定:到家里给罗宝陈上课。在学校做出送教上门的决定之后,梁美玲毫不犹豫地接过了重担。一个多月来,梁美玲不管再忙再累,风雨无阻都坚持放晚学后去给他上课。就在前不久,梁美玲老师给他做了一个小测试,他已经学会了七声音阶和简单的儿歌。
在对罗宝陈送教上门的同时,更让梁美玲牵肠挂肚的是那些因家庭突然变故而面临失学的孩子。
在接受采访中,梁美玲把她家访时记的笔记让我们看,只见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的,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2019年10月11日,星期五,阴。上午没课,便决定和同事一道去家访。家访对象是一位蒙姓学生,他在同事班,已经两天没来学校了,听其他同学说,他母亲不久前去世了。同事急,我也急。他虽不在我班读,但孩子读书毕竟是大事。于是,跨上摩托车,我们一起上路了,直奔他家......
学生送给梁美玲的小卡片。记者 石钖 摄
在梁美玲结束支教前的一个星期,她每天都能收到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小卡片……
分别在即,梁美玲感慨地说:“从教在孩子王国当中的我,每一天都在练心。孩子练其本心,顺应自然;老师练其初心,善始善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愿做一只百灵鸟,永远为孩子们歌唱。”(作者:潘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