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
奔腾在重庆境内长达691公里
顺江而行
流经18个区县
于巴山渝水间激荡千里
孕育出灿烂的巴渝文明
引得无数诗人墨客流连
留下大量名篇佳作
承载了山城人民的共同记忆
熔铸了巴渝子弟共有的精神家园
国庆假期,风正巴渝朝天门工作室紧紧围绕“美丽重庆”建设,策划推出“一路风景一路诗——沿着长江看重庆”系列新媒体产品,着重从万里长江、大美重庆的生态画卷中,全面展现壮美秀丽的山川、雄奇瑰丽的诗词、热门打卡的地标、琳琅满目的特产,精心为您呈现一场巴渝文化盛宴。
云阳篇
大江奔腾,两江绿绕,进入三峡库区核心腹地——因“四时多云,山水之阳”而得名的重庆云阳。该县始建于秦,古称“朐忍”,为古巴人聚居之地,具有23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文脉千年,古韵新声。满目翠绿扮靓江岸,来往船舶穿行于江面,一幅诗意景象跃然眼前。
云阳县城全貌
欢度国庆
文藻胜地荟萃忠勇才艺
峡里云安县
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
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
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
故作傍人低
唐·杜甫
子 规
唐永泰元年秋,蜀中大乱,杜甫乘船东下,因严重肺痨疾病复发滞留云安(今云阳),客居于县令严君在城东的水阁养病半年,留下了诗作30多首。北不能返,东不能下,西不能退,在终日不息的杜鹃声里,留下了“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的悲苦之叹。
杜甫塑像
为纪念杜甫,张飞庙中建“杜鹃亭”并为诗圣塑像。清瘦的塑像面对长江,忧郁的目光越古穿今。
荣辱存亡共豫州
欲将僣窃问诸侯
山河百战公无敌
事业三分死不休
汉室未忘忠贯日
严颜竟释义横秋
孙曹未灭身先殒
其奈皇天不祚刘
明·江源
张飞庙
张飞庙景区
张飞庙,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三国时期蜀汉末年,后经历代修葺扩建,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清末著名书法家彭聚星手书的“江上风清”四个大字高悬在面江庙壁上,更增添庄严肃穆的气势。《嘉靖云阳志》里记录:“有楼依江,四时月浸,江涵楼入景。”
张飞庙
庙内琉璃粉墙,金碧辉煌,碑刻书画丰富,收藏有汉唐以来的石刻、木刻、字画600余件,及新石器时期以来的其它文物1000余件,享誉“巴蜀胜景、文藻胜地”盛名。
“一把铁枪扶社稷,三尺神剑震乾坤”。为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张飞庙从1998年选址、勘察,到2003年搬迁结束,整体搬迁用时6年,溯江而上32公里。张飞庙的搬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地面文物搬迁级别最高,搬得最远、影响最大的一项工程。搬迁后的张飞庙,依然保持着依山、坐岩、临江的地理特征,每一砖每一瓦,都见证了三峡大移民的历史壮举。
三国印巷夜景
如今,在张飞庙旁边,三国印巷城恢弘而立,全长900多米,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打造集文化、休闲、饮食、娱乐、旅游、购物于一体的三国文化商业街。
夜幕降临,流光溢彩。穿越千年时空的印记,抚摸厚重的砖石,感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洒脱和豪迈。
滑翔伞飞跃长江
抬头仰望,一个个五彩的滑翔伞从天而降。张飞庙身后,重庆最大的滑翔伞基地,能让你乘着风,驭着云,饱览长江之上、云端之巅的绚丽风景。
两江绿绕三峡梯城
江对面,一座现代化的新城与张飞庙遥相呼应。1999级“世界城市中央最长人字梯”登云梯串联起三峡梯城景区,凝聚起奋勇攀登,踔厉奋发的云阳精神。
新县城全景
登
云
梯
沿着龙脊岭公园,拾阶而上,新县城最高处便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磐石城,形如巨大磨盘,故名“磐石城”。此处地势险要,扼长江与澎溪河,军事地位极为重要。它与万州天生城、奉节白帝城等一起,成为扼守三峡的要冲,是川东峡江地带的重要抗元据点,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寨”。
磐石城
万壑千山拥石城
缭垣更有大江横
晓烟楼欲空中换
春水船疑画里行
草树齐芳前夜雨
峰峦争出远天晴
野棠飞尽垂杨绿
下有幽人坐听莺
清 ·涂凤书
磐石城春望
该诗曾广为流传,作者涂凤书为云阳人,先后担任黑龙江教育司司长、政务厅厅长,他精通经史,学识渊博,工书能文,尤擅策论,在京有很高声望。涂凤书返县后与县人彭聚星、刘贞安等编纂民国《云阳县志》,有《石城山人文集》及手抄本诗集存世。
龙脊岭公园
从山顶俯瞰,两江交汇,龙脊岭公园如巨龙横卧,沿线繁花似锦、古木参天,橘官堂、双井寨等众多人文景观、生态和文化相映增辉。
天下梯城景区
三峡文物园
明代南熏门、清代石牌坊、龙脊岭石刻等11处从淹没区抢救搬迁而来的文物镌刻时代痕迹,吸引各地游人驻足。
下岩寺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王维、陆游、范成大、苏轼、苏辙等一个个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芒四射的名字都与下岩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辛寅逊
“天下第一联”牌坊
后蜀广政二十七年(964)除夕,云阳人辛寅逊随口即吟:“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月光草坪
阳光沙滩
白鹭公园
石来运转公园
福星儿童公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山下, 月光草坪、水上公园、阳光沙滩、石来运转、儿童公园等串联起长江上游最长的江岸环湖绿道。
一条33公里的城市绿脉如丝带般环抱城市,移步换景,漫游其间,城在园中,人在景中,“青山迈步景城中,开窗放入大江来”的画意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
水上项目乐享速度与激情
《夔州竹枝歌九首.其一》
南宋·范成大
五月五日岚气开
南门竞船争看来
云安酒浓麹米贱
家家扶得醉人回
1175年初,范成大由桂林奉命前往成都任四川制置使,途中观龙舟竞技,思云安美酒,遂挥毫泼墨,欢乐喜庆跃然纸上。
浆板公开赛
如今,水上运动项目已成为云阳新名片,山水铁人多项赛还获得了“川渝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称号。桨板竞技、漂流泛舟,吸引四方健儿、八方来客齐聚云阳。
水上飞人
长滩河漂流
天下龙缸盛满自然雄奇
溯江而上,长江支流石笋河边,2.5亿年前龙缸在这里镌刻,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有“长江三峡最后的香格里拉”之美誉。
龙缸秋色
“天下第一缸”龙缸,深度超过335米。龙缸缸壁如削,直上直下呈90度,人站于缸沿上,脚下绝壁万丈,壁立如削;四周群峰起伏,烟霭迷茫,壮丽的河谷掩映其间,恢弘的云海中仿佛有千万种美妙的声音在召唤,让人对前路心生向往。
浣溪沙·云阳龙缸玻璃栈道
现代 · 陈仁德
到此惶惶意转迷
惊心瞠目步难移
试从云里踏玻璃
横绝苍茫千仞上
俯看磅礴众山低
天风浩荡乱吹衣
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重庆诗词学会副会长,著名诗词家、楹联学家陈仁德秋游龙缸,即兴赋诗一首,读罢仿若身临其境,深感步步惊心。
云端廊桥、彩虹秋千
海拔1123米高的悬崖上,悬挑26.68米的云端廊桥,宛如一朵花瓣在空中轻舞飞扬,720°欣赏周边美景,如太空漫步惊险刺激。
如果还不够,可上天,荡离悬崖高度达700多米的云端彩虹秋千,让尖叫和着山间的风飘向远方,正是那“人在前面飞,魂在后面追”。可入地,坐上缆车索道,下探龙缸谷底,赏大自然神工之笔。
歧山草场露营基地
在歧山草场,船屋、泡泡屋看星空、听山风,在凉爽的山间享受自由、美好和宁静。
上古龙乡惊撩神秘面纱
恐龙公园效果图
沉睡亿万年,一醒惊天下。在离龙缸50公里以外的普安乡,亿万年前的恐龙化石终于“重见天日”,一块块化石展示着历史的厚重,一揭恐龙时代的神秘面纱。
磨刀溪恐龙化石墙
这面长150米、厚2米、高8米的侏罗纪恐龙墙,墙体面积达1155平方米,为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恐龙化石墙。在这里还先后发现并命名了普安云阳龙、磨刀溪三峡龙、普贤峨眉龙、元始巴山龙等恐龙新属新种。
汉时和风远播盐都美名
负盐出井此溪女
——(节选《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二)
唐 · 杜甫
寒轻市上山烟碧,
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
打鼓发船何郡郎。
巴山深处,汤溪河畔,曾有一座因盐而立、因盐而生的千年古镇,杜甫寓居云安,目睹汤溪河畔运盐船队穿梭如织的繁忙景象,写下优美的诗句,也见证了云安盐业的兴旺。
白兔井
这里有世界最古老的盐泉,全国开凿最好、使用最久的盐井——白兔井。
云安古镇遗址
“汤溪巴脉白龙风,牛马山朝滴玄宫。扶氏凿开千古业,几多繁盛浩波中。”盐脉不断,文脉不灭,经过整修,千年古镇将焕发出新的风韵。
黎明古村见证农耕传承
黎明古村远眺
距离云阳县城约30公里的凤鸣镇黎明村,梯田环绕,花果飘香,一座高约37米的楼阁式箭楼耸立于山岭间,这便是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氏宗祠。它巍然耸立,历经风雨,见证了百年农耕文化的传承。
黎明村农耕园
如今,这座古朴幽静的传统村落,把特色农业、文物保护和农耕文化体验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彭氏家训内涵,依托彭氏宗祠、彭家老屋、村史馆等,建设家风教育基地,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彭咏梧纪念馆
改造升级的彭咏梧纪念馆、莲湖公园、农坝镇革命烈士陵园革命教育基地等红色革命文化基地串珠成链。在欢度国庆的时刻,寻访革命遗迹,时刻铭记革命先烈们“为民吃尽天下苦,甘洒热血染山河”的革命精神。
非遗传承打卡美食矩阵
拨闷
唐 · 杜甫
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
长年三老遥怜汝, 棙柁开头捷有神
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令美味入吾唇
自古诗人多爱酒,这首诗生动地道出了诗人对云安(今云阳)名酒“曲米春”的喜爱之情。是年九月重阳节,身患重病的杜甫居然兴致颇高地登上云安县城最高峰——五峰山,并“携酒陪诸公晏”,与朋友们痛饮一番,正是曲米春酒为杜甫一扫几个月的奔波之苦和心中郁闷。
有美酒的地方,肯定少不了美食。重庆小面是一张响当当的美食名片,鲜为人知的是,重庆小面所用的鲜面条大都产自云阳面工之手,云阳面工遍布大江南北,鲜面产品占领了全国70%的市场。小小银丝挑起大产业,形成云阳特色美食矩阵。云安羊杂、羊脚脚、高阳黄辣丁......还有包面王、桃片糕、桐子叶粑粑等几十种非遗美食你来打卡。
云安羊杂
特色羊脚
风味牛蹄
云阳包面
云阳面
高阳黄辣丁
一路风景一路诗
诗涌梯城入画来
这个国庆,来云阳
探访长江故事
感受长江文化
传承长江文脉
咏醉美诗词,观华服盛宴
探侏罗秘境,赏龙缸奇景
……
漫步城中绿意
怀抱河畔微风
静享诗意人生
来源:风正巴渝
编辑:邓庭庭
责编:刘太兴
终审:钟桦