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避暑向来有术,酷暑来时,虽然古人没有现代人的科技,但是避暑纳凉的方法依然不少,而且各个都很妙,在今天看来,每一种方法都很环保。
古代避暑方式
扇子。说起避暑的千古第一绝招,既包含了古人的智慧,又是人人皆会的一招,这一招虽然简单,但是极为有效,直至今天,依然是被经常使用的避暑方式。
除此以外,在古代避暑还采用窖藏冰块,在古代虽然没有冰箱,但是依然有冰块可以享用,不过,这种奢侈的事情,在古代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事情了,只有皇亲贵胄才可以有此特殊待遇。
除了这些消暑物品,皇宫的消暑物件五花八门,有竹枕头、竹席子,甚至还有竹蒲团,这些东西虽然消暑有效,但是不能体现出富贵和尊位,所以,一些玉石制作的枕头和椅子,甚至是玉石床都有被皇帝使用,尽管这样的做法已经能够区分开尊与卑,但是却体现不出下对上的尊崇。
消暑贡品中的佼佼者
在帝王的贡品中,出现了一个绝妙的消暑物品,一举力压所有贡品,独一份吸引了帝王的目光,它是一张席子。席子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寻常百姓家也多备有此物,那么,这样一件人间“凡品”是如何一举夺魁的呢?
原来,这件席子不简单,它居然是一张象牙席。象牙席的名字一出,大家纷纷侧目,世人皆知象牙珍贵,却从未见过象牙有人制成席子。一时间,这件来自广东的贡品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大家闻声看去,却只看到了一张如画卷一般卷成一卷的席子,四周用二寸宽黑色素缎镶边的席子,在众人瞩目之中徐徐展开。
一张席子长2.05米,宽1.25米,象牙条宽3毫米,厚度仅0.5毫米,这样一张席子,蜷曲自如,柔软如丝,手感清凉润滑,如果这不是一件献给皇帝的贡品,在场的人恐怕都不会相信,这样的席子居然是用象牙制成。
至于象牙席的制作方法早已经失传了,只在一些史料之中还偶尔有相关记载,这些记载却没有制作方法,让人深感遗憾。不过,现代的一些专家对于象牙席的制作方法多有猜测,他们认为可能是使用特殊的液体对象牙进行了浸泡,使象牙变软以后,再用特殊的刀法将象牙制作成2、3毫米后的均匀象牙片,最终使能工巧匠利用这些处理过的象牙片制作象牙席。
“用法煮软,逐条抽出之,柔韧如线,以织为席”——《野记》
地级市博物馆中的国宝
象牙席虽然好,但是当5张象牙席一起送到雍正身边的时候,雍正有些愠怒,象牙席虽然制作工艺复杂,品质优良,对消暑极为有效。但是象牙席的制作,背后却是无数大象被杀,据说制作一张象牙席就要有几百头大象失去生命。雍正深知其害,最终下旨:“绝不可再制此物!”从此以后贡品再不能出现象牙席,象牙席也就从此再没出现了。
一直到1963年,这件宝物才来到了博物馆。当时的原烟台地区博物馆刚刚成立不久,馆长史征夫从孙秀英那里将这件象牙席买了回来,从此收藏在了烟台市博物馆中,也正是有这样的曲折经历,这件“国宝”就此珍藏在了地级市的博物馆中,成为了烟台市博物馆的“盛世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