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小猪的砖房为什么能防住大灰狼?

2024-10-18     樱花细雨话文字

10期

在童话故事《三只小猪》中,小猪们分别建造了三座房子,并且都觉得自己的房子很坚固。当大灰狼来袭时,只有用砖砌的房子在它的猛烈攻击下岿然不动。

那么,“砖”这种建筑材料的成分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如此坚固呢?

生于美索不达米亚的砖块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已无法准确追溯砖块的起源。这种建筑材料的鼻祖很有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泥砖。

土坯砖在阳光下晒干

在大约一万年前,杰里科定居点(今巴勒斯坦境内)的人们使用原始的土坯砖建造了圆形的房子。这种砖主要由多孔石灰质黏土制成,其中还加入了沙子等材料。多孔石灰质黏土多见于亚洲、中美洲,干燥后的土坯砖硬度堪比石头,而多孔的结构又使它可以吸收一定的水分。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人们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黏土来和泥,并在泥中掺入粉碎的芦苇或稻草使砖块更坚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砖块形状与现在的面包形状非常相似,所以考古学家将其称为“面包砖”。

如果你觉得这种制砖技术已经过时了,不妨把目光投向现代的印度。在印度西部拉贾斯坦邦的塔尔沙漠中,你会看到一片高高耸立的烟囱丛林——这些都是私人砖厂。与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坯砖不同,这里生产的砖块不是在阳光下晒干的,而是在地下窑炉里烘干的。

女工将黏土制成球状送到男工那里,男工用水将黏土球弄湿压入木制模具,就有了我们熟悉的砖坯形状。黏土加水搅拌后和成泥,干燥后不仅状不变,烧制后还具有石头的硬度。工人将骆驼运送的砖坯和用作燃料的干粪放进窑炉中烧制,经过几天烧制再冷却,成品砖就做好了。

在新石器时代,有些人类定居点

的建筑物是用石块堆砌的,并没有使用砖块。

用砖块建造的古代建筑

古人给砖块赋予了新的形式、新的构造。古希腊人发明了一种由特殊的木制模具制成的方形黏土板。这种黏土板要在阳光下晾晒十四天后放到窑炉中烧制。

古罗马人将这个技术进一步发展,发明了罗马砖。古罗马广场的主要建筑就是用这种砖块建造的,比如维纳斯和罗马神庙、安东尼和福斯蒂娜神庙以及提图斯凯旋门。罗马砖的形状没有严格的限制。

著名的工匠习惯在砖块上留下品牌标记或自己的名字。而在中国古代的砖块上,你还可以看到传达吉祥寓意的砖文——“富贵祥,宜侯王,并兴乐,寿命长”。

带有品牌标记的砖块

12世纪至16世纪,砖砌哥特式建筑风格风靡汉萨同盟(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 。此时,古罗马砖块不再在建筑工地上制作,而是由专门的生产场所制作。烧制的砖块厚度增厚,形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经典形状——长方体。

几乎整个哥尼斯堡市(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市 都是砖砌哥特式建筑风格,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丹麦的哥本哈根、波兰的克拉科夫、立宛陶的特拉凯等城市的旧城区也是如此。

砖块时代

英国工业革命真正开启了砖块时代。机械化生产使砖块迅速取代了木材、石头等建筑材料——即使在易于获取这些材料的地方也不例外。1855年,英国人亨利·克莱顿制造出第一台制砖机,这台机器仅由几个人操作,每天能生产25000块砖,日产量在当时可谓十分惊人!现代的制砖机配备了带式压机、干燥机、黏土加工机、滚轴和黏土粉碎机,其基本结构跟当时克莱顿设计的制砖机差别不大。

克莱顿制砖机

最初,人们并没有针对砖块的尺寸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制造商们先是在生产中默契地采用了一种通用的尺寸,后来,这个标准逐渐成为一项明文规定,并且沿用了一百多年。现在的砖块标准非常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砖块大小、重量适当,让师傅们取放起来轻松、省力。而且,长方体的形状不仅方便搬运,还很适合储存和使用,真是一举多得!

砖块结构看似简单,但它的每一面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最大的两个面称为“ 大面”,细长的两个面叫“ 条面”,最小的两个面叫“丁面”。基于这些术语,砌砖师傅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砌砖技巧。比如,当条面朝向师傅们铺设时,这种砌法叫作“顺砖”。当砖块的丁面朝向师傅时,这种砌法就称为“丁砖”。当然,不同的地区叫法可能存在差异,你所在的地区又有哪些叫法呢?

2017年统计数据,全球砖块产量分布图

如今,全世界每年生产超过1.5万亿块砖,其中大部分产自亚洲地区,且多为手工制作。

各种各样的砖

为了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传统砖块被设计为实心砖。实心砖因其卓越的承重能力,广泛应用于砌筑承重墙、拱门及地基等关键部位。实心砖因具有抗冻、耐火及良好的导热性能,在寒冷地区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在高层建筑或穹顶结构的构建中,要严格控制顶部结构的重量,加上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物提出了更高的隔热、隔音标准,空心砖应运而生。空心砖构造独特(其体积的45%是空气,同等体积的空心砖比实心砖更轻 ,不仅减轻了地基与承重墙的承载压力(降幅可达20% ,还提升了建筑的隔音与保温效果。但空心砖更适合在气候温暖干燥的地区使用,若在阴冷潮湿的地区,空心砖可能会因吸水过多或因水分结冰导致砖体损坏。总之,空心砖因耗材少、重量轻、节省建造成本等优势备受人们青睐。

砖块的演变史

18世纪末,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下令征收一项特别的税款——“砖头税”,砖瓦制造商每生产1000块砖就要支付一笔额外的费用。为了减少成本,砖瓦制造商便把砖块造得越来越大。后来,一位名叫威尔克斯的建筑商看到这些“大块头”,觉得既结实又方便,非常适合他的建筑项目。于是大量使用了这种大砖块建造各类建筑。人们便把这种大砖块称为“威尔克斯大砖”。

在英国运河沿岸的仓库旧址的墙上,你可以看到现代之间混杂着威尔克斯大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37acf02e3c3456d5c2c1aa5f1e45174.html
















喜结金顶!

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