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热土又怎能遗落在梦里?——20世纪韩国十大诗人作品选译

2022-07-13   飞地APP

原标题:这方热土又怎能遗落在梦里?——20世纪韩国十大诗人作品选译

2007年,韩国诗人协会(时任会长吴世荣)投票选出20世纪十大诗人及代表作,包括金素月《金达莱花》、韩龙云《伊的沉默》、徐廷柱《冬天》、郑芝溶《玻璃窗》、白石《南新义州枊洞朴时逢方》、金洙英《草》、金春洙《致花的序诗》、李箱《乌瞰图》、尹东柱《另一个故乡》、朴木月《过客》。

——译者金冉

20世纪韩国十大诗人作品选

金冉 译

金素月(1902.8.6—1934.12.24)是韩国人民最爱戴的诗人之一,本名金廷湜,生于平安北道龟城。素月的诗继承了朝鲜古典诗歌和民谣的韵律形式,写出了许多反映民众生活和情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金素月(1902.8.6—1934.12.24)是韩国人民最爱戴的诗人之一,本名金廷湜,生于平安北道龟城。素月的诗继承了朝鲜古典诗歌和民谣的韵律形式,写出了许多反映民众生活和情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金达莱花

假如是厌倦了我

行将离去

我要默默为你送行

宁边的药山上

采一怀金达莱花

遍洒你离去的小径

离去的一步一履下

那满径的花瓣

请你轻轻踩踏着离去

假如是厌倦了我

行将离去

至死我也不会落泪

鸳鸯枕

肝肠寸断

不如死一回么?

窗前的月辉

斑斑驳驳

泪水是蜷睡的

臂枕

失眠的山鸡

夜里来啼春

鸳鸯枕

去了哪里?

曾经共眠过的鸳鸯枕边

也有过海誓山盟

在春日山丘的山麓上

啁鸣的布谷鸟

也尽情啼哭

爱人啊 爱人啊

鸳鸯枕

去了哪里?

窗前的月辉

斑斑驳驳

韩龙云(1879—1944)本名韩裕天,字贞玉,著名诗人、独立运动家、佛教人士,法名龙云,法号万海。

韩龙云(1879—1944)本名韩裕天,字贞玉,著名诗人、独立运动家、佛教人士,法名龙云,法号万海。

伊的沉默

伊走了 啊啊—— 深爱的你竟离我而去

摇曳着翠绿的山色 踏上通往枫叶林的幽深小路 伊竟忍心离我而去了

昔日坚实璀璨如黄金花瓣的海誓山盟 已化作冰冷的尘埃 随着叹息的微风飞散了

刻骨铭心的初吻记忆 拨旋了我命运的指针 又悄然退去

你芬芳的絮语使我失聪 你如花的素颜让我失明

爱也是人之常情 相遇时我也并非没有担心和提防你的离去 可离别竟让我如此意外 令我这颗受惊的心 在悲伤中碎裂

可是我明白 把离别徒然化作泪的源泉 是自己令爱情破碎 所以我才把喷涌的悲伤 转而倾入新希望的顶端

一如我们在相聚时担忧离别 离别时也坚信重逢

啊啊——伊虽已远去 我却从未把你送走

无力承载旋律的情歌 萦绕着伊的沉默

遗 忘

人人都说惦记你

我却想忘记你

越要忘记越会想起你

曾经想过也许能忘记

想忘记时偏偏想起你

想起你就无法忘记

尝试不忘记也不想起

不理会忘记或是想起

可是连这也做不到

连绵不断的思绪里就只有你 这可如何是好

假如一定要忘记

虽然并非不能忘记

即使只有昏睡和死亡

也放不下你啊。

啊,想要忘记本身

比无法忘记的思绪更痛苦

徐廷柱(1915.5.18—2000.12.24)号未堂。生于达城(今大邱)。徐廷柱受到波德莱尔和叶芝等人的影响,早期作品带有魔幻、原始的风格。后期逐渐转向传统和东洋思想,并醉心于从新罗精神和佛教精神里寻找价值观念。

徐廷柱(1915.5.18—2000.12.24)号未堂。生于达城(今大邱)。徐廷柱受到波德莱尔和叶芝等人的影响,早期作品带有魔幻、原始的风格。后期逐渐转向传统和东洋思想,并醉心于从新罗精神和佛教精神里寻找价值观念。

冬 天

把我心中你的美丽眼眉

用深夜里的梦洗净

移入到天空

遨游在冬天里的凶恶鸟

也像恍然一般,装模作样躲开了

归蜀途

热泪沾襟

你吹着笛子远去的漫漫长途

悠悠西域三万里 踯躅漫天作花雨

你裹紧素服的衣襟远行

悠悠巴蜀三万里 一去不复还

未能绩上麻鞋奉送,悲情愁怀的

那精编细绩的六股麻鞋

怎就没用那银妆刀的青刃

割下这无用的发丝相送啊

灯笼里的烛光,疲倦的夜空

九曲回肠的银河水打湿了鸟颈

因为哽咽在喉的曲调合上双眼

沉醉于啼血的杜鹃 归蜀途在啼哭

独步天涯的人啊

郑芝溶(1903—1953?),生于忠清北道沃川。著名现代派诗人,其早期作品注重感觉性意象,写下许多此类的现代主义诗歌,后期转向古典抒情诗。

郑芝溶(1903—1953?),生于忠清北道沃川。著名现代派诗人,其早期作品注重感觉性意象,写下许多此类的现代主义诗歌,后期转向古典抒情诗。

玻璃窗

玻璃上隐约闪现着冰冷和悲伤

无力地伫立窗前吹拂哈气

路扑扇着冻僵的翅膀

擦掉又看 抹去再看

漆黑的夜蜂拥而出又蜂拥而入来回碰撞

湿漉漉的星星,闪烁,宝石一般镶嵌

深夜独自擦拭玻璃

是因为孤独和恍惚的心事

在凄美的肺血管里撕碎

啊啊,你像山鸟一样飞逝了!

乡 愁

朝着东方一望无垠的原野尽头

涓涓溪水蜿蜒在古老故事的脉络里,

斑斑驳驳的大公牛

在落日的金辉里慵懒哞叫的地方,

——这方热土又怎能遗落在梦里?

小泥炉的灰烬渐渐冷却

夜风呼啸在空寂的旷野里如跃马疾驰

睡意渐浓的年迈父亲

正垫起稻草枕的地方,

——这方热土又怎忍心梦中遗落?

我那在泥土里长大的心灵

因为眷恋蔚蓝的天色

去寻找胡乱射出的箭镞

被草丛的露水浸透的地方

——这方热土怎忍心梦中遗落?

如同传说之海上翩然起舞的夜的波涛

乌黑鬓发飘逸的小妹

和我那平凡而朴实的

一年四季赤脚的妻子

背负着酷热骄阳捡拾稻穗的地方

——这方热土怎忍心梦中遗落?

夜空里点缀稀疏的冷星

挪脚迈向未知的沙堡,

霜落乌啼掠过破旧的屋顶,

围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低声细语的地方,

——这方热土怎忍心梦中遗落?

白石(1912—1996),原名白夔行,生于平安北道定州,日本留学归来后在朝鲜日报社工作。1935年在《朝鲜日报》发表诗歌《定州城》,登上文坛。创作中喜用平安道方言的同时,把韩国的现代主义诗歌推向了新的高度。1945年解放后定居于北朝鲜。

白石(1912—1996),原名白夔行,生于平安北道定州,日本留学归来后在朝鲜日报社工作。1935年在《朝鲜日报》发表诗歌《定州城》,登上文坛。创作中喜用平安道方言的同时,把韩国的现代主义诗歌推向了新的高度。1945年解放后定居于北朝鲜。

南新义州枊洞朴时逢方

不知何时,妻子不在身边了,连

跟妻子一起住过的房子也消失了

远离了体贴的父母和弟妹们

彷徨在某个冷风呼啸的街头

天色也暗了下来

风吹得更凶猛了,寒气愈发逼人

我在一户木匠家找到了房东

住进一个铺着破旧芦苇席的房间

就这样,在这间潮乎乎又冷又闷的房间

不分白天和晚上,我独一个人似乎思考了太多

如果送来小瓦盆稻秆火堆的话

就用它炙着手,还在灰烬上面漫无目的地写字

躺在草席上不出门

十指交插垫在头下,翻来覆去

像牛一样不停地反刍着我的悲伤和我的蠢笨

胸口压着巨石的时候

眼里盈着热泪的时候

独自羞愧得满脸赤红的时候

悲伤和蠢笨窒息得我感觉只要死去了

可是很快我又抬起头

要么望着灰白的门窗,要么瞪着高高的天花板

此时我才明白,用我的意志和力量引导自己有多么困难

有些更大、更高的东西,在任意地驱动我

如此煎熬中度过了几天时光

在我凌乱的胸膛里,悲伤和哀叹,该沉淀的都逐渐郁积下来

就只剩下孤独的时候

偶尔有傍晚时分的米糁子雪沙沙地敲响门窗

这样的夜晚,我便凑近火炉,跪在地上

思想着一棵孑然孤立在远山一块山岩旁边

干枯的树叶在夜幕中冒着白雪

在雪中发出沙沙声响的

那棵罕见的坚韧挺拔的

名叫臭李的树

我和娜塔莎和白驴

因为贫穷的我

爱上了美丽的娜塔莎

今夜大雪纷飞

爱上了娜塔莎

大雪纷飞

我独自坐着孤零零喝烧酒

一边喝着烧酒一边想

娜塔莎和我

在积雪皑皑的夜晚骑着一头白驴

走向山沟,走入深山老林,住进窝棚吧

大雪纷飞

我思念着娜塔莎

娜塔莎不会不来的

不知何时她已经悄悄走入我的心里在倾诉

到山沟里去,不是败给世上

是世上一类东西太过肮脏所以扔掉

大雪纷飞

美丽的娜塔莎爱上了我

哪里来的白驴子也觉得今夜独好,嘶呜咴儿咴儿

金洙英(1921—1968),著名现代主义诗人,1945年开始文学创作活动,曾跟金璟麟、朴寅焕等五人共同出版现代主义诗集《新都市和市民的合唱》倍受诗坛瞩目。早期诗作强烈批判现代文明和城市的颓废生活,韩国四一九革命后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创作了批判现实和抵抗专制主义的现实主义作品,因而也被称为“参与诗”的代表诗人。

金洙英(1921—1968),著名现代主义诗人,1945年开始文学创作活动,曾跟金璟麟、朴寅焕等五人共同出版现代主义诗集《新都市和市民的合唱》倍受诗坛瞩目。早期诗作强烈批判现代文明和城市的颓废生活,韩国四一九革命后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创作了批判现实和抵抗专制主义的现实主义作品,因而也被称为“参与诗”的代表诗人。

草,倒伏了

在夹裹着雨意的东风中飘摇

倒伏的草

终于哭了

因天空的阴沉而恸哭着

又一次伏倒了

草倒伏了

比风倒得更快

比风哭得更早

却比风站立得更快

天阴了,草倒伏了

到了脚腕

到了脚底 深深地伏倒了

随着风倒下

却比风先站起来

随着风哭泣

却比风先露出笑容

天色阴霾 连草根也倒伏了

爸爸的像片

不用看爸爸的像片

悲惨早已涌来

辞世的爸爸在像片里

架着眼镜

像我无法坦然面对的现实一样

他的眼窝深陷

即便如此 那也不是

辞世那天绿色的眼睛

一如我的饥渴饿,他站着望我

我避开所有人

还有我的妻子

偷偷打量父亲的脸

他那并非咏叹的个子

和我并非诅咒的脸上

哦哦,为什么我会随着他的脸

如此忐忑不安

假如习惯了这种焦虑

习惯面对他的脸

在我荒谬的人生里

他的像片不能不是一种荒谬

他的照片在这清爽豁然的清晨

是不能化作我的另一臂膀的悲惨

像冰冻在大路上的玻璃窗

像钟表的十二点

不会再次目视的阅历之史……

我有一个习惯

避开所有人偷看他的脸

金春洙(1922—2004),“纯粹诗派”代表诗人,其主张的“无意义诗”是对传统诗歌的正面挑战。诗人经历过日帝殖民压迫和战争的折磨,视意识形态为虚构与暴力的代名词,在他的诗里彻底排队了历史和现实,成为与“参与诗”对立的纯粹诗的代表。诗人还在在作品中添加韩国传统说唱艺术场打令和辞说调的因素,尝试了打破传统诗的韵律和含义结构。

金春洙(1922—2004),“纯粹诗派”代表诗人,其主张的“无意义诗”是对传统诗歌的正面挑战。诗人经历过日帝殖民压迫和战争的折磨,视意识形态为虚构与暴力的代名词,在他的诗里彻底排队了历史和现实,成为与“参与诗”对立的纯粹诗的代表。诗人还在在作品中添加韩国传统说唱艺术场打令和辞说调的因素,尝试了打破传统诗的韵律和含义结构。

致花的序诗

我刚刚是一只危险的野兽。

只要我的手一触碰

你就化作未知的幽深黑暗。

在摇动的存在的枝头上

你连名字都没有就绽放和凋零。

浸润了眼眶的无名黑暗里

点亮一盏回忆之火

我哭了一整夜

我的哭声渐渐变成夜晚的旋风

摇晃了塔

一直到渗入石头化为黄金。

……我那遮住面容的新娘啊。

在我呼唤她的名字之前

她只是

只是一个身姿而已。

当我呼唤她的名字时,

她向我走来

成了花。

就像我呼唤她的名字一样

谁来呼唤我那

跟我的颜色和香气般配的名字吧

我也想走到她那里

成为她的花

我们都想

成为什么。

你成为我的 我成为你的

一个难忘的眼神。

李箱(1910—1937)本名金海卿,生于首尔,韩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小说家。李箱的文学世界集中关注了自我和内心,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探索潜意识世界,经常出现感觉的错乱、探索客观的偶然性等非常因素,被誉为韩国文学史上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特别是受达达主义影响而创作的《乌瞰图》于1934年在《朝鲜日报》连载时,因其晦涩难懂而引发读者抗议被迫中断。

李箱(1910—1937)本名金海卿,生于首尔,韩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小说家。李箱的文学世界集中关注了自我和内心,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探索潜意识世界,经常出现感觉的错乱、探索客观的偶然性等非常因素,被誉为韩国文学史上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特别是受达达主义影响而创作的《乌瞰图》于1934年在《朝鲜日报》连载时,因其晦涩难懂而引发读者抗议被迫中断。

乌瞰图 诗第一号

十三个孩子在道路上疾走

(路最好是死胡同)

第一个孩子说他害怕

第二个孩子也说害怕

第三个孩子也说害怕

第四个孩子也说害怕

第五个孩子也说害怕

第六个孩子也说害怕

第七个孩子也说害怕

第八个孩子也说害怕

第九个孩子也说害怕

第十个孩子也说害怕

第十一个孩子也说害怕

第十二个孩子也说害怕

第十三个孩子也说害怕

十三个孩子由可怕的孩子和害怕的孩子组成

(没有别的事反而更好)

其中一个孩子是可怕的孩子也好

其中两个孩子是可怕的孩子也好

其中两个孩子是害怕的孩子也好

其中一个孩子是害怕的孩子也好

(路最好是贯通的小胡同)

十三个孩子不在道路上疾走也好

( 下略 )

镜 子

镜子里没有声音

不会再有如此寂静的世界了

我在镜子里也长了耳朵

有两只尴尬的耳朵听不懂我的话

镜子里的我是左撇子

不懂握住我伸出的手——不懂握手的左撇子

因为镜子我无法触摸镜中的我

即便没有镜子我怎么可能触摸镜中的我呢

我现在没有镜子 镜子里却总有镜子里的我

虽然不甚了解 我要埋头于这孤独的工作

虽然镜中的我和真我正相反

却又极其相像

我为无法担忧和诊断镜中的我而难过

尹东柱(1917—1945)生于中国延边龙井的明东村,小名海焕。尹东柱是一位承载着巨大的精神痛苦的诗人。他的痛苦来自于一个朝鲜知识人亡国亡族的经历和无比的悲愤,但是他没有大声的呼喊,而是以敏感纤细抒情和透明的诗心吟咏了内心的痛苦。其诗歌特点是把审视宁静的内心世界,跟纯洁的精神和严酷的生活结合起来。他的诗用纤细、自我告白式的语调描写了纯洁的苦恼,可以说他的诗歌世界构筑在“惭愧的美学”之上。

尹东柱(1917—1945)生于中国延边龙井的明东村,小名海焕。尹东柱是一位承载着巨大的精神痛苦的诗人。他的痛苦来自于一个朝鲜知识人亡国亡族的经历和无比的悲愤,但是他没有大声的呼喊,而是以敏感纤细抒情和透明的诗心吟咏了内心的痛苦。其诗歌特点是把审视宁静的内心世界,跟纯洁的精神和严酷的生活结合起来。他的诗用纤细、自我告白式的语调描写了纯洁的苦恼,可以说他的诗歌世界构筑在“惭愧的美学”之上。

另一个故乡

回到故乡的那晚

我的白骨尾随过来同室而眠。

黑暗的房间通向宇宙

似乎有风自天空呜咽而来。

望着在黑暗里

优美风化中的白骨

眼里盈满泪水,是我在哭泣

还是白骨在哭泣

还是美丽的魂魄在哭泣

志操高尚的狗

对着黑暗彻夜吠叫。

对着黑暗吠叫的狗

应该是在驱赶我吧。

走吧,走吧

像被驱逐的人一样走吧。

瞒着白骨,去往另一个美丽的故乡吧。

数星星的夜晚

季节交替的夜空

盈满了秋意

我好像能够无忧无虑地

数清这秋夜的全部星星。

刻入肺腑的那一颗两颗星星

如今数也数不清了

因为晨曦即将走近

因为我的青春尚未燃尽

一颗星是回忆

一颗星是爱恋

一颗星是孤寂

一颗星是憧憬

一颗星是诗歌

一颗星是妈妈,妈妈

妈妈,我给每一颗星星都起了美丽的名字,小学时曾经同桌的孩子的名字,和佩、镜、玉这些异国少女们的名字,和已经成了母亲的女孩们的名字,和贫苦邻居们的名字,和鸽子、小狗、兔子、骡子、狍子,还有“弗朗西斯·雅姆”、“赖内·马利亚·里尔克”这些诗人的名字。

他们都在遥不可及的地方

恍如隐约的星星那样遥远

妈妈,

还有您也在遥远的北间岛

我思念所有的一切

在这遍洒星光的山坡上

写下我的名字

再用泥土埋掉

那些彻夜鸣叫的昆虫

在为羞愧的名字而悲伤

假如严寒过去 春天也走近我的星星

如同坟头上绿草茵茵

埋下我名字的山坡上

青草也会骄傲地一派茂密吧

朴木月(1916—1978)本名泳锺,青鹿派诗人之一,早期主要创作东方写意式的抒情短诗,语言洗炼,拒绝铺陈,用田园牧歌式的短诗描写自然的东方式的理想乡,歌咏人类根本性的哀愁。他的诗非常讲究韵律和映像。映像不是事物在眼里的倒影,而是事物在人的脑海里形成的“心象”。他的诗避免诗人的情感或情绪的直接表露,力图纯粹自然地勾画事物的映像。

朴木月(1916—1978)本名泳锺,青鹿派诗人之一,早期主要创作东方写意式的抒情短诗,语言洗炼,拒绝铺陈,用田园牧歌式的短诗描写自然的东方式的理想乡,歌咏人类根本性的哀愁。他的诗非常讲究韵律和映像。映像不是事物在眼里的倒影,而是事物在人的脑海里形成的“心象”。他的诗避免诗人的情感或情绪的直接表露,力图纯粹自然地勾画事物的映像。

过 客

过了津渡

走入麦田阡陌

翩翩过客

仿佛月隐于云

孑然小路

三百里南道

每座酒香袅袅的村庄上空

缭绕的火烧云

翩翩过客

仿佛月隐于云

四月之歌

要在玉兰花荫下

读维特的来信

要在云朵盛开的山坡上

吹响笛子

啊 来到遥远的地方

在无名的港口

乘船远航

新四月

点亮生命之灯

绚丽的梦之季节啊

彩虹的季节啊 泪水盈盈

要在玉兰花荫下

写封长长的信

在三叶草盛开的山坡上

吹响口哨

啊 来到遥远的地方

要在深山里的树下

仰望星星

新四月

点亮生命之灯

绚丽的梦之季节啊

彩虹的季节啊 泪水盈盈

| 译者简介:金冉,翻译家、文学博士。曾任中国《延吉晚报》记者,韩国《中文周报》主编,韩国水原科学大学观光中国语系专任讲师,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韩国语系副教授。译作《冠村随笔》获第11届韩国文学翻译奖(韩国文学翻译院,2013)。译作还有《黑暗之魂——韩国分断小说选》(上海译文出版社)、李清俊长篇小说《你们的天国》(上海译文出版社)、《模糊的旧爱之影——金光圭诗选》(群众出版社)、《韩国现代小说选——通过小说阅读韩国》(人民文学出版社)、高银诗集《喜马拉雅诗篇》(湖南文艺出版社)、《韩国现当代文学经典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李沧东小说集《烧纸》(武汉大学出版社)。另有《韩汉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教社)等。

题图来自网络

策划:杜绿绿 | 排版:阿飞

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注明个人信息

李沧东《烧纸》

李沧东丨为了超级明星

超现实的、宽慰人心的丨KangHee Kim的摄影,把平凡变得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