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子,血管里流的居然不一定是血?还可能是……5种吃法帮你改变

2023-09-26   四川名医

原标题:啥子,血管里流的居然不一定是血?还可能是……5种吃法帮你改变

昨日,一个名为#你的血管里流的不一定是血#的微博话题,直接冲上热搜第九位。

网友们纷纷开始抖机灵:

·这就是告诉你饮食不注意,你那就得“血管”叫“油管”了;

·你说得对,那我的血管里应该是鲜芋奶茶黑糖波波蛋糕;

·绝对是油,要不然怎么这么胖

#血管里流的不只是血#,不是啥子值得炫耀抖机灵的事情!甚至就连国家卫健委都专门点名了!今天小康妹儿就来给大家好好讲一下!

直播预告

人老了一定会得白内障、老花眼、青光眼?

“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院长”

9月27日晚上19:00,开讲啦!

嚯哟,血管里还流着其他东西?

当从你身体里抽出来的血,经过离心机分离后,如果发现上层血浆变得发白、浑浊时,看起来像油,就要当心了,这叫“乳糜血”,其实是大量脂肪微粒和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的乳糜颗粒。

导致乳糜血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暂时的。但是如果长期保持高油高脂的饮食,不锻炼的话,此时乳糜血就会长期伴随你。

通常我们抽血化验前都要空腹,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临时乳糜血,但是如果你空腹一段时间后抽血仍出现乳糜血,就是身体向你发出的信号,你的血脂已经出现异常,赶紧进行检查和治疗。

血脂都异常了

还有什么不能异常的

做个调查,有多少人拿到自己体检报告时,发现自己出现了血脂异常的情况?

血脂异常在我国成年人群的患病率高达40.4%,相当于全国将近一半的成年人都有!那么什么样的血脂才是正常的呢,赶紧拿出体检报告对照自查:

健康人群及心血管疾病低危人群总胆固醇的合适水平是<5.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理想水平是<2.6mmol/L,

甘油三酯合理水平是<1.7mmol/L。

不要觉得血脂异常是什么不重要的指标,它可是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息息相关。

血脂异常以及与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相互作用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句话概括就是:血脂异常,多种心血管疾病有极大概率“争先”找上门。

血脂异常不异常

这个器官比你还清楚

1

突然视力模糊

当出现视力模糊时,要警惕是否是血脂异常。

2

角膜周围有不透明白环

黑眼球边缘被一圈灰白色、宽约1毫米~2毫米的圆环或弧形半圆环所包围,时间久了,颜色会不断加深且越来越明显。

3

睑黄瘤

上睑内侧会出现浅黄色的扁平苔藓状的病变。

总的来说,如果视力出现模糊,角膜周围有不透明白环,或者出现睑黄瘤,都可能预示着血脂异常,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

血脂异常怎么办

没有什么是吃不能解决的

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对血脂异常、高脂血症人群的日常食养提出几条原则和建议。

1

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超重和肥胖人群应通过控制能量摄入以减重,每天可减少300~500kcal的能量摄入。

高脂血症人群,除部分不宜进行运动人群外,无论是否肥胖,建议每周5~7次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每次3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运动,包括快走、跑步、游泳、爬山和球类运动等,每天锻炼至少消耗200kcal。

2

调控脂肪,少油烹饪

以成年人每日能量摄入1800~2000kcal为例,相当于全天各种食物来源的脂肪摄入量(包括烹调油、动物性食品及坚果等食物中的油脂)在40~55g之间,每日烹调油应不超过25g。

应选择少油烹饪方式,减少食品过度加工,少用油炸、油煎等多油烹饪方法,多选择蒸、煮等方式。

3

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充足

每日膳食中包含25~40g膳食纤维(其中7~13g水溶性膳食纤维);动物蛋白摄入可适当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虾类、去皮禽肉、瘦肉等;奶类可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等。

4

少盐控糖,戒烟限酒

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g,少吃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高盐食品;

少吃甜食,添加糖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0%,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添加糖摄入应更低;

完全戒烟和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烟,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并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研究证明即使少量饮酒也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甘油三酯水平进一步升高,因此提倡限制饮酒。

5

因人而异,辨证施膳

根据高脂血症人群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等不同特点,辨别不同证型,综合考虑膳食搭配的原则,给予个性化食养方案,以达到精准施膳的目的。

除此之外,血脂异常的患者,还讲究因时、因地制宜,分季节调理、合理搭配食物,科学食养,适量食用食药物质等等。

编辑 | 醒醒

来源 | 综合生命时报、CCTV生活圈、微博热搜

监制 | 黄利琴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摄图网

*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