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车对孩子的吸引力有多大,当父母的都懂。
当一整排摇摇车出现在前方时,惶恐的爸妈只能用衣服蒙住宝宝的眼睛,才敢过去……
不带孩子去坐摇摇车,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娃一旦坐上去,就再也不想下来了
为什么摇摇车对孩子有如此大的魔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为什幺小孩都爱摇摇车?
不得不说,摇摇车的发明者还是非常机智的,把最吸引小朋友的三大元素汇集在一起。
摇晃带来快乐
一项 2013 年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日本研究发现:
包括人类婴儿在内的大部分哺乳动物婴儿,在被母亲抱着走动或轻轻摇动时,都会触发一种自然的镇静反应。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婴儿的心率会因此降低,情绪也能得到舒缓。
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指出:这种镇静反应与我们的进化过程有关。
在危机四伏的过去,每当遇到危险时,被母亲带在身上移动会更有利于婴儿的生存。
所以摇晃、颠簸会让孩子情绪得到很好舒缓。
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人类婴儿已经足够安全了,但这种对摇晃的偏爱还是被留在了我们的基因里。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摇摇车出现前,全世界的孩子也在玩着相似的摇晃游戏,比如:
在爸爸背上骑大马、玩传统的木质摇摇马;在公园荡秋千,玩跷跷板、旋转圆盘等。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小猪佩奇》动画
这些游戏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快乐,还蕴藏着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仅能够舒缓孩子情绪,还能刺激孩子前庭觉系统的发育,提高他们的平衡能力,为孩子语言、认知、社交、思维等大脑功能的发育打下基础。
此外摇晃游戏还能促进孩子大动作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这两者是儿童早期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高强度的声光刺激
既然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种摇晃游戏,为什么摇摇车能立马吸引孩子注意呢?
这就和摇摇车的第二个特点:高强度的声光刺激有关。
每次经过摇摇车,那些令人久久无法忘怀的洗脑神曲就会响起;
再加上不断闪烁的炫目灯光,瞬间吸引人的注意力。我们成年人都难以逃避,更别说是 2、3 岁的孩子了。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粉丝
满足孩子渴望自主的愿望
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发现:幼儿一般在 18 到 24 个月之间发展出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不再像以前那么温顺,总喜欢把“我要”、“我不要”这样的词挂在嘴边。
同时,他们开始坚持并享受自己做事,不愿意大人帮忙。
而玩摇摇车恰好满足了孩子的这一愿望。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摇摇车的玩法非常简单,非常适合宝宝独立操作。
我们可以回想下:宝宝坐摇摇车时候,总要坚持自己投币。
自己启动摇摇车后,开始模仿大人开车的样子:操纵起方向盘、摁摁这个、摁摁那个,非常有成就感,仿佛“人生已达到巅峰”。
摇摇车这个狭小的空间,带给孩子内心足够的掌控感,实现了宝宝对独立的追求。
虽然摇摇车有如此大的魔力,也给孩子带来了很多快乐,但玩摇摇车确实存在一些隐患,处理好了,就可以放心让宝宝玩起来。
解决好这些问题
让宝宝快乐玩起来
选择声音小、闪光度低的摇摇车
一些摇摇车灯光闪动频繁,音乐分贝较高,对孩子视觉和听觉不友好。我们可以筛选一下 “声音低沉”、“闪光度低”的摇摇车,带孩子去玩。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注意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卫生问题
摇摇车的摇晃功能是电动机械式,不受人为控制,孩子在乘坐过程中还是具有一定危险性, 爸爸妈妈应对此格外关注,乘坐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此外部分摇摇车还存在电路安全隐患,卫生也得不到保障。
在玩之前,我们可以用自备消毒湿纸巾擦拭下摇摇车摁键、座位,并检查下摇摇车的摁键是否完整,外露电线是否安全,再让宝宝投币进行玩耍。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别让孩子玩得停不下来
让爸爸妈妈比较棘手就是孩子玩了一圈还不够,要继续玩,玩的停不下来。
在这里给爸爸妈妈支招:
首先我们可以玩之前和孩子约定好玩的时长,做好心理预设。
当遇到孩子吵着要继续玩的时候。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可以 采用转移注意力法。
因为低龄宝宝,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无法在同一时间处理两件事。
所以这时候,我们可以提供些其他好玩的事物去吸引孩子注意力,通常能够顺利结束。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大一点的孩子,我们的提前约定会比较重要,而且告诉孩子遵守约定,明天就还可以继续来玩。
如果不遵守,后续会减少玩的次数;并在事后履行约定好的规则,这样就可以让宝宝对玩摇摇车有很好的控制,也能增加孩子自控力。
当然除了摇摇车,父母的陪伴更是孩子快乐的源泉。
参考文献
[1]https://www.educatall.com/page/1291/The-benefits-associated-with-rocking-children.html
本文专家
陈艳
合作专家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
中科院儿童心理学博士在读
王玫瑶
审核专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十余年儿童及家庭教育经验
策划制作
策划:刘鑫
监制:阿童木
排版:月饼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