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的书法,以“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能间断一日耳。”的文献记载来说,王铎自十三岁习《圣教序》至六十一岁仙逝。其间颠沛流离的困苦,更朝换代的苦痛,都没有阻止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王铎能时刻保持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对待书法艺术,遍临魏晋唐宋诸家,临习之作甚众。
在转益多师中,王铎最崇拜还是米芾之书。王铎对米芾书法所特有的欹侧字形和跳宕笔法有着独到的领悟,将米书特点进行了尽情地发挥和别出心裁地演绎。对米芾的临摹,也是在吸收符合自己的艺术审美要求之上,融合自己的修养,把他演绎出来。
王铎《琅华馆帖之法书染翰目等》册
赏析
王铎《琅华馆帖-法书染翰目等》 纸本 行书 十四开 每开27.2×30.8cm 辛巳(1641年) 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王铎《琅华馆帖》册为杨嗣修子挺生(循如)书《法书染翰目等》《画图品目》,并临米芾数帖。辛巳(1641年)二月书。此卷笔法精妙,气势磅礴,章法浑然天成,堪为佳作。
王铎对米芾的书风进行了重新的领悟与探索,对米芾书法的跌宕笔法有自己的独特领悟。在笔法上为了更加深入,选择米芾作为突破,通过米芾上溯晋人笔法。这也成为他行草书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从米字中大量出现的翻笔中悟出“绞转”来,方折与圆转有机结合,追求字的张力,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有着别出心裁的发挥和演绎。他认为:“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
-end-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未及时与原作者沟通,现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账号转载的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绝无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私信后台,本公众号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