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扇与二胡中的京剧小曲洋洋盈耳、手工烘焙室放着色彩鲜艳的桌椅碗碟、多功能活动室满墙的盆栽苍翠欲滴、理疗室的远红外线治疗仪在启动后泛出柔和的光……这便是玉泉区建华北街社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美景。
作为养老服务中心常客的严大爷说道:“我家离这里不远,路上来回很方便的,一个星期来这里好几次,有时候是来看书、喝茶、下棋,还有时候是做艾灸、足浴和按摩,这里热闹又舒适,我交了很多朋友,环境好、设备好、工作人员态度也好,就像我的第二个家一样。”
据了解,建华北街社区居家和社区服务中心秉着主题活动鲜明化、日常服务常态化、上门服务个性化的原则,依托自身平台,根据特困人员、低保人员、失能、空巢等老人的不同情况,为他们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助急、助乐和康复护理“7+1+N”的多元化服务。平台自运营以来共为辖区老年人发放了237张爱心服务卡,与241位有服务需求的老人签定了服务协议。其居家上门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共计39人次;康复理疗服务1498人次,助乐服务1689人次;日间照料服务37人次;助急服务457人次;定期举办主题活动14场,受益人数689人次。
受益于服务中心艾灸治疗的张大娘也表示:“谁没有老的时候呀?老人都希望自己困难的时候有人来帮一把,陪着说说话、散散步,哪怕让我们有地方打发时间也是好的。日常护理、读书看报、听他们唱剧唱曲儿,有聊天的人,还能吃饭,这里为我做了很多事,心里特别感动。”
一把二胡一支笛,一曲《黄河》一份情。无独有偶,在观音庙社区的玉泉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中,一帮“老小孩儿”们手捧乐器、乐谱享受着社区带来的新福利,吹拉弹唱,喜气洋洋。
据悉,玉泉区一直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作为基层养老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不断加强完善集聚资源、集聚服务、集聚民心的服务综合体建设,探索“居家+社区养老”实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促成市、区、社区三级联动,破解基层养老难题。
如今,老年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问题也成为社会焦点之一,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推进社会和谐公平的一大助力,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养老产业是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的必要举措。(泉媒体记者:崔峻峰 实习记者:石金南)
编辑:高薇晰 王琛琛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