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用两会纪念封,让孩子们感受时代的脉搏

2022-03-03     广州日报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用两会纪念封,让孩子们感受时代的脉搏

从2018年开始,每年2月,都成了陈海仪最忙碌的日子,审理案件、走访调研、撰写建议、还为学生们讲了“开学第一课”……她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因为在那一年,这位帮教过上千名少年犯的“法官妈妈”又多了一个沉甸甸的头衔: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这5年间,陈海仪围绕青少年保护、教育等民生话题领衔提出了20多条建议,见证了《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相继出台,送出了几千封两会纪念封,还被写进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海仪向记者透露,今年,她将继续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建议从源头上构建儿童友好型社会。

几千封两会纪念封,是5年履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履职第5年,陈海仪觉得肩上的压力更重了。

“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了。”陈海仪表示,人大代表作为向国家反映群众心声的一座桥梁,如何更好传递百姓心声,传达广州出新出彩的故事,让粤港澳大湾区人民能够生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都让自己感到责任巨大。

对陈海仪来说,5年履职期间最难忘的,还是那一封封两会纪念封。

“被写进最高法工作报告,是对我自己本职工作的一个最大的肯定。两会纪念封是我这5年履职期间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每次到北京,陈海仪都会带回几百个两会纪念封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跟年轻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我面对的孩子们,很多是走过弯路的,我更希望他们能够感觉到社会的发展,祖国的繁荣,是跟自己息息相关的。我希望能把这份关心,这份鼓励,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脉搏。”

今年,陈海仪还会如约寄出两会纪念封。

提出建议,是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内容。5年间,陈海仪领衔的建议超过20个,除了自己从事的未成年人保护领域以外,还涉及医疗、教育、消费等民生话题。

“我每年提交的建议都是一套‘组合拳’,每条建议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的。”陈海仪告诉记者,自己提出未成年人保护的建议与其他相关的建议都不是各自为政,都有密切的衔接点。这样一套套严丝合缝的组合拳,让陈海仪的每条建议都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答复,不少建议不但得到业务主管部门答复,还得到了人大常委会相关专业委员会的答复。

这些建议里,让陈海仪印象最深的就是2019年,她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体检和档案管理制度,更好地呵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在帮教少年犯的过程中,陈海仪发现,青少年犯罪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效地帮助和矫治孩子心理问题,将心理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就能从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走上违纪、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

这条建议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与陈海仪多次沟通联系,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体检落地。这几年,在教育部、民政部等职能部门的努力下,无论是青少年心理健康体系,还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服务组织构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心理健康体制构建方面的要求,学校也能够把心理机构引进校园,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也都有了关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构建的条款。可以说,这条建议真正通过“小切口”,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大问题”。

如何写出好建议?陈海仪有“锦囊妙计”

“我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个基层的老百姓,我也有很多急难愁盼的烦心事。”陈海仪告诉记者,“建议要解决的一定是实际的问题,一定要反映社会普遍存在的,并且是达到共性的问题。”

如何写出一个好建议,陈海仪传授了她的“锦囊妙计”。

首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全国人大定期组织线上线下培训,各级人大也会定期寄来相关书籍刊物,很多老代表也都给了我不少建议。”陈海仪听从一位老代表的建议,每天都会看3份报纸,除了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之外,广州日报也是陈海仪案头必备读物。“广州日报这份本地报纸,让我贴近本地群众的心,为提出接地气的建议提供了土壤。”

另一个锦囊妙计,就是就是带着年轻人一起调研。年轻人思维活跃,思维没有固化,他们的眼睛看到世界,看到的问题,提出的真知灼见,让陈海仪的建议更有时代感,也更接地气。

最后,陈海仪总结,要将自己的本职工作融入到履职中,不但更容易通过本职工作打开局面,也能通过履职让自己的本职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建议:

树立未成年人保护理念 从源头上构建儿童友好型社会

今年,陈海仪还是一如既往地关注未成年的健康成长,这次她将目光锁定了近年来常被提及的“儿童友好型社会”。在陈海仪眼中,“儿童友好型社会,要求市场主体进入到这个市场之前,都要秉承一个最有利于未成年和未成年保护的理念。”

比如化妆品行业,很多化妆品生产商可能没有想到,现在很多少年儿童也有使用化妆品的需求。成人化妆品不一定适合未成年人,但是在儿童化妆品方面,并没有一个相关的标准或准入门槛;又比如现在有一些新的行当,例如私人影院、私人健身室、民宿,可能从业者最初并没有考虑到未成年人也会成为他们的消费者,就没有针对未成年人设定一些对他们友好、保护他们身心健康的规定。

“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以结果来倒推重点行业监管,但是一个儿童友好型社会,应该在危害没有发生之前,就有一个行业自律、行业监管的理念。”陈海仪建议,各行各业应该从源头就针对未成年消费者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服务的标准,经营者进入市场之前,市场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应该先对其作未成年人保护的提示,提前把保护未成年人的理念加入到商品服务、消费品设计中,从源头上最大可能减少风险。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郑洪达、苏俊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d8ab68cb457cf000b968ee280632f2b.html







字画两会|路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